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bvcxz 发表于 2024-4-24 09:28

《我妻之死》(加拿大医疗为啥一直劝人放弃治疗?)

本帖最后由 mnbvcxz 于 2024-4-24 09:30 编辑

https://mp.weixin.qq.com/s/ClEo-V9vTFXi6T8AFTd2dw
读完觉得太奇怪了,加拿大的医生不努力找方法也就算了,病人和家属都不愿意放弃,还在努力寻找方法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劝人放弃治疗啊?我搬了后半段最匪夷所思的部分,前半部分是关于病情最初诊断的,感兴趣的话可以点链接进去看

《我妻之死》


……

医生劝我妻子放弃

11月28日,大约凌晨一点左右,有两个年轻护士,一男一女,没见过,应该不是常驻这个病区的,他们要给我妻子换一个“更先进”的IV。把昏沉虚弱的妻子叫醒,在我妻子左手臂上重新打开创口,换装一个新IV方便后续治疗,如此颇费周章,不吝麻烦,是不是意味着医生们又觉得对妻子的医疗投入是值得的,显出了更多的希望了吗?

下午三点半左右,在敏的病房里,将要进行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谈话,将决定我们全家的命运,以及我妻子的生命。

因为我连续在病房连续好几天过夜,很疲惫,中午时分,小敏的一个闺蜜朋友送饭,并替我照看她,我趁机回家冲个澡换身衣服。在家中时,我收到张敏闺蜜发给我的信息,说医生对张敏讲了几句话,敏用笔写给她几个字,“他们想放弃”。

我马上回到医院病房,敏又用笔给我写了两句话,“他们想放弃,你要替我坚持”。

开会现场。又是克里钦森医生,他来宣布,建议敏放弃治疗,接受临终关怀,有尊严地离开。他说基因检测结果刚刚出来了,很不幸,从2023年11月20日开始用的靶向药猜错了,因为基因检测是EGFR-20基因,而非之前押注的EGFR基因。

这意味着我妻子忍受的巨大痛苦,坚持吃了八天的靶向药,竟然是吃错的药。

我说那就马上换药呀!克里钦森医生说,很不幸,没有相关的药。医生似乎没有耐心跟我多讲话,主要是想跟我妻张敏一个人交流,询问无比虚弱的她是否愿意放弃所有治疗,转而接受临终关怀。

敏点头接受了。

因为这里基因检测需要大约两周时间,所以说她先吃了医生认为最可能对症的靶向药,而基因结果出来之后发现另一种基因,医生说加拿大没有相应的靶向药。张敏本来意志坚定,而且还鼓励我千万不要动摇,要对医生的放弃治疗的方案说不,但是听到这些话之后,她的坚强意志崩塌了。妻子觉得没有希望,只想速速赴死,作为丈夫的我,拉都拉不住。

前一刻,敏还交待我要坚持,后一刻敏自己就“投降”接受“临终关怀”。她可能真是太疼了,也可能这个基因检测结果瞬间把她的心理防线摧毁。

我一边与医生争论,喊着不,张敏却用虚弱的力气训斥我,不让我干扰医生。克里钦森医生说了一句“我听到敏的决定了,而且很清晰”,随后他头也不回就去给护士开药,走之前另交待明天会有一位曼尼托巴省这方面的癌症专家来向我亲自解释。

不到几分钟。护士就把药都打到我妻子胳膊上了,从此,我妻子就一直呈现在一种“半植物人”状态,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接着,护士们所有的医疗监视设备都拔的拔,撤的撤,心率血氧呼吸心电图等等指标全看不到了,把输液装置也移走了,换掉了高压呼吸面罩,并调低了进氧量。我眼睁睁地看着护士熟练麻利的动作,而无可奈何,内心凄凉空虚。

我对加拿大就这种医疗文化很不解。家属无权说话,也没有任何纸质文件签署,没有给病人一个冷静期斟酌决定,前一分钟还想坚持,她稍打退堂鼓,就因为她几秒钟的动摇,就被上了药,送她走上不归之路。

我心里是非常难过。

11月29日凌晨,希望重燃

以前我妻子意志还坚定的时候,我整夜陪护,其间能有很多互动和交流,说些以前不习惯说的心里话,互诉衷肠,虽然也是痛心,但总还能交心,还有温暖。而现在,我妻子意志崩塌之后,护士加大了药量,妻子一下子变成了“半植物人”状态,与我没有任何互动,漫漫长夜,死寂沉沉,看着她瘫软无力的状态,无尽的凄凉阵阵袭来。

