动荡的远方 发表于 2024-3-26 22:14

最近看了一本讲十月革命时期的中国人战士的书

看了一下,60年代出版过一次,我看的这个是19年的新版

      据史料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四五十万中国人被招募或被拐骗赴俄劳作,他们受尽了战火的摧残和沙皇资本家的折磨,不断掀起反奴役和反压迫斗争。仅在1916年就有6起较大的华工反抗斗争事件。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同是劳苦大众的华工很快加入到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洪流当中。他们接受革命的思想,加入到红军队伍当中,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做出了贡献。
      根据现有资料,“十月革命”和俄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在苏俄红军队伍中有许多由中国人组成并由中国人指挥的团、营建制的队伍。
      1918年初,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组建的中国营是苏俄红军队伍中第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军队。此后,在彼得罗扎沃茨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弗拉季高加索、彼尔姆、沃罗涅日等城市,相继组建类似的由中国人组成的营级单位。
      红军第29步兵师“红鹰”中国团、第25步兵师(著名的夏伯阳师)第222国际主义志愿军团、第29步兵师第225中国步兵团等,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转战俄罗斯南北,参加多场战役。“十月革命”领导人列宁最早的警卫中就有70多名中国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警卫人员中也都有中国人。他们曾高度评价中国国际主义志愿军战士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十月革命”中的十大中国红军部队

(1)张福荣“中国团”
      1918年7月底,滞留在俄国的中国北洋政府参加一战人员约2000人,在张福荣带领下,经苏俄红军将领布柳赫尔做工作,参加了红军。8月,在一次战斗中有力掩护了苏俄红军大部队,受到苏维埃执委会主席席斯维尔德洛夫的嘉奖,并决定将乌拉尔一伏尔加地区红军各部队中的中国国际志愿军合编组成“中国团”,任命张福荣为团长,归布柳赫尔指挥,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亲自签署了成立“中国团”命令,苏俄红军总司令托洛茨基于1918年10月12日代表俄共(布)中央前往昆古尔,把书写着“中国团”的军旗授予张福荣。
1920年6月,张团配合南部方面军,反攻波兰干涉军,并顺利进军华沙。在解放克里米亚半岛战斗中,“中国团”损失一半以上官兵,张福荣受伤。余下的“中国团”官兵有的加入苏联国籍,有的回国。为表彰“中国团”功绩,苏联政府1927年在彼列科普镇修建了一座纪念碑,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纪念碑被捣毁。

⑵任辅臣“中国团”(红鹰团)
1917年11月25日,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上游卡玛矿区,任辅臣组织了一支由华工组成的武装,支持苏维埃政权。列宁关注该支武装,签署命令,将该部编为红军第三军二十九步兵师第二百二十五团(2000人),任命任辅臣(1884一1918,辽宁铁岭人)为团长。在打了一场大胜仗后,苏俄军事委员会颁发嘉奖令,授予任辅臣的中国团为“红鹰团”,苏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赶赴古士崴城主持颁授军旗仪式。
1918年12月7日,“红鹰团”在坚守维亚火车站(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同哥萨克白卫军搏斗中,任辅臣及300名官兵壮烈牺牲,62人生还。列宁于1920年会见了任辅臣的妻子及子女。
1989年11月,苏联政府授予任辅臣“红旗勋章”。在维亚火车站建有一座中国战士纪念碑。

    (3)包清山“中国营”
   1918年春,以包清山为首的600多名中国劳工,在北高加索地区弗拉季高加索市成立了中国独立营。阿斯特拉罕边疆区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基洛夫向中国独立营营长包清山亲授红旗。该营为保卫北高加索,特别是弗拉季高加索市做出了贡献。1919年5月,列宁接见了这支被编为苏俄红军第4团第3营的全体华工战士。有的华工战士还荣获“列宁勋章”。在俄联邦北奥塞梯一阿兰共和国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心至今屹立纪念中国红军战士的纪念碑。包清山1926年左右被苏俄政府枪毙。

    (4)桑富阳“中国营”
      1918年初,在俄的中国青年桑富阳向苏俄红军第2革命军代表大会提议成立一个中国营,此建议得到苏俄政府认可,列宁曾特别指示要支持“中国国际部队的组建”。第一支中国国际部队——中国营成立,桑富阳任营长,全营100人左右。活动于普里德涅斯特罗维耶,在追击装备精良的德国干涉军时,中国士兵表现英勇无畏。1918年9月,该营编入莫斯科第21特别旅,奉命深入到诺伏霍别尔区与白卫军作战。

