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美食] 川渝说本地吃辣是为了祛湿气,那为什么同样湿润的东南没有吃辣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御风八极 于 2024-1-21 18:14 编辑

注意到一点,普遍是山区吃辣椒多,平原地区一般(四川例外,以前是吃花椒多)

1,盐是要掏钱买的,中国农民没有别的收入,一块钱也是钱。
何况古代盐价不便宜。综合起来看,明朝湖广江西地区的官盐价格平均大概在七八文钱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4到8元左右一斤。而辣椒,是自家地里能种出来的调味料,不吃白不吃。

2,盐的防腐作用加剧了其稀缺性。人吃的盐其实很多,远不是现在厨房里这么一点。咸菜、泡菜、腌菜、腌肉(火腿),才是用盐的大头。
以前没有冰箱,南方地区基本没有零下,(江浙过年有零下),必须想办法保存收获的肉。
比如猎获一只羊或一头野猪,收多了都得腌起来。为了避免腐败,盐量必须过量(家里没有秤)。
而收获尤其是猎获,时间是不确定的。因此平时家里有盐也不敢用,都得备着。
于是平时进一步加剧了盐荒。而辣椒是无限量供应,平时自然要吃辣椒。
再者,村里人要买盐,得带着陶罐,去镇子里集市上买。
去赶集一般都是带着山货去的,现在得抱着个又沉又易碎的陶罐。
这就很麻烦了,尤其对于山区。

3,辣椒的下饭有效性。
古代人经常在外赶路或放牧,要自带干粮。1主食,2酱菜类,盐辣椒咸肉豆子等,3,野菜现摘。
此时酱菜自然越是能下饭越好,古代又没有吃盐限制什么人均6克,吃饭又没有油水。
一定需要大量的刺激性食物以佐餐,只吃盐的话一不小心就吃多了。辣椒也耐储藏,自然存在辣椒适度代盐的需求。
在外自做饭,一般不会有炒菜。盐一旦入了汤锅就找不到了,味道并没有提升很多。但辣椒下了锅,很明显有足够的滋味。
人多的话一小锅菜+现摘的野菜野果生吃,也能搞定很多人。
而江浙地区富庶繁华,都已经过开发,行商赶路都住店,没有露宿住野外、吃酱菜的需求。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辣椒需求。
换句话说,今日我们嫌弃的过度刺激,正是当年人们稀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御风八极 于 2024-1-21 18:21 编辑
汪达 发表于 2024-1-21 13:55
西北地区光照绝对足,一样爱吃油泼辣子
既然没盐的时代要吃,现代盐那么便宜也要吃,日照不足气候湿润的 ...

冬季漫长,都没什么菜,不靠辣椒还能靠什么下饭?
体力劳动者要多吃主食,缺辣椒哪能吃进去那么多。
就兰州牛肉面,不放辣椒还有什么菜?白萝卜、蒜苗,都是聊胜于无。但只有辣椒是放那么一丁点,就很上头的。
还有一点,西安以前没暖气。吃辣椒是字面意义上的驱寒。
陕北山西因为必须要生火,反倒不怎么吃辣椒,整个华北也不怎么吃辣椒。
所以球又踢回来了,江浙一带冬天也冷,怎么不吃辣椒取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幽远ghofar 发表于 2024-1-21 19:12
每次说到吃辣都有人在那边复读辣是为了掩盖不新鲜的食物。

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大厨也是做正经辣菜的? ...

虽然我很同意你的说法
但是,毕竟大厨少,而逐利的馆子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9 21:43 , Processed in 0.081429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