我在绝望中彻夜难眠,遂用大量时间手机查询了好多关于这种基因导致癌症如何诊治的学术论文,发现并非医生说的无药物可治,早在很多年前,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都用了一些药物,我把这些药的包装图片和药名“amivantamab-vmjw”“mobocertinib”截取下来,存在手机里。也查阅了不少相关医学论文,如《EGFR外顯子20插入性突變可以使用EGFR/MET雙特異性抗體amivantamab以及小分子藥物mobocertinib來治療》,等等。

总之,这病并不完全是无计可施之症,希望还是有的。

当时的时间是凌晨4点46分。

我悄悄在我妻子耳边,兴奋地说,“阿敏,有药,我找到药了。”

当时我根本没打算她能有回应,毕竟她的状态就像一个没有知觉的“植物人”,没曾想,她竟然马上就有反应,可能是用尽了她所有的力量说了一句话“要!现在要!”,而且用食指捅到我的胸口,力气大到甚至令我隐隐作痛,让我颇为吃惊。

我苦笑着,说“别急,亲爱的,等天亮了,医生来了,我再跟他们讲”。

想想几个小时前,她还意志坚定,还警告我不要放弃,几小时后,经过几分钟医生的几句话,她的意志就崩解,几分钟后就被医生加大用药剂量,成了“半植物人”,没曾想又经过几个小时,听到我讲有药可用的时候,她又迸发出最后的求生意志力。

克里钦森医生昨天说有位癌症专家来找我谈话,果然,在上午9点多来了一位此前从未见过的医生,巴纳吉医生,看长相似乎是印巴裔,也是挺年轻的一位医生。

他重复了克里钦森医生昨天的话,但就在他说没有相关药物时,我拿出手机让他看我凌晨查到的两种药品名称和图片。当时,他就有些尴尬,遂承认对症药品确实是有,但其中一种药疗效一般,现在妻子的状态已来不及用了,另一种确实有效,但在美国,而加拿大还未批准使用。

我没功夫跟他们理论为什么之前说没有药,现在马上又改口承认称有药,当务之急就是求情让我妻子用上这种特效药。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很多年前这种药在中国就开始使用,然而与美国山水相连的加拿大到现在却用不上,如果真是如此,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托美国的朋友帮忙购买紧急寄来一些,毕竟我妻子在美国留学和工作多年,有很多在美国的朋友关心着她。

巴纳吉医生看我如此坚持,说不用这么麻烦,他说他回去就去查询一下他的私人渠道,看能不能搞到,明天告诉我结果。

然而,下午四点左右,敏病房前聚集来了好几位医生,来劝我不要再守着敏。还将一位从来没见过的专门的“临终关怀”医生介绍给我,也跟我聊了半天,我对他们所说的话并不完全理解,总之是暗示我要放手,不要一直守着我妻子。

我或堵着门,或坐在妻子病床前手拉着妻子的手,不让他们靠近小敏,也坚持不离开,找个理由,说妻子还没设立遗嘱执行人。心想,即使走,也让小敏安祥自然地走,而不需要他们用我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某种特定方式“送走”我妻子。

这些医生走之后,下午六点左右,两个朋友过来做见证人,让我妻子手写一个指定“执行人”的文件,朋友说如果没有这个,政府做财产分配执行人,会收取一大笔费用。我轻身在妻耳边说“醒醒阿敏,为了孩子”,妻子马上明白,起身用笔写了几句英文,然后马上倒头睡去。虽然字体歪歪扭扭,但书写流利拼写正确,一时间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雅思考到九分,托福IBT考到接近满分的聪明的老婆,那个美国杜兰大学成绩全优的毕业生。

我妻子病情危重,但她意识还是清晰的,身体不管多痛,为了这个家,也要忍着痛起身。我还记得,就在这一天,两个朋友来做见证前的一小时左右,有一位医生,就是五天前的11月25日为我妻子做肺气肿穿刺手术,而且术后对我说过张敏活不过今晚的那位医生,他凑到我的耳旁,轻声地讲,“你放手吧。你妻子走后,丈夫就是当然的执行人,根本不用再麻烦你妻子专门费劲写遗嘱指定的。”

妻子走之后,有一段极艰难的经历,让我一直庆幸那时没轻信听从医生们的建议,因为我妻子来留学以及工作,我主要负责在家照顾孩子,辅导学习,家里的所有的账户和密码全是由妻子一人保管,如果没有我妻子手写的那张薄纸,那我和三个孩子们的生活将会更艰难,家中薄余亦会被再课一笔重税。

