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xwr

[讨论] 新海诚新作”你的名字/君の名は”电影讨论楼,剧透请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6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26 03:47 编辑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03:25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 叙述为不为真是要有不同的叙述或者说结果作为参照的 做为一部电影 他没有多余的时间 ...

你把那些东西全部算在灵魂之中,那么你说的这个灵魂就已经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灵魂了,实际上是一种和无意识没两样的东西,只不过你给它换了个叫做“灵魂”的名字而已。
叙事学,东方主义什么的我就不和你说了,你没有任何背景知识根本说不到点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03:48
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 无意识的发现证明了人们对灵魂或者说精神认知的狭隘性 既然如此 灵魂就不应该只是描 ...

不是对精神认知的狭隘,无意识地发现与其说是扩充了精神的认知,不如说是从根本上推翻了精神和意识的那种统一性……我们过去所说的意识和精神,我思故我在意义上的精神,在无意识的结构中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你硬要去给这个无意识换个名字,也得去换个新一点的名字吧。总不能开历史的倒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26 04:16 编辑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04:00
要说东方主义我确实没有系统性的知识背景

叙事学这东西 我倒是比较有兴趣 你可以告诉我点在哪 实际上我 ...

按热奈特的焦点叙事三分法。
全知叙事=零焦点叙事,叙述者>视点角色所知道的
内焦点叙事,叙述者=视点角色所知道的
外焦点叙事,叙述者<视点角色所知道的

如果作者需要表达一个绝对为真的信息,应该使用全知叙事。
通过角色说=内焦点or外焦点叙事,视角限定在视点角色身上,只能表达该角色所知道的东西,是无法起到传递绝对为真的信息的作用的。

但是全知叙述有时也会说谎,或者说故意少说一些东西,这个叫做视角越界,本来应该全知的视角突然间知道的比所有角色知道的信息更少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叙述性诡计,就是利用了全知叙事=绝对为真的特点对读者进行误导。

内外焦点叙事有时也会多说一些东西,也是一种视角越界,但是这种越界只出现在metafiction中,类似ever17的可可向你招手之类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越界,视点角色所知的甚至超越了作品,知道了作品之外的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26 04:42 编辑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04:31
那么在没有全知叙事 焦点叙事也不存在反转的情况下 通过焦点叙事解读出的也应该是为真的信息

拿这个作品 ...

没有部分为真的说法。无论这个东西最后有没有相左的东西出现,这个真伪判断都应该是被悬置的,完全有可能与相左的东西再次相左的东西出现,特别推理题材中这种不断推翻之前“事实”的桥段太多了。换句话说,用角色的口说出=内焦点/外焦点叙事,而不是用全知叙事,正是包含了不希望读者把它当做绝对为真的信息在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26 10:09 编辑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04:54
难道不是用全知叙事不符合演出效果吗 而且从角色的口说出 当然要配合角色视角加工润色 所谓的悬置 不就是 ...

并不需要依据。本来设定就不是叙事的核心组成部分。特别是世界系的作品,淡化设定,悬置设定的太多了。《伊里野的天空》有哪怕一次详细解释过外星人到底是啥玩意吗?《云彼》有解释过浩纪是怎么和梦中的佐由理相见的吗?《请记得我》有解明过忘却的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通过角色说出来的信息,只能作为一种保留真伪判断的推测,可以用来引导读者,但是绝对不能当做设定。设定是绝对为真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门改二 发表于 2016-12-26 10:42
日本的佛教和儒家思想不是传统的中国式的,日本的佛教是融合了本土神道教很多内容的,因此日本的佛教可以 ...

神道教成为所谓的传统实际上是明治维新以后建构起来的,在前近代的日本,一直是佛教和儒家思想占了主导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26 12:25 编辑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12:00
设定又不是一定要解明的具体的 有没有本身也是设定啊 如果没有特意说明却有一般认知上的理解 就应该以一 ...

顺其自然,一般认知并不等于“设定”。
观众怎么理解,那是观众的事,你不能把他臆想成是作者的设定,然后反过来给你的所谓一般认知做证明。
就是接受美学也不会说读者的认识可以决定作者目的。
到底用灵魂论解释,用绳结论解释随大家喜欢,这个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你不能把绳结论和灵魂论当做设定,当做作者的意志,这只不过是你的解释而已。我提的无意识论,也从来没说过这就完全是作者的设定呢。

你不用老提那个什么灵魂就是除肉体外的一切了,无意识根本就不在肉体灵魂这个二元对立之内,绝大多数文艺作品里灵魂和肉体就是意识和物质的二元对立。从来不会有,今后也不会有灵魂可以包括无意识的情况出现。你只不过是在混淆灵魂和无意识的概念而已。不要让我再三强调,灵魂=意识=主体和无意识是一组不相容的概念。如果你喜欢我提出的无意识论,请一并接受无意识的理论和历史,不要妄想可以把他和所谓的灵魂结合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12:31
作者在剧中提到了灵魂就说明有灵魂 说到了有产灵就说明有 黄昏之时两人跑过去的时候一瞬间画出了绳子就说 ...


所以我说了,你不懂叙事学就不要乱谈什么怎么讲故事。
你这是典型的把叙述行为和作者意图混淆的想法。叙述行为是叙述行为,角色的话语是角色的话语,角色怎么相信的那是角色和故事层级的东西,和作者的意图根本不是一个东西。更何况诚哥都说得很清楚了,他根本就没有在电影里参入重视绳结的意图,你连诚哥的话都不信,非要用你那所谓的大众逻辑去脑补一个作者,我也是没话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26 13:04 编辑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12:53
意识和无意识不相容 灵魂只能指意识 你要非说哲学书里是这么写的那就按你说的来吧  但实际上从你的说法里 ...

