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39|回复: 29

[原创] [君名]这是世界认识他的一大步,但新海诚自己还在迈步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ulien 于 2016-12-5 19:51 编辑

有这样一个故事:

  • 男女主角都是普通的学校学生,都有一点点孤立和与周围格格不入,但彼此却是相互了解的心灵伙伴。男主角在追求某个目标,女主角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进去,两个人经历过一段相知相伴的时光,虽然没有开过口,两个人都对对方埋藏了憧憬的感情。
  • 目标接近之时,两个人许下了某个约定, 但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虽然美丽而温馨,却隐藏着巨大的灾难性危机,女主角自身的存在本身,就和这个危机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约定最终也未能兑现,危机的机制开始发动,女主角被吞噬进去,从男主角的生活中消失了。
  • 男主角陷入痛苦当中,整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和物对他不再有意义,他在寂寞中独自挣扎,三年之后,他偶然得到了和女主角相关的一些蛛丝马迹,立即投身于对她的追寻之中,逐渐了解将她吞噬的那个危机的真相。
  • 男女主角彼此存在超越时空的羁绊,他们心中的呼唤一直在持续,身处两个不同时空中中的两人籍着来到同一个地点的默契,彼此的思念,呼喊,伸出手来的微微碰触,打破了时空的隔阂,最终得以相见了。虽然危机的机制转瞬将他们分开,但他们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打破危机,将女孩从世界的机制中真正的拯救出来。
  • 冒着危险,克服了自身的软弱,付出卓绝的努力,在最后的时刻,少女确认了自己和男主角的感情,危机成功破解,两人得以重逢。

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但是,让我们来给它增加一些细节:

  • 男主角追求的那个目标,是以自己青春的意气去触及这个世界至高至终极的秩序和禁忌的象征物,而不仅仅是打工前辈大姐姐那个层次的小打小闹。
  • 女主角坦率而毫不犹豫的被这个梦想折服,直接约定了“要一起去!”,维系两人的是某种超越整个世界之上的心灵的共鸣。
  • 两人日常相处没有丝毫勉强,他们即使在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的时刻也会聚在同一个场所内。
  • 在事件发生后,女主角一个人某个孤独的世界里生活了三年,寂寞渗透了身体的每一寸角落——她和男主角同样经历了那段痛苦的时光。
  • 男主角在接触到危机的真相后第一时间去见了女主角,绝不是什么拯救世界的大事做不下去了临时想到找救兵才去找她的。
  • 还记得最初两人许下的那个约定吗?救出女主角的办法,就是重新改写世界的法则,把一度半途而废的梦想贯彻到底,彻底实现三年前的约定。
  • 世界拯救不需要什么繁琐的流程或者精巧的手段,只需要一些,比如作了这件事之后,你就只能永远的从一切认识你的人那儿消失,从你熟悉的一切文明国家里消失,即使这样也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底的决心。
  • 在约定终于实现,爱人重逢,世界得救的壮丽景象下,两人的情感沉浸在些许的欣慰,还有莫名的悲伤中——这不是大团圆故事,阴影已经投下,青春的纯粹性在长大成人的战争里仍然难逃败北的宿命,他们只是选择坚持下去而已。

突然变得和刚才不一样了?比《你的名字》更有味道,主题更统一,世界机制更有意义,对成长和人生的隐喻也更准确,观感深沉,回味也更悠远一些。
这个故事,叫做《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是新海诚从处女作《星之声》一鸣惊人后,制作的第一部长篇电影动画。它曾经是新海诚对自身创作方向上最没有杂念,最纯粹,最不食人间烟火,最呕心沥血的尝试,无数人至今仍然把《云彼》视为最有信仰的新海诚电影。而《你的名字》可以算是新海诚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寻找新的剧情长片方向的探索失败之后,重新回到自己进入动画事业的出发点,审视自己真的想要表达什么……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好了,但实际上以片子观感看起来,《君名》更像是一个把《云彼》的结构完整的继承下来,然后剔除所有大众市场无法真正共鸣的青春剧的孤僻和苦痛的成分,替换以一些时髦有趣但不需要任何人往深处想的填充剧情而制作出来的商业化快餐电影。与其说是寻找新天地,更不如说是把自己已经把握好的东西进行整理和通俗化之后,在比以前大千百倍的受众和舞台上展开,接受大家的敬意和惊叹而已。

