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e1st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53|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zt 复盘淮海,蒋、刘、杜三人的方案,哪一个才是最佳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大决战三大战役中最有决定性的一战,国民党军的嫡系精锐兵团损失殆尽,至此国民党军的失败就再也无法挽回。国民党军对于这场决战,蒋介石刘峙杜聿明三人都提出了作战方案,在这三人的方案中到底哪个方案才是国民党军方面的最佳选择?

今天就来详细分析这三个方案。

先来说说杜聿明的方案,杜聿明黄埔一期,1939年担任国民党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军长,并率部取得了昆仑关之战的胜利。之后逐渐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器重,解放战争中更是成为国民党军的“救火队员”,哪个战场告急就被派往哪个战场,到淮海战役时,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是国民党军徐州战场的实际最高指挥。

当黄百韬第七兵团在碾庄陷入解放军合围后,杜聿明提出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坚守七至十天,另外由李弥第十三兵团守备徐州,自己率领邱清泉第二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在华中方向黄维第十二兵团的配合下,全力击破刘伯承率领的中原野战军6个纵队,然后再回师解黄百韬碾庄之围。

杜聿明的这个方案是最受争议的,当时没有人认为黄百韬能够在碾庄坚持七到十天,而实际上黄百韬整整坚持了十三天,而且刘伯承中野的6个纵队由于之前挺千里跃进大别山,伤了元气,重武器几乎损失殆尽,战斗力羸弱,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按照杜聿明的方案,或许能够有翻盘的机会。

但是杜聿明的方案前提条件是要能够在七到十天里找到中野6个纵队,以国民党军的侦察、机动能力,要成功实现这样的方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其实杜聿明的这个方案根本就不是想和解放军决战,而是要放弃徐州。因为杜聿明深知在徐州和解放军决战,取胜的机会相当渺茫,最明智的对策就是放弃徐州,率领主力退守蚌埠以屏障江淮。但是如果直接提出放弃徐州,肯定得不到蒋介石的批准,所以玩了这样一个花招——当没有找到刘伯承中野6个纵队,而黄百韬兵团又在碾庄覆灭,那么徐州就没有什么必要再继续坚守,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率领邱清泉第二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和黄维第十二兵团退守蚌埠了,这才是杜聿明提出这个方案的真正用意。

再来说说刘峙的方案,刘峙是保定军校二期,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位居黄埔系五虎将之首,八大金刚第二位,当时担任徐州“剿总”总司令,是名义上徐州地区国民党军的最高指挥。在战役开始前,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第二、第七、第十三、第十六兵团以及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绥靖区,共4个兵团和4个绥靖区,总共25个军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利用津浦路、陇海路两条铁路线,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蚌埠,形成“一点两线”的防御态势。

国民党军对于徐蚌作战有两个作战方案:第一个方案是白崇禧提出的,集中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做战略防御;在解放军南下时集中全力,寻机与解放军决战。第二个方案是放弃徐州,退守淮河依托河川实施防御。但国民党军在两个方案中始终举棋不定,难以决断。

而后来实际操作时,刘峙的方案则是以位于运河以东的黄百韬第七兵团、位于运河以西的李弥第十三兵团退回徐州东郊,位于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的孙元良第十六兵团退回徐州;位于商丘的邱清泉第二兵团退回徐州西郊。也就是将4个主力兵团全部集中在徐州近郊,实施依城坚守。大多数人都认为刘峙的方案太窝囊太保守,是个下策。


最后说说蒋介石的方案。

11月5日,国民党参谋总长顾祝同来到徐州,召集作战会议,研究作战方案,最后确定采取“备战退守”方针,基本上就是刘峙的方案。各部队向徐州收缩,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退至运河西岸,邱清泉兵团位于徐州以东与运河以西之间,李弥兵团集结于灵璧、泗县,第三绥靖区退守滩上镇、台儿庄、韩庄段运河。这个基本上是刘峙的方案。蒋介石同意了这一方案,各部队随即于6日开始按照这一方案调整部署。只有黄百韬兵团为了等待在海州的第44军,比其他部队推迟一天行动,于7日开始撤退。

11月6日,解放军计划围歼黄百韬兵团的各纵队开始从鲁南地区南下,向新安镇进发。

11月7日晨,黄百韬兵团主力开始从新安镇西撤。

11月8日,黄百韬率兵团部和25军、64军渡过运河,100军和44军则到达炮车、运河车站地区。由于黄百韬兵团7日就已经撤离新安镇,所以6日开始南下的解放军,未能在7日、8日按预定计划在新安镇地区抓住黄百韬兵团。

8日下午,何基沣、张克侠率第三绥靖区部队在贾汪起义,向解放军开放防区。但双方沟通联络都需要时间,所以等解放军部队通过第3绥靖区防区已经是9日了。

9日,黄百韬兵团的100军和44军也渡过运河,尽管兵团后卫100军44师有两个团因为运河大桥被提前炸断而被隔断在运河以东,随即被解放军歼灭,但黄百韬兵团主力4个军都已渡过了运河,到达碾庄地区。当晚,黄百韬向徐州“剿总”报告:“赖钧座德威,幸未遭匪算”,并报告了各部损失:“25军损失2000人,100军损失5000人,64军损失1000人,44军损失1000人。”也就是说到了9日晚,黄百韬兵团主力已经渡过运河,总共损也不过只有1万人。黄百韬认为碾庄距离徐州只有约60公里,而且没有大山大河阻隔,一马平川,所以危机已经过去了,就决定让部队在碾庄休整一晚,整顿一下因为连续三天行军作战而有些混乱的建制。而直到这时,解放军也没有对能够黄百韬兵团形成合围。