2023年11月30日 永远的37岁

敏今天可能真得要走了。

看来,加拿大医生们决意今天要送我妻子走。上午10点,克里钦森医生亲自上阵,他又来病床前,建议再次加大药量,我试图阻止,敏却紧紧搂着他的胳膊,央求他帮她减轻痛苦。

克里钦森医生这次直白地对我妻子说,“我理解你,我理解你,我马上给药,然后,你就会去世的”。

他清楚地用了“pass away”这个词,我当时真的有些惊诧,因为在中国文化里,没有医生会对病人直接说,你在用了我开的药之后,就会“死去”的这么直白的话。

我还存在一丝侥幸,拿我妻子还有妹妹弟弟没见到作理由,拿她还年轻,大有战胜病魔的可能性作理由,拿医生多次错误断言她活不过当日,却能在第二天“满血复活”作例证,然而,无论我怎么说也无济于事,随后,护士又去掉高氧面罩,强调说要尊重病人的尊严,减轻病人的痛苦。

下午四点左右,昨天那个巴纳吉医生果然如约来了一趟,说已经问询过其他的一些管道,昨天谈到的美国特效药,还是搞不来,对此他表示抱歉。我当时心想,这两天,妻子已完全被医生开的大量吗啡控制,对于沉浸在昏睡中不愿醒来的阿敏来说,心存的希望,比救命的药更显得缥缈。

下午5点多,张敏突然主动地按呼叫键,让护士来加大氧气,我建议让用以前那个带气包的高氧的氧气罩,护士似乎不情愿,说是只能暂时让用一下。我强调,既然医生说了要尊重病人的意见,那就尊重她的意愿,如果换回那种低氧面罩的话,请先经过她的同意。护士虽然说行,但是我真的不再信任他们了。

两天前,妻子就换上了成人纸尿裤,不用再叫我或护工们帮忙托起臀部用尿壶排尿。这时我看我妻子膀胱鼓得像小半个足球,成人纸尿裤却没并没有湿,显然妻子连正常排尿也开始有困难。为了让妻子舒适一些,我就请护士和护工来帮忙给我妻子做一个排尿,插了一根导尿管,瞬间大量的尿液就引出来了,病床湿了一片。

每次我看到我妻子嘴唇都是干干的,觉得我妻子一定很口渴,问护士,护士答,我妻子这个状态完全不会感觉到口渴的,让我放心,但我轻声凑到妻子耳旁问她渴不渴时,敏就点头要喝水,我遂用两个枕头垫着肩头,她努力撑着坐起来用嘴唇接我用水湿润的海绵,妻子摇摇头,嫌不够解渴,指着我左手持的杯子,我说护士交待过你用的麻醉药过多,咽喉不一定能有正常功能,会呛水的,妻说“试试,试试”。

这时的妻说话虽轻,但每说一个字似乎都是用最后的力气挤出来的,谁忍心拒绝。这样她才能用杯子啜饮了两小口,晚些时候,妻子再次用杯子进水时果然呛了,咳嗽了好几声。之后,都是用湿水的小海绵去润润她干裂的嘴唇,缓解一些干渴,让她舒服一些。

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在反复强调,要让我妻子有尊严地离开,让她人生最后的时刻没有痛苦,而我眼里所见,她憋气,想加大进氧量,她口渴,好想畅快地喝水,她没有能力自主排尿,憋得小肚子都圆鼓鼓起来,我看到的是她还是很痛苦,而且她可能也很饥饿,因为两天前加大用药并撤除各种仪器之后,她就再没用过餐,输过液。

我想起来,很早就在第一次心脏抽取积液手术之后,克里钦森医生就说一天要抽取三回积液,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而实际上,我算了算,一天一回而已,每次都是不同的人来,有男有女,华裔欧裔非洲裔,手法轻重熟练度不一样,其中一次有位医生消毒手套也没戴,而那些管道通向妻子的心脏,我是外行,也不清楚有没有风险细菌会通过管子进入心房导致感染。最后两次突发状况都是抽取心脏积液之后接连发生的,以至于再有医生来要抽取积液时,恐惧的妻子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对方手背,央求他们“请小心请慢些”。

最后一天,妻子昏睡着,我看见病房门口经过的克里钦森医生,走上前去,请求他再给我妻子抽取一次心脏积液,为的是让张敏舒服一些,克里钦森医生只说了一个词“NO”,没有任何解释,与我没有眼神交流,径直走开了。