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看片的过程里产生的各种疑惑了——并不是说剧本有哪里牵强或者不对,毕竟是有业界老行家贴身指点,通过无数次修改打磨,熬出来的四平八稳绝对不可能有不舒服的地方的剧本。这个异样感更类似于对着一盘国际品牌的流水线快餐吃出了鱼翅熊掌的食材——这些素材明明都可以拿来做更好吃,更伟大,更史诗的菜的啊,为啥拿来做这些逗人一笑的小点心了呢?另一方面快餐也有快餐的风格,明明可以用油更大,火更旺,更庸俗香醇的做法来做的,诸如此类的疑问层出不穷,总也停不下来。



问题1:打工前辈姐姐的剧情感觉好像缺少一点“想要去追求”的感觉,为什么?
在新海诚的世界里,是不会有任何人,去主动追求他人的。
这并不是“新海诚以前没考虑过写这类剧情,现在他开始写了”这种问题。新海诚的世界,在本质上是清澈透明的,像钻石一样精确而又冷酷,闪闪发光,而且没有丝毫松动的余地。越是坚硬而透明的世界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越缺乏模糊性,我和你合不合得来,在见面的第一秒钟就能确定下来,根本不需要大家慢慢相互了解打太极拳——通过通信或者周边舆论慢慢能加深了解的只是彼此在世俗世界里的行踪而已,但灵魂深处的秉性从来就没有过任何改变。这里是极致坦诚和纯粹的世界,每一个人基本上和其他能遇见的大多数人都必然合不来,真正的命中注定的人出现的时候,两颗孤独的灵魂瞬间擦出的火花就会特别耀眼,整个世界随之黯然失色——所以还需要追求什么呢?在世界这个混沌的大背景板前站立的只有你一个人,我能实质拥有的只有你,你能实质拥有的只有我,这里不存在任何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君名》里打工前辈这一条线软弱无力的原因,她和男主角其实并不来电,她太自信,太美丽而充满色彩,太游刃有余了,以至于她完美的融入了这个世界,失去了原本应该清晰的界限,反而削弱了她在男主角身边存在意义。举个例子说,她无法分辨出男主角本人和被女主角附身的男主角,而这两者的区别在银幕外的观众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这实在没法不让人产生一星半点的对她轻视的看法。而男主角在这一段情节里,相对于传统新海诚的主角也出现了破格——他怎么会在暧昧的阶段一直犹豫不决下去呢?如果是真正的清晰鲜明而坚守自我的新海诚男主角,对于这样一个在混沌世界中如鱼得水的异性,心中是不会起一丝涟漪的——在新海诚的之前作品里,单身一人的男主角,身边其实也不会缺少异性,但主角的视线里永远只会看着远方。

而且吧,你和《云彼》对照着看,和“追求打工前辈大姐姐”对应的是“飞上世间所有人数十年以来都无法忽视,在每时每刻都必须仰望的禁忌高塔”,这两个东西怎么可能是一个量级的?通过后者塑造出来的男主角,可以说是坚若磐石,他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才更加让人心悦诚服。



问题2:那么男女主角呢?他们俩相互交心的戏会不会太少了一点?
不止是少了一点,而是根本没有。

他们确实有许多互动,相互变身,摸胸,彼此制定规矩,吐槽,如此等等。但这些互动,与他们和他们的好朋友之间的互动,又能有多少区别呢?爱是一场寻找自我的探险,在对方的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但这些互动里能看到多少“对方身上的自我”呢?难道说女主角和男主角一样去追求打工前辈大姐姐,这算是“大家喜欢上了一样的人”,所以算是“在对方身上找到自我”吗——这是搞笑小黄文吧?男主角也一样,“反抗因为出身欺凌自己的同班同学”算是什么心之共鸣吗?就算是你也得把“男主角也被欺凌过”或者“男主角欺凌过别人留下了内疚自责的自我厌恶”的前史加上来好不好?实话实说所有这些情节都只是借用了变身这个设定当场编出来的最热闹最有趣最能调动观影人群兴奋感的表演性剧情,但根本没有考虑过整个恋爱故事线对这个场景的任务要求——真正建立起两个人之间的彼此接纳的关系。这一段喧嚣的演出过后,瞬间用有点恐怖的“咦,三叶,现在你是在做梦吧?”切换到阴郁不安的约会场景,然后切换到感伤的剪去了长发的失恋祭典·彗星之夜的场景,然后切换到“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和三叶交换过身体”的“最美好的一段人生戛然而止,从那之后我活在长久的怀恋中无法自拔”的过渡性低落抒情段落里面去,是非常突兀的。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男女主角之间的牵绊明明是整个设定里最下功夫浓墨重彩去刻画强调的内容,又是黄昏之时的朦胧界限,两个世界的人能够相互触及的古日语传说,又是守护了镇民千年,能够维系爱意和呼唤话语的结绳传承,又是能守护人与人联结和时间的流动的异世界的产灵神,又是寄托了自我半身的口嚼酒,这些纤细唯美又富有灵性的神秘设定,放在真正残酷又美丽,凛冽而绝望的世界系故事里,只怕真的能“让少男少女哭干红泪”(村上春树自吹自擂语),但放在这么个热热闹闹的轻喜剧里,至于吗?总统手提箱级别的核冬季按钮,连过去的却是卡通片里的炸不死任何人的搞笑炸弹,又有什么用处呢?两个人之间的彼此认知是如此稀薄,以至于在后面那场无论从音乐还是气氛铺垫还是表演都无比感人的重逢戏里,他们见面后的谈资也就只有“你摸我胸了”“对了当初你完全不认识的时候送给我的结绳还你”这么一点点而已——连“当初你说过的那本书我读了哦”这种程度的实质交流都没法有,这有无数羁绊和命运绑在一起的两个人却完全没有一丝一毫对对方的实际印象,实在是非常让人扼腕的——你们其实是对方没有任何兴趣的吗?

