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41|回复: 52

[原创] 浅谈日本的“拉洋片(紙芝居)”和中国的“新洋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gcg-w 于 2014-1-30 22:22 编辑

大半年里自己收集资料随便写了点介绍
都是关于日本的“紙芝居”的
因为能力有限,所以难免有疏漏,望多多指教
另外关于中国的“新洋片”的部分,由于在上海无法查到更多的资料,如果有朋友手头有关于其诞生经纬的资料的话,还望赐教


这日本的“拉洋片(紙芝居)”,和中国是不同的。
中国的拉洋片,都是艺人在街上置一大箱,观客给了钱,就坐在箱外小窗前往里看画片。一旁有一根绳索,通着箱里机关,一扯绳,这画就会变换。艺人就一边拉绳,一边将故事唱出来。这种营生,在大公国也叫“西洋镜”,在日本则唤作“のぞきからくり”。


↑中国的拉洋片

日本的“紙芝居”,则是径直在大画框里放画片,边换图边说戏。说戏人推自行车走街串巷,觅得小孩晚生多处,便吆喝卖糖。待卖得差不多时,就开演拉洋片。围观的儿童,买过糖的靠前看,没有的靠后。凡所讲之故事,往往到精彩之处,便“请听下回分解”,吊足胃口,下次再来买糖听书。旧时上海有卖梨膏糖的小热昏,与其亦有几分相似。

若问日本拉洋片从何来,倒没有纷纭众说,一般都认为,是江户时代的“写し絵”。
“写し絵”也译成“皮影戏”的,但这江户写し絵,也是与别处不同的,其实就是“幻灯片”。
这幻灯机,早在东汉朝的时候就有了,这是李约瑟考证的。幻灯机有灯便行,不管电灯、蜡烛、油灯。这江户时代的幻灯机,便是一开孔木箱,内置油灯,把玻璃片上图案都投影到白幕上。一张玻璃片上都画上许多图,拉起来光影活动,好似动画片。江户写し絵演起来,须多台幻灯机,把人物风景都投在幕布上,旁边再专有人说唱。
当时有一戏班子老板,名号两船亭船游,他的戏班子,就能演幻灯片。夏夜里大户小家纳凉时分,就搭上戏台,吆喝播片,可谓风靡一时。




↑江戸写し絵,使用油灯

但尽管这种表演手法非常新奇特,在那个时代,也有极大的限制。首先玻璃这东西在当时的日本是很稀有的,很难弄到手,于是剧团就会派学徒偷偷地去砸西洋人商馆的玻璃,然后等洋人丢弃碎玻璃的时候再偷偷捡回去。但即便如此,表演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基本上一个节目演不了多长的时间,虽然新奇特但是干起来特别累,于是两船亭船游的后人就改行演木偶戏了。

这一改行不要紧,可苦煞了一个叫「新さん」的人。这个「新さん」,本名已无从可考,反正日本江户时代的小老百姓都没什么姓氏之类的东西。此人据说起先是跟人学说单口相声的,后来也干上了画工,就专门给幻灯片画图。现在老主顾没了,新さん一时没了着落,最后决定单干——然而一个野生画师是万万没有自己搞幻灯片的本钱的,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廉价的代替方案。
这个方法说简单也很简单,将画出来的小人剪成纸片,穿上竹签,一手一个,躲在舞台下表演。纸片两面画上动作略有不同的图案的话,翻转起来就会有勉强的动态效果。这其实也就是一种简易的木偶戏,很快就收到好评。这种纸片人偶戏就被叫做“立絵”,是最早的“紙芝居”。到后来有个叫丸山善三郎的艺人特地来找新さん,包吃包住,只要他帮自己画这种纸片戏,表演也不用新さん负责。



↑“立絵”

于是这种低成本的表演形式就从江户时代一直流行到了一战以后。而一战以后发生了一大一小两件事情。大事是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大量失业者,日本也不例外。当时日本工人的工资都是按天算的,而米店卖米则是把米装在大信封里卖,今天赚到工钱了,就用工钱买一袋米,全家一天的口粮才算有了着落。
还有一件小事就是有声电影诞生了。无声电影时代,是专门有负责给观众解说内容的职业的,在日本叫做“活弁士”。但有声电影出现后,活弁士就显得多余了,加上经济萧条,于是这些电影讲解员纷纷被裁掉,本事好的转行说书、说相声,没本事的就只好走街串巷,表演“紙芝居”谋生了,其他的失业者也有很多干起了这行。