发现了无意识,无意识也不在原有的意识-物质的框架之内,并不是说发现了无意识就变成了无意识+意识VS物质了。特别是在拉康那里,无意识甚至是成为了一种超越性的东西,是凌驾于意识—物质这个结构之上的。我知道你想要表达的,无非就是从灵魂=意识变成灵魂=意识+无意识。但是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并不是相加啊,意识于无意识之内产生,无意识是意识生成的先决条件,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相加的东西。无意识和物质之间也不是VS的关系,无意识甚至可以作为物质的数据被电脑保存下来,你的打字的习惯,你的浏览习惯,你的这些无意识都成为了电信号被保存在了硬盘之中。
你说的物质以外的东西的那个灵魂,根本就不是无意识,也不可能包含无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26 13:08 编辑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13:01
诚哥说的是 没有 重视结缘 的意思 而不是绳结没有意义没有作用 你才是不要混淆 脑补出诚哥说不重视绳结
...

诚哥说的就是ムスビ,作中奶奶说的绳结=产灵原文就是ムスビ。和缘结是一个意思,翻译时侧重点不同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13:09
所以无意识能否看成无法看清源头 意识则是可以观测到的表象?之所以说他凌驾是因为太过庞大理解不了 超越 ...

无意识是可以观察到的,无意识也可以是物质的。无意识根本就不是你说的物质以外。

你的一次笔误,就是一种无意识,你的一次说错话,就是一种无意识,你的浏览习惯,也是一种无意识,你的走路的方式,也是一种无意识,无意识是凌驾于意识——物质的对立之上的。

你好像把无意识误解为一种“扩大了的精神性的东西”,并非如此,无意识是一种超越了精神和物质区分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13:23
那么一个幽灵 基本所有作品里的人形幽灵在说话走路 做动作的时候也带他们的无意识 那这个无意识是不是伴 ...

不是,无意识并不等于实存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nes 发表于 2016-12-26 13:42
也就是包含了集体无意识在内的巨大概念?所有人的意识都是从这个无意识中产生的?但无意识并不是单纯属于 ...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的说法,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类似于遗传和血缘的概念。

我所说的是拉康所提出的回归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这种无意识是一种结构性的无意识。是在实存的内部的,他决定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如果说意识是一流清泉的话,无意识就是它的河道,清泉只能在河道中流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dark_templar 发表于 2016-12-27 22:14
至少浴衣那两位显然不是,就是路人。三叶穿着制服跑到镇公所说服父亲之后要么呆在镇公所(那里也是安全的 ...

或者你可以推论,没砸死人的世界中,拯救小镇的也不是三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27 23:56 编辑
dark_templar 发表于 2016-12-27 23:29
并不成立。

1.泷是去过糸守的只是他记忆被洗掉忘记原因。

你这些根本就不能推倒出一定是三叶拯救了村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8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28 01:40 编辑
Tamakine 发表于 2016-12-28 00:10
我觉得这样就可以反推出,比如极端点,突然间传染病大作全村被脑控,莫名其妙的都跑到操场后被杀灭菌了, ...

我也并不是在说去证明三叶没有拯救村子。而是在说,追求希望的前提是思考绝望,希望只有接受绝望,在把绝望踏在脚下之时,才第一次能被称作希望。不思考绝望的希望只不过是一种逃避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8610853 于 2016-12-30 10:23 编辑
hagck 发表于 2016-12-30 01:29
本文内容主要针对文化批评中对于《你名》所代表的“幻梦 = 逃避”定义和“政治经济角度下的阶级敌我分析” ...


1、你好像误解了什么,循环式的时间观和loop闭环绝不是近代式的认识,而是后现代式的认识。

2、你的观测者到底是谁?如果说是观众的话,岂不是和我说的观众担保两人的相遇是一样的?实际上就是在外部而不是两人的内部寻找命运的担保。

3、你的自然神和人格神的意思我不是很懂,这两个词是用来区分前近代宗教信仰性质的。但是你想说的我懂,你从第一篇文章开始其实就是想说能动性的问题,去高度评价人的意志力和精神,是一种典型的浪漫主义。说实话,这种解读也并非不可以,但是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一直是在回避/批判这种能动性的,似乎在你看来我是用“近代式的自然律”(实际上并非如此)来解读作品,以至于“忽略”了人的能动性。但实际上正好相反,我是有意地回避,甚至是对于能动性持一种批判态度的。我所说的无意识,是在两人内部,又非能动的东西,是超越了能动性,超越了唯心和唯物的东西。你的解读其实就和你自己也承认的一样,是一种观念论(唯心主义)的解读,把能动性看做是“人”的本质,人就等于能动性。你所谓的人本,其实不是以人(实存)为本,而是以精神为本。或许你应该去补补存在主义的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4K就别想了,老老实实看FHD,我反正是准备把4K盘拿来镇宅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5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胶片和楼上一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里.谢顿 发表于 2017-10-28 10:33
心血来潮重温了下天空之城,发现虽然是两个不同题材,但内在人物相似度上而言,你的名字里三叶对比希达,男 ...

我觉得要把去糸守的主动男主和后来的挣扎8年的被动男主分开来看,前者一看就是能动性强的现充,后者一看就是萎靡不振的死宅。
实际上是前者在别的世界线上传输过来的感觉,让后者能够鼓起勇气喊出我曾在哪见过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5-30 17:31 , Processed in 0.041536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