当然客观来说,原本的新海诚也确实不会连篇冗长写彼此相知相爱的肉麻戏份,他的角色,要么彼此一直以来都处在高度相互认可和依恋的灵魂伴侣的状态(星之声、五厘米),要么是被超越世界级别的动人梦想瞬间折服,两人直接心心相映,再也不需要多说一句话(云彼),即使是《言叶之庭》,这两人同样贪婪的难以自拔的抛下整个世界,躲到只有两个人在一起的狭小时空里,去享受那段相互陪伴的日子——你虽然不会写爱情,但是你可以写陪伴啊,可以写害怕破坏梦幻时光的单恋般的自我压抑,写预感到要失去对方的悲伤啊,所有的这些都是新海诚能写的十分好,十分美的,但是这样的情感太沉重,太压抑了,小弟弟小妹妹可能受不了吧?于是最后我们看到的,就变成了这些眼花撩练的欢快明朗的“大概写到这样就够了吧”的清爽男女交往戏,只是交往戏,只怕还算不上恋爱戏。



问题3:女主角独自前往东京去和男主角见面,送上结绳那一场戏不是很美吗?因为失恋剪去了长发,穿着浴衣站在彗星下仰望天空的场面不也是很美吗?怎么能说男女主角之间没有爱情呢?

很美是很美,但这里有些地方的处理是不对劲的。

在通常的恋爱故事里,第一次见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即使是对方没能相认而不甘心,留下的情绪也只是“兴奋和失落交加”,其实在车厢里的那一句“但他明明就是泷啊”(和男主角的吐槽“古怪的女孩子”)才是“第一次见面”的正常戏路,但接下来电车开门,突然向对方回应自己的名字,甚至赠送信物,这就不是“第一次见面”而是“诀别”了,有必要做到这种程度吗?后面的短发浴衣祭典剧情也有同样的不协调之处,我们姑且相信这里是一段在失恋后发生的剧情吧,问题在于,这种“基本没有深度交流,不知不觉对对方萌生了爱意,但是试探并没有得到正面的结果”的失恋,所搭配的大概率是故作坚强,刻意玩乐掩盖心中伤痛的戏码,祭典里的女主角与其说是“伤痛”,更不如说是“虚弱”,莫名的虚弱和解脱,身上弥散出来浓浓的我的故事已经结束了的衰亡的气息——这真的是失恋戏?我是不信的。

小说里的说法,是因为彗星会导致灾难,所以巫女将“和三年后的人进行通灵”的能力代代流传了下来,以此预知未来的灾难事件。在《云彼》中女主角也是以预知梦为身体状况恶化的先兆,在一些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奇诡的梦境袭击了女主角之后,终于有一天她从男主角(们)的世界里彻底消失了。结合《云彼》来看,其实巫女的身份已经注定了女主角必须得是这个灾难的牺牲品——请注意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她偶然的成了彗星碎裂事件的遇难者,而是彗星的灾难是必然发生的事情,而为了这件事情而生出来的巫女,一开始就是注定不可能拥有幸福长远的人生的。