干这行的人多了,问题也就出来了。首先是这些表演立绘的人,为了招徕观客,总免不了搞一些很黄很暴力的段子,长久以往,立绘便背上了“有伤风化”的坏名声。同时开小卖店的零售商也把行商当成眼中钉,经常向警察举报立绘的段子不健康,于是终于成为了警察取缔的对象。
这时东京有两个演立绘的,一个叫后藤时藏,原来是说相声的,因为吃不开只好去街头演立绘;还有一个叫田中次郎的,本来是干无本买卖的,洗手不干后也做起了这个营生。两个人都是一间“长屋”的租户,本来也都算顺风顺水,还各有不少积蓄,谁知突然有一天警察说不和谐不让演立绘了。换地方吧,当时街头摆摊卖艺的都是划分地盘的,到别家地头去,是要坏江湖规矩的;改行吧,又是大萧条期间。
于是两个人一合计,既然不让演立绘,就改个形式:拿着大本的童话图书给小朋友讲故事,用的功夫和立绘一样,但又不是立绘,换汤不换药,被警察问起,也说“我们是给小朋友讲童话的”,不是演“立绘”的。
相传以前美国有个州的法律规定周日不准卖汽水加冰淇淋,于是有人发明了果酱浇冰淇淋,命名为“圣代”。而流传至今的「紙芝居」,也就是通过类似的情况而诞生的。

但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首先,童话什么的,一来不够有吸引力,二来内容短小,不能来什么“请听下回”;这样一来倒不如自己编故事。写点段子什么的对街头艺人而言难度不大,但画图什么的就难倒这两位了。立绘用的纸人,都是专有画师所画,然后师父传徒弟一代代传下来的。
两个人再一合计,心想索性博一把吧,就把各自的积蓄拿了出来,在报纸上登了招募画师的广告。当时适逢大萧条,失业的人多,很快就有了不少应征者。最后选了一个画电影广告的,并一个穷学生,一起来画故事。
而最初的作品,是原创童话故事《魔法御殿》,而第二部则是模仿法国怪盗小说“席哥玛”的《黑蝙蝠》。这个黑蝙蝠就是戴骷髅面具、批黑色披风的怪盗,故事每讲到紧张的地方,就请看下回,吸引小朋友一直来看、来买糖。但作品刚完成的时候,到底能不能有效益,田中和后藤心里也没底。这时在两个人面前出现的,是隔壁的老太婆。
这个老太婆也是长屋的租客,是走街串巷卖糖果的,两人就把自己的新创作介绍给了老太婆,把洋片借给她,台词也教给她,让她试试。这个老太婆叫什么名字已经无从可考,但效果意外地好,之后慕名来借洋片的人就多了起来了。于是这两个人就成立了“蚁友会”,专门从事洋片的制作和出借。
田中和后藤就算是“蚁友会”的老板,花钱从附近的糖果厂进货,再花钱请人画图、故事也开始专门请人编撰了。他们收纳会员,出租洋片给会员的同时也供应拉洋片时搭售的糖。
洋片方面,因为当时还没有什么复印的技术,所以每套洋片都是独一无二的手绘。因为人多、片源有限,就要按照入会先后来分配。比如,今天黑蝙蝠1借给1号会员,明天1号会员归还了黑蝙蝠1,借走了黑蝙蝠2,黑蝙蝠1再借给2号会员去做生意;第三天,1号会员还了黑蝙蝠2又拿走了3,2号会员借走黑蝙蝠2,黑蝙蝠1再分给3号会员。
而段子、台词方面,当时每套洋片都只有简单的梗概文,然后在图片的背后注明部分难记的专有名词。具体的台词啊、表现手法之类的,都是从最初开始说戏的人开始口口相传的。
而那个无名氏的老太,就是蚁友会的1号会员,就成了拉洋片界的大师姐,后来的人都要讨好她,否则就不教戏。这种“先入会的地位高”的模式,也是日本传统的等级模式,黑社会也是这样的。

表演的时候,由于不再需要像早期的“立绘”那样躲在后面,所以表演者得以站在台前,表演的自由度高了不少,和观众的互动也更多。台词中,向观众发问的形式也比较多,演起来就更热闹了。