晚上六点半,敏的忘年好友,道格和凯若琳夫妇来到病房,道格先生弹奏吉他,他俩为我临终的妻子演唱了好几首自创的属灵歌曲,安慰小敏即将逝去的生命。

一个多小时后,道格夫妇以及其他几位华人好友相继离开,十分钟后,我妻子张敏女士,就永别了这个世界,年仅37岁。

这一天,我们三岁的儿子和八岁十岁的两个女儿,失去了妈妈。

我的一些想法

一、“两天”和“一分钟”

我妻子在医院最后的日子里,最关键的是所谓的“两天”和“一分钟”。

11月17日我妻子确诊,当时医生还说治疗方案出来后就可以回家,跟家人一起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虽然总体上,我们都很悲痛,但还是非常珍惜往下的时光,非常期待我跟妻子,孩子跟妈妈,一起在熟悉而温馨的家中,伴她走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然而,18和19日两天,没有任何治疗,病人待在病房,无所事事,胡思乱想,等到11月20日周一,我妻子的病情就发现急剧恶化,再也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两天对危重病人来说是如此关键,对已确诊是晚期凶险癌症患者的我妻子来说,更是如此,而医生们却不耽误双休放假,无人值班查房。

也许,这“两天”纯属巧合而已,但是,11月17日之前,也就是11月9日就去看急诊了,用八天的时间来确诊,从八天前我妻子蹦蹦跳跳地出门,到八天后的卧床不起,没有任何治疗,其间又经历了好几个“两天”。

更让我无法释怀的,还有一个所谓的“一分钟”的问题。

之前在11月20日,医生与我们的会谈中,克里钦森医生说得很清楚,先吃上一种靶向药,等十天左右的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后,如果是错的靶向药,马上更换正确的药。而11月28日,当克里钦森医生宣布基因检测结果时,他直接建议小敏放弃所有治疗,接受临终关怀,就是使用吗啡等药品,让病人沉睡,直到离开人世。

然而,建议总归是建议,医生也是人,也会有失误,决定权总归要参考我们经慎重考量之后的意见来定。前一分钟我妻子意志坚定,还担心我不坚决,屡次交待我一定要替她坚持,而当她听到自己无比期待的,用极大毅力强忍病痛,吃了八天的药是错的靶向药时,她心理防线瞬间崩溃,自己倒是当即表示接受医生建议了。

妻子只是那一分钟的动摇,在极短时间内就被加大了药量,这时加拿大医疗系统体现出的高速和效率,与之前长达20天内医院和医生们表现的慢速低效,“从容不迫”,呈现鲜明对比。

哪怕给她一天时间,哪怕一小时,哪怕三十分钟时间的冷静期,好好考虑,好好商量一下也好,但是他们没有给这个机会。甚至没有任何书面文件签署,我作为家属没有任何发言权,也不让我签字许可,真得不清楚加拿大有没有这样的程序?

就这样,“一分钟”的动摇,就送我妻子走上不归路,不可逆地严重依赖麻醉药品,从一分钟前,她每次用药都担心自己睡得太死,让我务必盯着,到一分钟后,她开始期待用药,想睡觉,逃避痛苦,这样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两天后她的生命终结。

我愿用我五年的寿命换我妻子一年的存活,哪怕都是她在病床上总需人照顾的一年,我也心甘情愿,丝毫不会犹豫。五年可以,那用十年换一年呢?我会犹豫,因为孩子太小,最小才三岁,少了这十年,也许我就不能活到我们的孩子们读大学婚恋等需要家长建议帮助支持的人生重要时刻和场合,相信这肯定也是我妻子不愿看到的。

我妻子曾对我说,“我要列了个单子,列出要跟孩子一起做的事情,下周回家治疗后,我要按单子,一件一件地跟孩子们一起完成。”如果能多活一年,孩子们能在这一年中与妈妈享受最后美好的时光,家里有许多事情也能从容稳妥地办理。

而医生对待病人的看法,可能是另一个维度。对他们而言,一个病人多活一年,少活一年,区别不大。当理由变得“高大上”,即是“让病人更有尊严,更少痛苦”时,让某些病人快速地结束人生,对他们而言,可能就更具有正当性了。

二、关于原始病案等原始材料的问题

为什么不用第一手的病案资料来说明问题,反倒是用类似“口述历史”的方式来叙述一个病例呢?