所以虽然没有强而有力的剧情逻辑关联,但是在彗星到来的前夜,注定要为灾难而付出牺牲的巫女突然向并没有深入交谈过的暗恋之人赠送信物,见面诀别,在新海诚的心里,这样的安排恐怕是迷之理所当然,毋庸置疑。接下来她的迅速衰弱下去,剪去长发,如同久病不愈的人突然回光返照一般,穿上美丽的浴衣走上祭典的街道,最后一次感叹世间的喧嚷和绚烂的情境,接下来一切戛然而止的演出方式就更是顺理成章了。在《云彼》的世界线里,身体渐渐被越来越多睡眠占据的少女,就有知道自己彻底沉睡的时日将近,而写信和男主角诀别的故事。而且《云彼》的这一段事件的交代,和《君名》的东京见面剧情安排的叙事点是完全一致的,全部都安排在“漫长的离别之后,突然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对方”之时随着寻找的剧情同步进行插叙,而这一段交代完之后无论《云彼》还是《君名》紧接着的就是“男女主角伸手相触,跨越不同的世界而奇迹般的重逢”的大场面,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这也解释了女主角对于都市生活的憧憬而不可得的苦闷这段设定的设立用意,如果是一般讲这类主题的乡下少女剧(海女,花开伊吕波),会认真比较乡下的都市的不同美好和这些地方漂泊的人的际遇和决心,但在《君名》里完全没有真的对这些东西做一丝一毫的探讨——哪怕你给女主角一个终于能(以自己的身体)在东京喝上咖啡了的镜头也好啊!《君名》女主角的憧憬和苦闷其实远远不是这么大的现代文明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主题,而是一个完全不同领域里的定番:病弱而失去未来的少女,远远地看着普通人快乐的享受人生而发自内心的憧憬和悲伤的场面。《云彼》的女主角对着男主角自制的飞机说“太好了,一定要带我去高塔那里,约好了哦”这句话,只有在观众知道她时日无多,注定在未来必定无法到达约定的场所的前提下才让人无法忘怀,所以当你听到“我受够这里了,受够这样的人生了,来世一定要当东京的多金帅哥!”这样的搞笑台词的时候,请记住这句话背后其实也是有非常悲伤的情境作为原型的。——很遗憾,这个悲伤的情境是绝对不会真正的出现在《君名》里了。



问题4:为什么在拯救小镇的计划安排看起来要功败垂成的时候,备受打击的女主角最纠结的事情是“忘记了爱人的名字”这一件事情?为什么最后最关键的女主角对父亲的劝说场景完全没出现,一笔带过?不交代这一点,那么大家怎么知道小镇的人们究竟是怎么得救的呢?
虽然经过了很多铺垫,“名字”成为了整个男女情感旅程的关键点,但放在这个灾难救助场景底下的这段戏看起来还有有点莫名其妙,之后的得救部分的完全省略更加让人不解——这“大功告成”的释然感究竟是怎么来的呀?为什么我觉得刚才这段电影里发生了一个超级重要的核心解决事件,但我却完全没看明白呢?

先说后一个问题。

不存在“如何从灾难中拯救小镇的人们”这一个悬念。

是的。

整个外界危机事件在男女主角定下约定,启程迈向彗星坠落的地方,已经注定会彻底解决了。

真正的危机并不是这个。所以当然不会有任何叙述篇幅啦。

回到《云之彼端,约定的场所》。

男主角将昏睡中的女主角放在自制飞机的后座上,驾驶飞机飞向从童年开始一直在仰望,曾经和女主角约定过要一起前往的通天高塔上的时候,将女主角困在异世界里的“塔”的毁灭,和世界的得救,就已经板上钉钉了。

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困在异星风景中的女主角望着天空漂浮着的飞行器,心中明白她即将从这个囚牢中得到解放,于是她——悲从中来。

是的,她在此时此刻的情感,并不是喜悦而是悲伤。

“啊,梦要消失了”

“是的,我明白接下来要失去什么了。”

“神啊,求你了,请不要消除我现在的心意……在谁都没有的世界里,我是多么需要浩纪,浩纪也是多么的需要我。”

“拜托了,我是多么喜欢浩纪,只想告诉他。我不再要求别的东西,即使只是一瞬间也好,将这份感情(带到我醒过来的那一刻吧)”

但,梦的法则是残酷的,梦中的一切记忆,在醒来后都会遗忘。男主角看着少女睁开眼睛。

“藤泽……”

注意这里的称呼,从梦里的直接称呼名字,已经变成生疏的姓了。

女主角从梦中醒来,痛哭流泪。

“我……有一件不得不对你说的事情……非常重要……但找不到了……”