    (5)郭来宾“中国团”
    1918年,苏俄红军第3军第29师成立了后备团(中国团),全团都是来自乌拉尔煤矿、石棉矿和铁路上的中国工人,团长郭来宾为搬运工人出身。

    (6)孙福元“中国营”
    1918年,在莫斯科成立了“中国营”,该营由500名中国战士组成,营长为俄共党员孙福元。该营后来编入莫斯科混成旅第21莫斯科苏维埃团。孙福元曾在乌克兰西部组建过一个中国营。来莫斯科后主动建议苏俄红军组建中国红色支队。

   (7)孙季武“中国营”
在远东地区务工的中国工人,在日本干涉军进入远东后,奋起抗击日本干涉军。孙季武领导的“中国营”参加了乌苏里江战线上与日本干涉军和白卫军的多次战斗。

    (8)张川林“中国连”
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在乌克兰地区哈尔科夫附近一个煤矿区务工的中国工人,在张川林带领下参加苏俄红军,并单独组建了“中国连”,由张川林任连长。该连被编为红军第13军第12师第1旅第3连(中国连)。

    (9)中苏混合游击队
      1918年,日本干涉军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后,远东地区布尔什维克组织了中苏混合游击队。例如,1918年4月,组建一支游击队,共700人,中国人在其中占四分之三,俄国人占四分之一。这支游击队活跃在西伯利亚中部,同日本干涉军进行了几十次大小战斗。

    (10)中国国际部队
    随着俄国国内战争日益激烈残酷,1919年1月至8月间,布尔什维克党组建了8支新的中国国际部队。这些部队分别被编入东方战线的第3、4、5集团军,南方战线的第10、11、12集团军,北方战线的第6 、7集团军,积极参加了粉碎14国武装干涉军的历次进攻。先后有伏龙芝中国独立团(又称“奥斯特罗戈日基团”,后编为伏龙芝第1步兵师第6团)、敖德萨中国独立支队、比里侈诺夫中国支队、别尔米中国支队、彼得格勒国家支队等在各个战场与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军作战。

动荡的远方 发表于 2024-3-26 22:14

诺伊

本帖最后由 动荡的远方 于 2024-3-26 23:05 编辑

      弗拉季高加索的人民本想把捷列克共和国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的第一任主 席安葬在自己的城市里,可是布阿契泽的母亲请求把她儿子的遗体运回故乡。
      装着诺伊遗体的灵柩安置在一辆卡车上,由军队护送着,朝格鲁吉亚的军用大道上开去。
      送殡的队伍来到了切尔托夫大桥。这是捷列克共和国和孟什维克统治的格鲁吉亚之间的分界。护送队停下了。包清山的战士们久久地目送着围着黑纱、载着灵柩、逐渐远去的汽车和灵柩上堆积如山的花圈。
      在这些花圈中,有一个花圈挂了一副挽联,特别惹人注意。这副挽联是白色的。因为在中国,白色是哀悼的标志。挽联上的题词是按照李振东(就是和我们讲述这件事的人)的意思写的:“你为人民而生,你为人民而死,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诺伊·布阿契泽同志!”
      我们想弄清诺伊家里是否还保存着这副挽联,就到第比利斯去访问诺伊的哥哥尼古拉·格利高里耶维奇·布阿契泽。
       没有,挽联没能保存下来。和弟弟康士坦丁一块儿从弗拉季高加索把诺伊的灵柩护送回乡的尼古拉·格利高里耶维奇,告诉了我们这件事的经过。
      格鲁吉亚的孟什维克政权不敢剥夺亲属把诺伊·布阿契泽安葬在故乡的权利,但却凌 辱了这位革命者的遗体。
      当布阿契泽的灵车越过了分界线,快到塔玛林炮垒的时候,却被城防副司令马恰瓦里扬尼和神甫卡夫卡西则以及一伙代表宗教黑暗势力的暴怒的群众拦住了去路。
      “我们不准那个把自己出卖给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的无神论者来亵渎我们的土地。”卡夫卡西则高声嚷道,“活的共产党人我们都躲之不及,你们还把死的给我们运来……”
      城防副司令的做法是另一样。他摆出一副官气十足的样子,声色俱厉地问诺伊的兄弟们:
“你们运的是什么东西?”
“不是东西,是人!”诺伊的兄弟纠正他道,“你自己知道棺材里躺着的是谁,为什么还要问呢!”
      “因为要检查。布尔什维克的狡猾是尽人皆知的。也许,你们已经把他安葬在弗拉季高加索了,而这儿却用死人做幌子,给起义者们运来武器。开棺!”
      花圈扔到了地上。人群开始践踏它们。马恰瓦里扬尼和卡夫卡西则揭开了棺盖。
      当棺盖启开的时候,死去的诺伊的脸显得又安详、又威严、又英俊,以致这伙疯狂叫嚷的、存心起哄的暴徒一下子呆住了。广场上霎时变得静悄悄的。有的人摘下了帽子。暴徒们也纷纷四散了。
      但是,他们已经凌 辱了死者。那些被践踏过的、弄得歪歪扭扭的花圈已经躺在污泥里了。在这些花圈中也有那个挂着白色挽联的花圈,挽联上有几行非常醒目的、用金颜色写成的中国字。
      灵车继续向前行进。可是灵柩上已经没有那些色彩鲜艳的花圈了。连那副值得想念的挽联也没能运到帕尔茨罕里村的小屋——格鲁吉亚光荣的儿子布阿契泽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动荡的远方 发表于 2024-3-26 22:16