刚才说过,张敏在美国留学和工作过多年,在那里有很多同学和朋友,他们都很关心她,其中也有不少医学专业的朋友,比如李医生,我妻子跟她很有感情,很早之前她就在美国很关照我妻子,而且李医生在去美国之前,她与丈夫也都在加拿大医院工作过多年。

在张敏住院病重期间,李医生多次交代我索要一些诸如化验单等原始资料,她要帮我看一看,但我总是要不到,HSC医生答应得挺好,但转身一走,就再没了下文,也很难找到人,惟一有一次成功拿到一张化验单,却是我请求一位护士从护理站帮忙拿给我的,而且并不是所要的最新的那一张。

我在国内的时候,要过两次病案例资料。病患住院期间,每一份化验单,每一份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处方,都有详细的记录,厚厚的一摞,都可以从医院病案室自主复印出来。而在加拿大,病人家属好像没有这个权利。

首先,加拿大对隐私有着我认为是极端的保护,不是自己的信息,就很难取得,哪怕是夫妻,哪怕父子母子,也拿不到。举个例子,我妻子走后,我依照规定向CRA申报亲人身故,当即我妻子的CRA账户被锁,而为了报税必须代理妻子的账户,走申请程序,我从申请到拿到启用妻子账户的权限,用了90天时间,打过数个电话,每个电话打通后,连带转接等待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

妻子走后,我仍然想索取妻子住院期间全套的病案资料,拜托了一位热心助人的华裔的家庭医生,毕竟医疗系统内部有专业的管道,医生们可以共享。但是,医生说曼省HSC的病案资料,很落后,到现在仍是原始的手写材料,还未电子化,等等。现在算来,自从四十天前我提出这个请求,等了这么多天,也仅有一份报告而已。

三、我为什么能将整个过程记得那么全面,很多细节能记得那么清楚?

我陪护时间很长,不光白天,大部分夜晚了也在妻子病床前的椅子上度过。确诊前,我在家中照顾三个孩子,确诊后,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孩子则交由邻居帮忙看着。(我妻子临终前还专门交代我,“邻居这份恩情,一定不能忘”。)

妻子的忘年好友,凯若琳女士,是一位已退休的医院护士,从事这个职业几十年,她亲口对我说,从来没见过像我这样尽心陪护的病人家属。

其次,与妻子交流,多用微信,所以留下很多细节记录。更重要的是,国内的亲朋好友,以及远在美国的朋友都很关心她,一直不停地问询,我也随时向她们汇报每日的病情,所以留下了很多记录,文字描述,图片和影像。

所以,我基本上全程详细见证了我妻子生命的最后阶段。

另外,我与医生的正式谈话,因为关系到我妻子的性命,我极为重视,又担心语言交流造成困扰,我都有录音,所以,前文提到克里钦森医生前面说如果发现用错靶向药就马上换药,到后来直接说无药可换,建议直接放弃治疗,都有录音证明。克里钦森医生也知道我在录音,有一次谈话后,还专门交代我,“This is a private conversation”。

四、关于张敏身体素质及癌症成因的澄清

前一段,妻子小敏的几位好友聚会,主题是缅怀小敏。期间有好友私下善意地提醒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密切观察,可能有遗传的问题。

光是当着我的面提出类似问题或建议的就有好几位朋友,看来华人社区也确实流传这类流言猜测,觉得妻子体质方面有问题,在此必须澄清一下,以免对我妻子和我们孩子们造成二次伤害。

小敏不幸患癌,与遗传没有任何关系。那位曼省癌症专家来找我谈话,同时安抚我,他说我不用担心敏的近亲兄弟姐妹和敏的孩子,因为这种特定的肺癌是起于EGFR基因的突变,绝非某遗传的基因所致,而EGFR基因是正常基因,虽然它的突然变异于我们是极微小概率,但对他们癌症专家而言,每年都会在曼省遇到三四例,大多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因为东亚女性的EGFR基因排列顺序更容易发生变异。总之,这种特定的肺癌发生人群主要是以下特点:东亚,年轻,女性,以及不吸烟,一般发现就是晚期。

所以,善良的您们请不要传播不科学的臆测,我们的孩子,与您们的孩子同样健康,在可怕疾病面前,发病率不会比众人高出哪怕万分之一。感谢您。

至于,为什么是我妻子?住院期间几位医生都回答不了我的问题,都说科学现在还没有答案,可能是环境心理等等等,EGFR一旦变异,病情发展很快,也许从变异到晚期只用一年时间,甚至几个月而已。

回忆这一年来,我有很大责任,看见妻子变瘦皮肤变差,以为是压力大,休息一下就可。妻子也失察,后来有痛感时觉得是肠胃的**病,吃些西药降胃酸,开些中药调理身体就好,咳嗽也以为是季节性过敏,耽误了不少时间。