这份爱已经被彻底忘记了。


整个《云彼》出人意料(但合乎整片气氛的)的以一个悲剧结尾,从梦中醒来的女主角因为失去了爱着男主角的记忆,虽然重新获得了自由,但两个人最终还是无法在一起。

这里真正的危机,其实是“忘记”。“忘记”会真正让两个人失去幸福的可能性,所以他们才拼命地要把彼此的名字写下来,要记住自己爱着这个人的心情,这场寻回自我之旅才会成功——和《云彼》一样,整个灾难故事其实是“放弃了曾经憧憬之物”的隐喻,《云彼》男主角(们)一度放弃了造飞机实践约定的努力,因此才陷入了不知如何继续前进的人生低谷之中,而他的女主角也因此被孤单一人困在异界中失去自由;而当他重新下定决心实践约定之后,人生才重新被赋予意义,而女主角也才因此得到解放——但在这场“重新寻回憧憬之物”的最后一搏中,即打败了“灾难”,重新找回了“物品”(实现了约定),但“心情”找不回来的话,这一生一次的努力就仍然还是会失败,即使救出了女主角,相爱的两人仍然会错过,一辈子就仍然要在寂寞和怀念曾经相处岁月的情怀中捱过去了。
当然说了这么多,《君名》里是找不到真正能够精确对应这一套成长故事的剧情逻辑的和气氛的,毕竟只继承了一个框架和节奏,内容全部用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填充,但到了高潮点的时候,新海诚还是硬生生的把如此异质又硬核的青春成长终极主题直接从《云彼》中搬到了《君名》里面来,而且演的真的很感人,催人泪下——如果说“记住了你的名字”是这个成长故事的“寻回物品”的话,那么“知道你是爱我的,知道我爱着你得到了你的回报”才是这场成长故事的“找回初心”。这场“寻回曾经放弃之物”旅程的结果是“虽然没能找回物品(名字),但是找回了真正的心情(喜欢你)”,是一场堪比《洛奇1》的虽败尤胜的好结局。

问题5:既然是好结局,何况小镇上的人全都得救了,那么两个人还这么磨蹭悲情了这么久才重逢呢?
从剧情逻辑上是可以有合理答案的——因为两个人都失去记忆了。

但逻辑或者起码叙事节奏是可以由编剧随意操纵的,真正的问题是,在这么好的“大功告成”的大团圆结尾,为什么还要狗尾续貂的拖成了秒速五厘米呢?

首先排除掉大功告成的大团圆的实际意义——在《云彼》里,灾难本身永远是第二位的,灾难无论是发生还是解决都煽动不了过多的情绪,真正引起大家的共鸣的,只能是灾难导致的主角们的际遇和他们的情感关系。陨石的画面很美,但是陨石降落之时将放的好好的音乐静音了,将这一个其实已经不再承载任何意义或者价值的场景做到竭力写实,只能说是为了满足电影观众的嗜好,不敢放弃提供大场面大效果的震撼力的电影义务——真的想要把感情戏做到这一幕里是很简单的,在桌上里放上一本当初交换身体的时候用来交流的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两人的对话上,然后让陨石从窗外砸向大地,将笔记本和两个人曾经彼此接触的证据一起吹成一团火焰,把两个人缘分在这里彻底终结,等等等等。

这一段故事里真正有必要继承和强化的情绪,应该是承接之前女主角那一刻的“悲喜交集”,得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也失去了最想要的东西,知道自己的人生从此会有所不同,也失去了让自己的人生免于孤独的最后机会。失去记忆当然无关紧要,用一些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和个人的独白来诠释就好,当我们发现,男主角选择不是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是写下了“喜欢你”,而支撑了女主角的自我觉醒,和整个成长故事的价值观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整个故事当之无愧的英雄,在此时此刻的他应该和电影开篇那个失落又迷惘,焦虑又感伤的寻找着自己都不知道什么东西的都市青年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拍出这个成长的感觉来,才是把整个故事的贯通下来的最好做法。我们知道新海诚很擅长这种分离之后失落和不知所措的情感演绎,但既然整个故事都已经清爽化了,这一段戏真的不用这么用力——这么想拍你再去拍个言叶之庭的加长版不就行了吗?把男主角在好好的一场英雄戏之后压到这么低落,也许是为了让最后那一刻的偶遇戏更有力,让电影观众更有共鸣,但在我看来是有些没必要的压抑过度了。





2004年的新海诚,在制作《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的时候几次感到绝望,觉得无法驾驭巨大的世界观和角色阵容的剧本写作,觉得根本无法把心中的想法好好的传达出来,他甚至做好了即使把《云彼》制作完成也无法播放的心理准备,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

2016年的今天,一部《你的名字》在豪华staff阵容的炮制下震撼出炉,画面无懈可击,场景催人泪下,在财大气粗的新制作发行方火力全开的炒作下,票房连连打破纪录,轻易创造历史,举国震动。
但在我心目里,当年那个自信崩溃,挣扎前行的独立动画毛头小子,比今天这一部用钱和填充剧情堆出来的无风险的安全电影的快乐导演,要更加纯粹,更加勇敢,离云上的高塔之顶更接近,看到的风景也更加美到让人无法呼吸。