↑自行车+洋片箱时当时的拉洋片艺人的标配

但是,黑蝙蝠还是遇到问题了——为了让故事精彩,黑蝙蝠写得很厉害,一身都是挂,简直无法战胜。故事总得收尾,但就这样让怪盗取得最后胜利,警察叔叔又要说有损良俗了。怎么办呢?这时田中和后藤从一个香烟的牌子——“金蝙蝠”上得到了灵感:既然有个一身挂的“黑蝙蝠”,不如再设计一个挂比他更多的“黄金蝙蝠”来战胜他,这其实就是古希腊演剧中常用的“天外救星(God out of the machine)”的手法。于是在黑蝙蝠的最后一回中,同样带着骷髅面具的正义侠客“黄金蝙蝠”从天而降,打败了大盗黑蝙蝠,为故事画上了句号。

之后,田中和后藤专门请人以黄金蝙蝠为主人公,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当时的剧本作家叫铃木一郎,《黑蝙蝠》时期就开始接手脚本的创作;而画图的,则是一个叫永松健夫的画师。虽然骷髅加蝙蝠的形象算不上伟光正,但仍然在儿童中博得了极大的人气,成为了当时的超级英雄。而黄金蝙蝠的死对头,也从黑蝙蝠变成了长着四只眼睛、只有上半身的蒙面科学怪人“那佐”。

↑大名鼎鼎的黄金蝙蝠

黄金蝙蝠出名后,田中和后藤的进帐就更多了,当时蚁友会的大老板每天能赚十几个日元,而画师如果画上一整天的话则能赚两个日元。既然成了有钱的老板,两个人自然也就不会再住在破旧的长屋里了,于是搬出去住,把长屋腾出来作为“事务所”,供画师和脚本家制作洋片。
那么搬出去以后住哪里呢?当然是要享受享受了。这两个人本来就没什么文化,也不住高雅的地方,分别住进了吉原的窑子里。当时的日本,穷困潦倒的家庭不少,有时候卖女儿进青楼开的价贱得要命。一天花三个日元,就能在窑子里吃住一天,三餐送进房还有专属的窑姐儿伺候着。当然这是最便宜的,好一点的地方要贵一点,最好的则要十个日元。

但是蚁友会里就有人看这两个老板什么都不干只顾收钱享乐不顺眼了,于是合谋独立。不久后几个骨干离开了蚁友会,成立了“故事日本社”,更要命的是把黄金蝙蝠的剧本作者铃木一郎一起挖走了,对蚁友会造成了沉重打击。之后的情况就像决堤一般,有的人跳槽到故事日本社去了,有的人也学着样子自立门户,加上原本搞立绘的人也改换门庭演起了洋片,洋片行犹如雨后春笋。
因为当时没有版权概念,所以除了故事日本社之外,在一段时期里,各种拉洋片团体都在创作自己的黄金蝙蝠,因为这个题材最卖座,后来才达成妥协,只有故事日本社才能演黄金蝙蝠。
这抢香饽饽的人一多,蚁友会就撑不住了。不久之后田中又回到了自己推车卖糖的生活,而后藤则改回老本行去说相声了。

再过了不久,黄金蝙蝠从街巷中销声匿迹了。理由很单纯,黄金蝙蝠的剧本作者铃木一郎在一个兵工厂某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不再执笔了。没有了新作,现有的库存演完后,就不大有人重复演了。当这块故事日本社原本的金字招牌不再灵光的时候,又有异军突起。

有个姓大塚的人,原本是做小买卖的,看到拉洋片有利可图,也自己搞了个叫“爱国社”的洋片行,当时大致是1934年。至于爱国社的人气作品,则是一部叫《天诛蜘蛛》的戏码,内容讲江户时代,一只蜘蛛精为了报恩,化作剑客四处行侠仗义的故事,和黄金蝙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立门户的人越来越多,洋片作品也多了起来,有些同时给多家洋片行绘画的画师就能多赚钱,身兼两家的话,一天也能赚个3块4块的。而爱国社则更为大方,本身用的洋片纸板就比别家大一号,给画师的稿费还特别高,于是很快就稳固了根基,并做大起来。