加拿大医疗体制也可能负一定责任。两次体检都得出妻子身体健康的结论,尤其她做面部颌骨手术前的体检,有专门正式的体检报告,医生签名,认为我妻子身体一切正常,可以接受手术,而手术这一天,离我妻子因癌症离开人世仅三个月而已。而术后创面的愈合恢复长达两周,正好利用了她的年假。

医院也有一些瑕疵,住院的前十天没有任何医治,等确诊用了七天,确诊后等治疗方案用了三天,然后最后医生判断病情稳定,可以回家治疗至少存活数年,甚至可以重新上班,到突然恶化撤销原方案,只过一个双休日时间而已。

当然,根本原因是在我们这里。

妻子小敏是个容易焦虑的人,不善于解压,尤其新移民压力大。她学习勤奋认真扎实,2022年临近毕业,论文完成,准备答辩,导师改说要更多实验数据,而实验从设计到学校批准到数据收集周期长达两三个月,更别说要改变结构加入论据,之后又说调整结论,再加新实验,又拖几个月,期间导师度假等无法联系,连续延期两个学期,去年十月才毕业。我妻子一直非常优秀,是美国某著名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美国H1B工签,自视甚高,谁知读个硕士还要延期多次,如此挫折,接受不了,加之全家五口都困于此,对她来说压力极大。

最后拜托,善待敏的几个孩子,不传播不科学的猜测,同时善待您们自己和家人,凡事想得开些,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不要纠结一时得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者是最重要的。



シャル 发表于 2024-4-24 09:33

尊重他人选择

mnbvcxz 发表于 2024-4-24 09:33

小捷 德国:医生大方向应该没大问题。他们临终关怀就这样。至少吗啡不限量。国内还得家人从黑市搞。小细节哪里不舒服医生肯定没有丈夫那么细心。现代医疗就是这样。不会舒服的。这个癌症发展这么快。也不能说之前没查出来是误诊,常规检查不一定筛这么细。我也是我爸心脏支架手术才知道。各种ct造影彩超3轮下来才确诊。血像都好好的

GracieLu加拿大:不好意思,你的回复让我看不下去,因为我儿子也在加拿大看过急诊,虽然只是缝了四针,整个过程各种细节都是我在推动,简简单单的事让我们彻夜经历了很大痛苦,虽然病情痛苦严重无法与作者妻子相提并论,但是整体的医疗逻辑感受是一样的。大方向没问题?大方向是什么?这里医疗的问题是大方向的问题吗?

initium 发表于 2024-4-24 09:34

全靠老婆工作养家,只知道吃软饭的反贼死了老婆没了经济来源写文章乞讨呢。

—— 来自 Xiaomi M2012K11C,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3-play

肉搏光头 发表于 2024-4-24 09:35

没得病时:你很健康,怎么这种事情都要我们来帮你呢?
得病时:你很不健康,需要花我们很多精力,怎么这种事情都要我们来帮你呢?还是把流程加快一些吧!

foreversmiles 发表于 2024-4-24 09:36

能住上医院再国外应该也算混的挺好了   怎么还会被医生看不起呢

飞天意面怪 发表于 2024-4-24 09:37

mnbvcxz 发表于 2024-4-24 09:33
小捷 德国:医生大方向应该没大问题。他们临终关怀就这样。至少吗啡不限量。国内还得家人从黑市搞。小细节 ...

从黑市搞吗啡路子真野,我国对精麻药管制那么松的?

torah 发表于 2024-4-24 09:37

本帖最后由 torah 于 2024-4-24 09:42 编辑

总结一下文中主角:

这家男主人曾在国内大学教法律史,期间不断发文列数体制弊端。
到了加拿大五年了驾照考不下来,又吐槽加拿大驾考制度不合理。
两个女儿上学,小儿子daycare,自己不工作,又不能开车接送孩子,妻子留学上班打零工教补习班采购育儿一把抓。临终弥留之际把妻子叫醒签协议,还需要交代银行账户密码水电燃气。一个百无一用,精致利己的润人形象逐渐清晰了。
妻子病重赴医院是自己打uber,等医生宣判是是一个人在医院等,老公美其名曰照顾孩子走不开?生前白天全职上班,生三个娃,每周还要开六小时地下室补习班(加拿大地下室经常会氡气超标,氡气和肺癌有直接关系)。
人不在了,老公还要首页贴出其临终关怀时与孩子的合影博取眼球or同情,通篇认为医生不可信,但又坚持医生说孩子不会有遗传风险肯定是对的。
发文同时还开通微信打赏美其名曰给孩子买书,要知道去年他妻子去世以后,温尼伯当地华人已经募捐了几万刀善款,妻子原来工作的银行有一笔数额可观的抚恤金,他们贷款买的房子也因为妻子去世被免除了贷款,三个孩子每月牛奶金2000刀,
这条件已经超过大多数本地人,自己但凡做个兼职也绝对够用了,还要网络乞讨简直吃人血馒头。