新海诚自己的成长史,和他自己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青春成长主题某种程度上是吻合的,怀抱着脱离于世俗的的画面之美和纯粹青春体验的执着,在孤独中寻找自己也不知道最终应该会是何种形态的创作方向,一直走到了今天。甚至可以说,在《云彼》和《君名》中对着虚空伸出手臂试探性的碰触,以期望对面也有人和自己相遇;或者“好像一直在寻找着什么,寻找着谁,陷入这种情绪无法自拔”,都是作为开拓者在创作的暗夜中跋涉的自我写照。


梦终于成为了现实,但功成名就的时刻到来之时,你还能记得最初踏上旅程时候的初心吗?有一天那个日思夜想的人真的经过你的身边的时候,你还能抓住她的身影,不再让她埋没在世界的混沌之中吗?记不住名字?这不是问题。

“你的名字”,其实根本不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现充做梦都能找到女朋友,你们死宅只能靠yy来意淫人家的女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之前新海诚的创作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感触和想象,但是缺乏“自我意识”的
不负责任的猜想一下的话,《秒速五厘米》之后“作品中的想法没有传达给观众”的认识大概是新海导演开始寻找某种“自我意识”的契机
经过《追逐繁星的孩子》的失败和《言叶之庭》的练习,终于似乎在《你的名字》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寻找到(或者说塑造出)了某种“自我意识”、个人创作世界的核心
我觉得他之前所说的“个人的集大成之作”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可能就是这部作品矛盾性的原因:一方面这完全是新海导演为自己(或者说为“自我意识”而创作的作品),一方面作品背后所基于的个人体验已经与原来完全不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完之后只想问一句“这是云彼的软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2-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
我觉得楼主就是所谓的新海诚的硬核观众吧?
讲真的,云彼那种电影,放到现在新上映,也估计就是暴死的命,哪怕诚哥把所有云彼的细节弄得更完善,把画面做得更精致,也阻止不了云彼暴死
更别说引进到中国了,云彼那种电影来中国,估计就1000万票房左右

没错,楼主你文笔很好
你写的评论和新海诚的画面一样美
然,并,卵
这个社会,最需要的艺术,是能迎合大众,是能让更多的人接受的艺术,而不是两三个人,或者几百人的小圈子在那里high得要死,普通观众看得一脸懵逼的艺术。
你剧情弄得再悬乎,有什么用,你感情做的再细腻,有什么用?你双方心路表现的更完美,又有什么用?
你的故事性几乎等于零啊!或者说云彼那种故事,根本就不能叫是一个故事啊!
诚哥前期的作品,其实可以看出,诚哥其实是个不怎么会讲故事的人,但诚哥感情很丰富,很细腻,对人物的感情描写入目三分,然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没有几个这么感性的人,大多数人看电影,追求的还是能够最直接的给感官上带来的刺激,而不是看完了还要仔细反复思考个几百遍,才能体会到剧中人物的精髓。
这样的诚哥,注定是没有市场的。

所以这次诚哥变了,他在寻求突破,他也想成为能够超过百亿票房的导演,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管你拍的电影多么受到专业人士的好评,票房是个硬指标!你连百亿都没有,谈何赶上宫崎骏?谈何名导演?谈何名留青史?

这也是这次《你的名字。》远远超过了诚哥以往作品的原因,在叫好的同时,他开始叫座了

其实叫座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精雕细琢一个让人喜闻乐见的剧本,没错,你的名字剧本本质上没什么特别的,之前众多游戏动漫里都有所体现,但这个剧本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里面有着众多现代社会的观众喜欢的因素,什么穿越啊,交换啊,灾难啊,等等,其实所有优秀的卖座的电影的剧本,都没什么特殊的,但关键是如何能把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很俗的剧本,很好的展现出来,能把一个故事说清楚,也就是所谓的剧本的完成度能达到多高。
这一点上,你的名字,完爆了诚哥以往任何一部电影,也远远大于了一般电影的剧本水平。观众们喜欢的剧情出现了,配合诚哥自己的特色,唯美的背景,细腻的感情,这个片就火了。

反观诚哥以往的作品,不论楼主你觉得拍得有多好,你都无法否认,那些个根本就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那些只是一些或多或少的片段,一些场景,一些镜头的堆砌,诚然,楼主你的理解水平比较高,你能通过这些感受到作品表达的深度,但你没有为其他人想过?有没有为广大智商普通的人群想过?

今天刷诚哥,还能看到很多路人表达,看不懂,你想,你的名字里,诚哥都把故事说的这么简单了,整个剧情脉络都这么清晰了,还有人看不懂,要换成以前诚哥那种散文式的电影,又有几个普通人能耐着性子看完呢?