这时的大塚就不再满足于一家夫妻老婆店加几个承包作家了,1937年年末,以爱国社为中心,成立了“大日本画剧株式会社”,把大小的洋片作坊都收买进来,并正式签约了几个作家。虽然公司办公的地方以前是火葬场,有点不吉利,但由于资源集中等优势,公司运作得不错,脚本写手和洋片画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不过这一阶段,拉洋片仍然是当局打压的对象,总是想找什么由头来压制一番。有不断地想钻空子的人;也有逆向思维,想反过来促使当局支持拉洋片这种行为的人。
918事变的爆发成为了一个契机。当时有个拉洋片的人叫铃木胜丸,趁着918事变的风波,编了一套叫“保卫祖国”的拉洋片在各地表演,美化侵略战争。这使得日本政府和军部开始注意到了拉洋片这种形式在宣传方面的效果,而大日本画剧株式会社的老板大塚也一直认为抱住官方的大腿有利于公司的生存,经常去宣传部门走动。终于,官方对拉洋片的态度,从打压转变为了扶植,在宣传部门的支持下,之前一直是手绘的拉洋片也出现了印刷的作品,但都是“国策宣传”的东西为主了。
而为了鼓励这些宣传“国策”的拉洋片,二战时期的日本当局甚至举办过拉洋片大赛,得奖的是美化八一三事变的“忠犬义士号”,讲的是一条军犬通风报信帮助日军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故事。
此外还有给阵亡者歌功颂德的“西住军神”、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号召国民捐出短缺物资的“开澡堂的阿大”等宣传用的拉洋片。


↑二战时期美化侵略战争的洋片




↑战时鼓动国民缴纳短缺物资的洋片

当然,在对英美宣战的第二年就告物资短缺只好鼓动国民砸锅卖铁孝敬海军的时候,日本也就药丸了。日本不仅外海败退,国内也遭到了美军的轰炸,不少洋片就此在战火中遗失。由于很多洋片是独一无二的手绘作品,所以损失是很大的。而战时一直给军国主义宣传当局鞍前马后的大日本画剧株式会社,也在一次美军的空袭中,在伟大的烧夷弹下化为了一片废墟。

整个二战期间,尽管拉洋片这种表现形式得到了扶持和一定的发展,但其内容大多都是为军国主义宣传而服务的。另一方面,当局也出台了审查制度,凡是有反战、或者宣传共产主义的内容的,轻则禁止表演,重则问罪作者。

但美军登陆后就不同了。美国人给日本带去了民主、自由,以及审查制度。
美国人在踏上日本岛后被拉洋片吓了一跳,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拉洋片在少儿之间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二战期间,美国也曾动用过一切形式来进行过宣传,动画片方面也拍摄过反日影片,但拉洋片却只用几张画纸就做到了相同的效果,于是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拉洋片。

↑美国二战时期摄制的由大力水手担任主人公的抗日动画片

美国人规定,任何文艺作品中都不能拔出刀剑,因为这是军国主义的象征。武士可以有,武士可以带刀,但不能拔出来,只能收在刀鞘里。另外大凡重点在忠臣孝子上的作品,也大多被禁了。
而大名鼎鼎的黄金蝙蝠也在自由民主的刀劈斧砍之列。当时的黄金蝙蝠开始由加太一松编剧、永松健夫绘画,开始了重新创作。尽管当初死命地抱过军国主义大腿,但洋片界穷苦人多,骨子里大多是左的,加太作为一个穷苦人,看到军国主义倒台也头顶青天,开始在黄金蝙蝠里加入了帮助工人反抗剥削压迫的内容。但占领当局认为骷髅的造型太不和谐了,要求作者进行修改。于是作者百般无奈,按照佛像、菩萨像的神色,给黄金蝙蝠换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脸。据说当时的小朋友们看见了新造型的黄金蝙蝠,都问拉洋片的“原来黄金蝙蝠是大姐姐吗?”后来有人说是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压力下,把黄金蝙蝠变成了白人,其实作者是改成了佛祖的样貌。

↑被美国占领当局和谐后的黄金蝙蝠

此外加太也在占领当局的授意下创作过一些批判军国主义的作品。其中有一篇叫《人民之旗》,讲日本群众将膏药旗染成通红,举着红旗反抗克扣物资的当局。这篇内容即使在现在看也是很带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在当时的日本也被右派所抨击过,但意外的是美国占领军却敲下了通过审阅的图章。
但好运不会有第二次,加太之后创作的《两个盒子》,讲述战时一个日本反军国主义知识分子在就义前,在两个盒子里藏下“日本民主化的方策”,嘱咐后人战争之后打开。这次终于被美国人找去喝茶了,罪状是宣传共产主义,原来当时共产党的斗争纲领正好就是这个。而且不但《两个盒子》被处分,之前得到免死牌的《人民之旗》也因为有倾向于共产主义之嫌,被美国人收回了丹书铁券,不得再演。