这就是个别润人的真实样子

PS:他在国内时候的网上部分言论知乎已经有人贴出来了,只能说,毫不意外……


从他妻子的视角来看:这个妻子17岁认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作者,24岁结婚,26岁生第一个孩子,学业高分,在美国留学期间生第二个孩子,抽到H1B签证,为老公孩子放弃后回国。在34岁左右意外怀孕,因为老公在国内是体制内,为了拼三胎,申请去加拿大读研,然后把一家人全部带了过去。生三胎的时候为了省钱在家生产。这个妻子一个人养全家五口人,作者说自己不会英语全职在家连驾照都不去考,文中妻子要负责工作,接送孩子,搞园艺,周末在家里地下室开补习班赚外快。病成半植物人状态的最后一件事是被叫起来签字把房产转给作者。去世后作者迅速写小作文募捐了快十万刀…
我只能说他妻子瞎了眼……




变老的大二 发表于 2024-4-24 09:37

白皮可能真觉得噶了就上天堂吧

gnihton314 发表于 2024-4-24 09:39

sunvozertinib国内去年批的,FDA这里还在NDA;amivantamab FDA前两天才批。所以这两药你不入组是肯定用不上的。而且就文里这个发现到去世的时间,上啥药都不好使的,医生劝放弃+临终关怀是正确选择,临床也不可能让你入组。

来跟华子 发表于 2024-4-24 09:40

torah 发表于 2024-4-24 09:37
总结一下文中主角:

这个妻子17岁认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作者,24岁结婚,26岁生第一个孩子,学业高分,在美 ...

这tm不是畜生?

—— 来自 S1Fun

bbk_6rz 发表于 2024-4-24 09:41

foreversmiles 发表于 2024-4-24 09:36
能住上医院再国外应该也算混的挺好了   怎么还会被医生看不起呢

之前看过知乎有些讨论,我记得说是去的公立医院,免费的那种

飞升之后 发表于 2024-4-24 09:43

太精致

FeteFrumoase 发表于 2024-4-24 09:43

torah 发表于 2024-4-24 09:37
总结一下文中主角:

这家男主人曾在国内大学教法律史,期间不断发文列数体制弊端。


什么吸血牛郎

PNK 发表于 2024-4-24 09:43

说得好像只有他在乎他老婆的感受一样
但是要遗嘱那么积极,拉都拉不住
全文的真实性都存疑好吧,特别是主观态度方面的东西

举头望明月 发表于 2024-4-24 09:43

昨天看红迪怀疑是地下室补课吸多了氡气致癌…

林无德 发表于 2024-4-24 09:45

torah 发表于 2024-4-24 09:37
总结一下文中主角:

这家男主人曾在国内大学教法律史,期间不断发文列数体制弊端。


殖人:物尽其用,趁热

无畏的巴利斯坦 发表于 2024-4-24 09:45

torah 发表于 2024-4-24 09:37
总结一下文中主角:

这家男主人曾在国内大学教法律史,期间不断发文列数体制弊端。


知乎链接有吗,贴来看看

zuga 发表于 2024-4-24 09:46

最后一段的反思笔法之纯熟,令人咋舌。

oyss 发表于 2024-4-24 09:47

以前看个人说研究了美国和法国的临终治疗的区别.

如果病人本人无法沟通.
在美国需要家属决定是否拔管子.
在法国大夫可以直接决定,而且合法.
中国也应该是美国的方式.

这人说除了文化差异的问题. 她发现一些美国家属做了决定事后会后悔内疚,似乎是自己杀了自己的亲人的感觉.甚至家属直接会因为这事吵个好几年,最后闹得家庭矛盾.
但是在法国不少是大夫决定的,相对来说家属这方面的压力小一点.意思就是大夫替你决定了,你以后用不着后悔内疚了.