很多人说诚哥这次是向票房,向普通观众,向商业妥协了,我觉得这么说不妥,应该说诚哥进步了,知道了如何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去做一个能吸引更多的人观看的电影了。这是进步,怎么能说是退步,是妥协呢?

比如你的名字中,出现一些比如摸胸,比如HAPPYEND等等一些诚哥以往电影都不会出现的要素,然而这些要素真的就不好了么?又是谁定义了诚哥的电影一定不能有一点搞笑的元素,一定要是badend,一定要伤感,一定不能有欢快的剧情,一定是悲剧呢??说白了,诚哥自己没这么定义过,这么定义的是楼主你这样的“遗老遗少”

人是要寻求进步的,诚哥这次真的进步是巨大的,正是因为这样巨大的进步,才能有这么大的票房,才能引进,我们才能在大屏幕上观看。否则,按楼主的说法,也许楼主,你还是只能龟缩在房间的角落自己独自欣赏吧。

诚哥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名声,输掉的,也许只是楼主这样的专业人士的评价,然而,谁care楼主的评价呢?我们就是喜欢happyend,我们就是喜欢嘻嘻哈哈的欢快剧情,更多的人,选择了,你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J君的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J君的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2-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用云彼套君名,当然会觉得哪里都不对劲了,典型如问题3…注定要为灾难牺牲?迅速衰弱下去?这不是君名谢谢,这是你想象中的三叶的云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2-4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诚哥并没有完全在剧情上向商业转变,另一个帖子我就想说了,无论是最后汇集到一个点进行感情爆发,还是你在问题5提到的向英雄的蜕变,恰恰都是常见的商业片套路,你们一边用商业片的套路来批判诚哥,一边又嫌他太商业,excuse 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2-4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idasday 于 2016-12-4 23:55 编辑
MikiyaKokutou 发表于 2016-12-4 23:44
感谢楼主的长文。
从个人感受来看,《秒五》是新海诚作品的一道分界线。
《她和她的猫》、《星之声》、《云 ...

笑了,我觉得该滚的是你
第一,我不是啥销量厨,我个人是属于普通大众,所以我觉得这次诚哥的作品远远比他之前的作品好看,所以销量好,并不是因为销量好,所以作品好,请你搞清楚主次因果关系。

第二,李斯特和凤凰传奇的对比,0分,第一,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时代,差了2百多年,第二,他们艺术完全不是一种艺术,和楼主缩说的云彼和你名的对比,根本不是一回事,楼主要是拿莎士比亚的什么作品来和你名对比,那还差不多。最后,谁告诉李斯特的艺术不卖座了?去做做调查在说话好嘛?只是现代社会没有凤凰传奇那么流行了,这不是很正常吗?再怎么流行卖座的东西,也不可能流行两百多年吧?凤凰传奇2百年后,肯定远远没有李斯特的影响大吧?

所以别动不动让别人滚,我敲那么多字,也没让楼主滚出S1啊,你这样很没素质知道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2-4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云彼和君名和君名是两个不同的故事,生搬硬套实在是无趣的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ien 于 2016-12-5 00:08 编辑

是我的原创。
这篇发完了一整天没什么正经回复,我还想着果然S1不太适合这种写法,但看来还是有人看的。谢谢大家的批评回复。
批评意见我部分接受,只是诸如对我个人的价值观倾向之类揣测我不会思考或者回应。
我写这篇之前看了几遍泄露版,也看了一些新海诚的老作品,这篇大部分逻辑和论据我自信还是站得住脚的。
不过之后看大银幕的时候我发现不把君名作为新海诚电影看的话,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说温暖的生活实感和洗练的篇章切换和恐怖感。
我坚持“作为一直以来新海诚的粉丝看到这部电影会失望”的观点,这篇文章没有问题。
但只是针对君名本身来说,我是有些喜欢的,新海诚未来如果能一年出一部这样的东西的话,我每次都会很高兴的去看。
只不过原本对他的信仰不会维持了,艺术方向上我不会再有太高期待,但可以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Julien 发表于 2016-12-5 00:07
是我的原创。
这篇发完了一整天没什么正经回复,我还想着果然S1不太适合这种写法,但看来还是有人看的。谢 ...