日本那里不准宣传共产主义,而有个地方却只准讲共产主义。前面说到,起初中国的“拉洋片”,虽然和日本的「紙芝居」不是同一个东西,但后来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叫“新洋片”的事物,这个就和日本的洋片如出一辙了。

乐于动用各种文艺手段发动宣传攻势本来就是党的优良传统,唱戏的、说书的都可以用来宣传共产主义和抗日救亡,而拉洋片这种形式自然也可以。
但中国传统的西洋镜式的拉洋片,一次只能有四五个个观众,成本又高,有没有效率,于是就出现了和日式拉洋片十分相似的“新洋片”。这种新洋片,也是在架子上放图片,表演者一边说唱一边换图。至于这是国内文艺工作者对老洋片进行改良后和日本式拉洋片殊途同归,还是直接借鉴了日本式的作画,我这里就考证不出来了。
中国的新洋片,起源于延安时期,在解放后也继续被运用在各方面的宣传上,有宣传生产建设的,也有宣传阶级斗争的。尤其是到了抗美援朝的时期,各种打倒美帝、支援前线、安定后方等宣传内容都通过新洋片的形式下到了基层。


↑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新洋片”脚本

当然,有了中国特色的东西,自然和日本的洋片是不同的。
日本的洋片,图多,话少,一次表演有十几甚至二十几张彩图,表演者除了讲解每张图的概要外,就是模仿剧中人物的口吻来表现对白,加上和观众的互动。而中国的新洋片,则是图少话多,一般不超过10张,主要是依靠表演者的说唱,念白、唱词都很长。可以这么说,日本的拉洋片,是用说唱来解释画片;而中国的新洋片,则是用画面来对说唱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中国的“新洋片”,有时会采用说唱和歌舞相结合的形式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就是二战时期的日本拉洋片,以及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新洋片,被痛打的敌人,都是美军和国民党。


↑向群众宣传保持警惕、防范国民党特务散布谣言的洋片


↑歌颂朝鲜战争时期东北电力抢修队先进事迹的洋片


↑歌颂朝鲜军民与李美伪军斗争事迹的洋片


↑说唱用的曲子大多沿用传统的民间调子

另一方面,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特需和经济增长,国民生活水平大提高。看电影变得不怎么遥不可及了,而电视也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黄金蝙蝠之前已经由松永执笔,在少儿刊物中连载起了漫画,这次又借着东风,先是推出了千叶真一主演的真人电影版,又拍成了彩色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在拍摄影视作品的时候,又对黄金蝙蝠的造型进行了修改,不再采用战后的“菩萨脸”,而是改成了接近美式英雄的造型,于是算早期画报期刊的造型在内,黄金蝙蝠就有了四五种形象。


↑最早的拉洋片中的黄金蝙蝠


↑战后和谐期的黄金蝙蝠


↑少儿画报连载漫画中的黄金蝙蝠的造型


↑真人版电影的黄金蝙蝠造型。电影本身为黑白片。顺便千叶真一饰演的是正义的科学家,不是黄金蝙蝠。


↑动画版的黄金蝙蝠


↑当时的黄金蝙蝠玩具

但在黄金蝙蝠在银屏上亮相的同时,也宣告了孕育这一英雄形象的「紙芝居」的衰退。
首先漫画出现了。漫画和拉洋片有些共通之处,而不少早期的漫画家都是洋片画师转行或兼职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水木しげる就是其中之一。买来或借来漫画,就可以反复看,随时看,不用等拉洋片的定时来表演,这就是漫画强于拉洋片的地方。
而电视机则更加要命。看拉洋片时,买糖的钱来自于自己的零用钱,而电费却不是自己出的,有条件的小朋友们都变得更喜爱电视。尽管当时还不是家家都有电视机,但没有电视的也可以去朋友家、亲戚家蹭着看。看电视不用花钱,就能看到阿童木和奥特曼的故事。动画可以看作是拉洋片的强化版,但是表现力更强,于是有了会动会说话的黄金蝙蝠后,纸板上的黄金蝙蝠就可以不要了。当然拉洋片还是和影视媒体并存过一段时间的,但在多面的夹击下,拉洋片终于被干掉了。尽管还有部分艺人坚持在街头表演拉洋片,但最终日本的「紙芝居」还是走下了主舞台。