当然法国这个做法也有争议,不知道近年是不是还这样.

https://www.prms.com/prms-blog/articles/2014/september/end-of-life-decisions-left-to-the-treating-physician/

UncleY 发表于 2024-4-24 09:50

在北美小红书上看到有人发文吐槽这篇文章:https://www.dealmoon.com/guide/996229?rip=Y2hhcnRfaG9tZSU3Q2d1aWRlfE5ld3wxfHsicHZwIjp7InBhZ2UiOiJjaGFydF9ob21lJTdDZ3VpZGUiLCJwb3NpdGlvbiI6MSwiZXhlY19yaXAiOiJjaGFydF9ob21lJTdDZ3VpZGUiLCJyaXAiOiJjaGFydF9ob21lJTdDZ3VpZGUifX0=

torah 发表于 2024-4-24 09:52

无畏的巴利斯坦 发表于 2024-4-24 09:45
知乎链接有吗,贴来看看

知乎的也是转的,楼下有人贴出北美省钱快报的原始链接了

BLTUS 发表于 2024-4-24 09:53

工具人之死

萧千绝 发表于 2024-4-24 09:53

润人真是垃圾辈出啊

小拖 发表于 2024-4-24 09:55

符合润人刻板形象

nohope 发表于 2024-4-24 09:56

一看这行文就感觉是出生润人,往下一拉果然

火星後繼者 发表于 2024-4-24 09:57

加拿大对退伍军人抑郁症都推荐安乐死的,这太正常了

batrain 发表于 2024-4-24 09:58

挺好,各有各的福报。

人生オワタ 发表于 2024-4-24 09:58

这实时记录感的文章写得这么冷静或者说是冷漠,真的是最亲密的近亲家属吗?

mysterysilent 发表于 2024-4-24 09:59

torah 发表于 2024-4-24 09:37
总结一下文中主角:

这家男主人曾在国内大学教法律史,期间不断发文列数体制弊端。


高华润人典型画像啊,说精致利己主义者都不配

讨逆修会 发表于 2024-4-24 10:00

mnbvcxz 发表于 2024-4-24 09:33
小捷 德国:医生大方向应该没大问题。他们临终关怀就这样。至少吗啡不限量。国内还得家人从黑市搞。小细节 ...

这不扯淡吗?ct一照就能八九不离十,搞不清楚到底是结核还是肺癌大不了再做一下穿刺立马就明白了

nekoeco 发表于 2024-4-24 10:01

你被巨魔了 发表于 2024-4-24 10:04

本帖最后由 你被巨魔了 于 2024-4-24 10:16 编辑

他老婆生病打Uber去医院住院有十天含两个周末他都没去看过,你装尼玛的深情,之前单看这篇文章就觉得这男的是傻逼

李天宝 发表于 2024-4-24 10:04

加拿大是全面免费医保把,医生要为国家省钱,CT核磁等各种影像学检查少做甚至不做也是为了省钱,不要以为只有美国医生为保险公司赚钱搞骚操作,加拿大医生照样要给国家医保赚钱

木葉梟 发表于 2024-4-24 10:09

想起还有白左批判特蕾莎止疼药不管够的,思路非常清奇,是真觉得止疼药万能。

滋啦球 发表于 2024-4-24 10:12

旅游签没有医保,自己一句英语都不会说连驾照都考不出来,太典了,难怪医生都不想理他

—— 来自 OnePlus KB2005, Android 14上的 S1Next-鹅版 v2.5.3-play

寒蝉 发表于 2024-4-24 10:13

速死有时候确实是对病人好,家里有人肝癌去世前那段时间看着都是折磨·····不过上文里头这润人看来看去我都觉得这人只是不想少了个保姆+印钞机

initium 发表于 2024-4-24 10:14

木葉梟 发表于 2024-4-24 10:09
想起还有白左批判特蕾莎止疼药不管够的,思路非常清奇,是真觉得止疼药万能。 ...

止疼药算白皮医疗体系里最廉价的关怀手段了,连这个都保证不了,怎么指望特蕾莎那个老骗子给穷人治病。

—— 来自 Xiaomi M2012K11C,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3-play

tsukatsukieiko 发表于 2024-4-24 10:15

这不是非著名傻逼么。
运运在XX运中最傻逼,而这人在运运中都是傻逼中的战斗机。
居然还能骗到钱,真只能说傻多速,还不如干脆来句“我,秦始皇,打钱”。

木葉梟 发表于 2024-4-24 10:18

本帖最后由 木葉梟 于 2024-4-24 10:38 编辑

initium 发表于 2024-4-24 10:14
止疼药算白皮医疗体系里最廉价的关怀手段了,连这个都保证不了,怎么指望特蕾莎那个老骗子给穷人治病。

...

建议看看电影特蕾莎,对特蕾莎和医院的交流展现的很清楚了,挺好的一个福利设施,网上对其描绘走的猎奇路线,和丑化中国一个套路,不需要认真看待。

总体来说特蕾莎会和医院进行交涉,医疗常常是当地的医院的医生来进行的。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我妻之死》(加拿大医疗为啥一直劝人放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