塔苏依

本帖最后由 动荡的远方 于 2024-3-26 23:00 编辑

      关于炮兵专家塔苏依的故事是值得说一说的。特别是他所指挥的榴弹炮连,在普罗赫拉德纳亚火车站附近的几次战斗中和八月里保卫弗拉季高加索的战斗中,都和包清山的战士们作了紧密的配合。
      费多尔·塔苏依原来是沙皇军队里的一个陆军中尉,在炮兵部队里服务,在土耳其战线上指挥过一个榴弹炮连。二月革命后,当军队“决议全力支持和平”的时候,塔苏依的榴弹炮连里没有一个士兵离开连队。他把重炮完好无损地运到了捷列克,并把自已、士兵和大炮都交给人民委员会指挥。当时,在捷列克共和国全部武装力量中,还没有比塔苏依的榴弹炮连实力更为雄厚、威力更为强大的炮兵单位。
      费多尔·叶菲莫维奇正直地、忠诚地、真挚地为苏维埃政权而战斗过。他相信他所捍卫的那个事业。
      至于他在炮兵技艺上的天才,直到现在还流传着种种传说。“这是一个天赋其才的炮兵专家!”人们这样称颂他。“这样的人不可多得。”
      塔苏依是弗拉季高加索本地人。铁路工人出身。他有一所家具齐备的、朴素而舒适的小房子——就像那些正派的、踏实可靠的乘务员们通常所置办的房子那样。
      瞧,这位彼得堡大学数学系的大学生,曾被弗拉季高加索的军官团划入自己圈子里的陆军中尉费多尔,现在却成了布尔什维克了。这一点,白匪是万万不能饶恕年轻的塔苏依的。
       在八月的那些日子里,他自己倒没有落到敌人的手中,不过,白匪却闯入了他的家园,大肆烧杀,就连他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也不放过:“你生了个叛徒,你就为他负责吧。”他们把老妇人拉出去枪杀了。
       榴弹炮连就驻在城郊雷萨山下。塔苏依就从这儿轰击那些叛匪。这时候,他家邻居的一个小孩跑来告诉他,白匪把瓦尔瓦拉大妈(费多尔·叶菲莫维奇的母亲)拉出去枪杀了,匪徒们正在他那被洗劫了的家里饮酒作乐。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从野战图囊里取出城市平面图、画线尺、圆规,计算了一下他的家和榴弹炮连所在地的距离。距离约为四公里,这几乎是最远的射程了。但塔苏依是一个“天赋其才”的炮兵专家,他自己装填炮弹,自己瞄准。
       “你怎么啦,费多尔·叶菲莫维奇,怎么能轰击自己的家呀!”炮兵们想劝阻他。
      塔苏依开炮了。炮弹正好落在他家的院子里。那些在葡萄架下大吃大喝的叛匪们一个也没有留下……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动荡的远方 发表于 2024-3-26 22:17

李振军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动荡的远方 发表于 2024-3-26 22:18

其他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近看了一本讲十月革命时期的中国人战士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