↑奥特曼的官方洋片……的复刻版

当然,这一表演形式至今仍未彻底消亡。首先,作为一种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还是有艺人在街头表演拉洋片的。同时,还有面向儿童启蒙教育的拉洋片,出售给家长,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用,这种就是采用印刷的方式了。此外,也有公益宣传用的简易手绘拉洋片。


↑定期在浅草神社表演黄金蝙蝠的街头艺人源吾郎(照片源自其个人博客,拍摄于2013年末)


↑企业用拉洋片的形式进行宣传



↑家庭幼教用的迷你洋片。每片图片的后面都有剧本和台词

而在中国,在各种翻天覆地后,西洋镜作为旅游资源得到了保留,而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失去了作为宣传工具的价值的新洋片则彻底消失了。

归根结底,拉洋片不同由于阳春白雪的传统曲艺,从诞生起,就是彻头彻尾的大众娱乐。大众娱乐能够迎合受众需求,就能有发展;而一旦无法满足受众在感官上的刺激,那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过去的拉洋片如此,如今的动画片也是如此。


※本文主要参考:
紙芝居昭和史 (岩波現代文庫)
加太 こうじ (著)

紙芝居の世界
昭和館 (監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
李约瑟那个是指的李夫人那事么,如果是那个就是西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爱的感觉。考据的好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下来,感觉这中国的新洋片和唐朝时期的俗讲有点像啊,都是有说有唱,还有图片还进行补充。不过俗讲后来好像是变化成了说书和戏曲。那到了新洋片这该说是旧的文化形式的复兴还是单纯的偶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这么早就开始玩拟人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萌翻不钓鱼,还是好同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科普!
萌翻开始看Q娃后都很少发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姿势了……
话说原来立绘是这么来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才发现楼主是萌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萌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日本初期英雄长得都不像好人这个头是黄金蝙蝠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endel 于 2014-1-31 02:36 编辑

靠了
原来FEI的形象就是从黄金蝙蝠来的!!

我一直以为是恶魔城的装扮加了骷髅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マミさん 发表于 2014-1-31 01:10
是不是日本初期英雄长得都不像好人这个头是黄金蝙蝠开的?

有可能吧
假面骑士的原案也是骷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一个觉得黄金骷髅的造型'还是初代洋片的最靠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咋有种好怀念的感觉——跟以前看梦总似的

这么好的文章不顶不能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文章太好了!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第一次看纸芝居是在京都的漫画博物馆,很有趣。
不过实在没想到这个小孩东西能跟政治扯上那么大关系= =
涨姿势,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涨姿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萌片。黄金蝙蝠原来这么早就出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藤原忍 于 2014-1-31 12:45 编辑

补个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マミさん 发表于 2014-1-31 01:10
是不是日本初期英雄长得都不像好人这个头是黄金蝙蝠开的?

必须的,日本很多英雄还继承了黄金蝙蝠的豪放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面骑士J 发表于 2014-1-31 08:58
就我一个觉得黄金骷髅的造型'还是初代洋片的最靠谱吗

黄金蝙蝠从诞生到后来的动画特摄背景设定都不一样

动画特摄中已经成了和水行侠的老乡,亚特兰蒂斯的守护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初代人设,加上个鸡窝头,你说不是中国老农民我便是不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擦,才发现楼主是萌翻,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恨不能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论传统文化消亡的文章都可以参考本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sibility 发表于 2014-1-30 22:16
好厉害!
李约瑟那个是指的李夫人那事么,如果是那个就是西汉吧?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aojinnan 于 2018-6-21 13: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简直不能更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NICO上那些手书剧场,很多都有纸艺居的TA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加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2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赞了,

----发送自 Sony C6833,Android 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卧了个大槽,西住流军神居然是有典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考据好文章。辛苦了,涨了不少姿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游的树 发表于 2014-1-30 22:29
看了下来,感觉这中国的新洋片和唐朝时期的俗讲有点像啊,都是有说有唱,还有图片还进行补充。不过俗讲后来 ...

关于俗讲有详细的介绍吗?
江戸写し絵再往前考证的话也是佛教相关的文艺形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卧槽!精神加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 0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萌片!萌翻不是从战车开始就准备写这玩意了吧?

----发送自 HTC HTC Desire Z,Android 2.3.7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普遍 于 2014-2-1 10:53 编辑

维多利亚时代还有很多有趣的玩意儿。
http://v.ifeng.com/d/200810/cbcd ... -f55454be77af.shtml
这个东西好像比洋片更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8 06:42 , Processed in 0.22049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