自认为是《云之彼端》和《秒速五厘米》时代新海诚的粉丝,对《你的名字》这部片子确实感到有点失望
不过我倒是蛮期待他在这部片子里新生的自我意识在未来可能带给他的进步的
(恶毒一点的话,特别是由此而生的自我怀疑/幻灭所产生的艺术上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彼又不是没有在国内放过,当时散场后大多数人的感受是这片说得什么鬼

主楼的调调和影视区DC青太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人喜爱的作品大多是可讲述的,而不是神神叨叨创造各种套着画面的空壳。秒速还勉强能说不错,云彼不说它是那啥,只是因为尊重新海诚的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是推云彼的,感动,我就没见过几个喜欢云彼的。对于新海诚闷骚型惆怅青春没什么感觉的我来说,批了科幻皮的云彼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天门的音乐也是点缀的恰到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2-5 0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彼我现在偶尔还看,不过是睡不着觉的时候用来看的。不是贬义,尽管也不算褒义吧。新海诚在我这里,永远活在minori的op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听点,怀念小众作品
说得难听点,遗老遗少伤风悲秋
同一类型的怀念文,我感觉在虎扑的篮球/足球/步行街/音乐/电影/ACG/甚至电竞板块都见到过,基本套路就是通过各种强行对比得出结论
还是以前的XXX好,现在的XXX已经由于各种各样的妥协,已经不是以往的那个他。充满了一种原地踏步看世界的世界观。全文到处充满了一种我看小众我有b格的情怀,顺便教育一下大众/销量/等党派,敢说话就是troll殊不知这世界上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因为XXX的作品/表现好etc而得到了高票房etc,而不是因为高票房所以是好作品。
其次还有把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用工科数学和物理数学作类比的,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怎么觉得一个人文学说可以用科学根基的数学作类比的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之彼端 真没那么好,个人觉得君名对新海诚来说是个进步,保留了原先的细腻,在故事性上又有了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2-5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Julien 发表于 2016-12-5 00:07
是我的原创。
这篇发完了一整天没什么正经回复,我还想着果然S1不太适合这种写法,但看来还是有人看的。谢 ...

感谢你把我开除出“一直以来新海诚的粉丝”的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海诚终于会说故事了 终于会电影叙事了

自称新海诚的硬核粉丝们 承认这一点要的了你们的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9: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电影镜头的运用,新海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少战剧场版的镜头和手法,都值得他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hellohi3 发表于 2016-12-5 02:10
说得好听点,怀念小众作品
说得难听点,遗老遗少伤风悲秋
同一类型的怀念文,我感觉在虎扑的 ...

你认为楼主就是为了体现优越感写这种长文?还是在泥潭?

拜托,这只是把自己的心情主观的表现出来而已,反正好几个问题也是我在看完电影之后一直不明白的,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诚哥改变了自己的风格,他就不是新海诚了吗?
有很多人看了君名,票房大卖,反而说明了君名不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今依然觉得云约是失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回广州找时间去看了再做比较……首先感谢LZ,现在漫区能顶着满天飞的酸水发原创长文讨论的简直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回广州找时间去看了再做比较……首先感谢LZ,现在漫区能顶着满天飞的酸水发原创长文讨论的简直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有些强行对比,但是很多地方说得没错

以前的新海诚的话,男主决定独自留下爬山应该会是一个很长的镜头,用2~3倍的时间加上天门的音乐,当然这样叙事会导致其他需要交代的东西信息密度会很大(虽然一刷云彼就看懂的不明白这点程度也有什么叙事问题)

然而硬要说新海诚会TM讲故事了也是醉,确实陨石坑重聚之后故事的节奏却反而慢下来,前面两人的日常建立节奏却又太快而且没有什么坚实的节点,其实这个故事还是可以讲得更好的,并不见得云彼秒5这种讲得差了,君名讲得好很多了,只能说君名的节奏更适合普通人看电影的思维节奏

最终这里又变成老问题,到底哪一种才是所谓真正的新海诚,虽然这是见仁见智的,但我个人来说,确实是前者好,只是曲高和寡罢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他大卖了你很高兴但你也应该接受真正突出和具有风格的东西有时候是有进入的门槛的而能跨过这个门槛也没有什么好优越的,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进门去欣赏自己才能欣赏到的东西

然后你才会学会,意识到门里门外是相对的,云彼最后的拯救因为太缥缈纯粹脱离现实而没有拯救题材最重要的,灾难感的冲击;导致云彼的故事不可能打动大部分人,这是个先天缺陷,这个故事远称不上有多好

从一两个人的新海诚到大家的新海诚,好还是不好?自己想吧。至少我觉得两个新海诚都还不是最好的新海诚,不必厚此薄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新海诚的那股后劲十足的药味在这一部里被抹去了,感觉是更好地迎合了市场。可能诚哥年龄也大了想给大家带来更温暖的东西吧,但是作为一直以来的粉丝确实是有点微妙的失望。我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场面恢弘制作精良音乐合拍,但是就是没了药味。楼主说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1 04:22 , Processed in 0.130304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