在绝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解放军合围,主要原因就是何基沣、张克侠率第三绥靖区部队在贾汪起义,使得解放军得以迅速穿越三绥区的防区,截断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但是,黄百韬兵团主力9日黄昏就到达了碾庄,就算在碾庄休息一晚,如果10日一早从碾庄出发,从碾庄到徐州只有60公里,快的话10日晚上,最晚11日早上就可以到达徐州。

事实上,黄百韬兵团的后卫100军44师由于在渡运河时损失了两个团,只剩下一个团和师部直属部队,因此被批准直接撤回徐州休整补充,等于是从后卫成了撤回徐州的前锋,在10日下午到达徐州以东40多公里的曹八集(今八义集)。直到11日天亮后,解放军华野13纵才经过急行军赶到曹八集周围地区,到11日黄昏,解放军才歼灭了在曹八集的44师。

也就是说如果黄百韬兵团10日一早从碾庄撤退,完全可以在10日中午前后通过曹八集,而解放军的先头部队要到11日天亮后,13纵的主力更是要到12日才到达曹八集,差不多要晚了一天!

所以,这个时间表很能说明问题,实际上黄百韬兵团10日依然留在碾庄的真正的原因就是蒋介石的方案。

蒋介石在10日上午便在南京官邸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集中兵力由徐州出援黄百韬,以求在碾庄附近与解放军决战。随后便根据这一决策,下达“戍灰督电”(戍是天干序列中的第11字,表示11月;灰是电报中10日的韵目代日字),命令徐州“剿总”立即执行。

“戍灰督电”就是蒋介石的方案,主要内容是:

1、以内线作战为原则,集中全力先解决运河以西徐州以东之解放军。为求得决定性的胜利,应迟滞阻击由西东窜之解放军第3、8、13纵队越过津浦路南段参加主力决战。

2、黄百韬兵团之第63军应在原位置(窑湾)固守待援,其余各军不应再向后撤,尤应协同邱清泉兵团夹击运河以西徐州以东之解放军。

3、邱清泉兵团应以主力转用于徐州以东,协同黄百韬兵团作战。

4、李弥兵团应抽出1个军参加攻击。

5、徐州守备部队应坚工固守,支持各方面对解放军之攻击,形成战场之坚固支撑点,以利决战。

6、孙元良兵团应即推进至夹沟、符离集地区,阻击解放军第3、8、13纵队东窜,并维护交通。

7、刘汝明部应即集结固镇、宿县维护铁路交通,并清剿铁路两侧解放军。

简单归纳一下,蒋介石的方案就是以黄百韬兵团坚守碾庄,邱清泉兵团附李弥兵团1个军,向碾庄攻击,集中黄、邱两兵团在徐州以东地区与解放军展开决战。


最终,国民党军放弃了原来11月6日开始实施的刘峙方案,而开始实施蒋介石方案。实际上,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中是按照蒋介石的方案来实施的,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了,就不多加赘述了。

应该说,蒋介石的方案实在太高估自己的实力,黄百韬兵团,名义上5个军12个师,实际参战5个军11个师(第100军19师在江苏镇江整训),约10万人,但是在撤退时已经损失了大约1万人;邱清泉兵团,名义上5个军14个师,实际参战5个军13个师(74军57师还在浙江金华整训),约10万人;再加上李弥兵团的1个军,总共11个军27个师,约22万人,要和解放军华野12个纵队和中野1个纵队总共13个纵队(其中突击集团5个纵队,阻援集团7个纵队,总预备队1个纵队),总兵力约40万人进行决战,兵力几乎是1:2的劣势,怎么可能有胜算?

在蒋介石、刘峙和杜聿明的三个方案中,蒋介石的方案太过冒进,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对手,是个毫无胜算的下策;而杜聿明的方案太过滑头,如果照此执行,虽然放弃了徐州,丢弃了黄百韬兵团,但至少可以保存徐州集团的主力,可以算是中策;而刘峙的方案,长期以来很少有人重视,甚至还有说法,徐州是南京上海的门户,要派一员虎将来镇守,派不出虎,最起码也要派一只狗,但现在却派了一只猪——将刘峙比作是昏庸无能的猪。这个说法电影《大决战》也采用了,更是广为传播。

但是如果按照刘峙的方案,将4个主力兵团约30万人,全部收缩到徐州近郊,猬集一团,背靠坚城,结阵而战。解放军华野即便全军(15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外加配属的中野1个纵队,连同军区部队,总共约60万人)来攻,也未必能够很容易取得突破,进而分割歼敌。4个兵团的重兵集团死守徐州一处,解放军也很难完全置之不理放心南下蚌埠,至少要抽调相当部分的兵力来监视、钳制徐州的4个兵团。


退一步,如果放弃徐州,4个兵团并肩沿津浦路南下,向蚌埠突围,解放军同样也很难在途中完成围歼。事实上,在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南撤,要不是中途蒋介石命令改变撤退计划而转向解救黄维兵团,解放军很难将其合围。而且后来孙元良兵团单独突围被歼,对剩下两个兵团,解放军又进行了二十天的围困,才最终实现了围歼。如果黄百韬兵团按计划撤到徐州,要知道黄百韬兵团的实力还要在李弥和孙元良兵团之上,这样4个兵团一起南撤,无论是实力还是士气都不一样了,孙元良很可能不会单独突围,解放军要围歼国民党军4个兵团势必困难很多。

因此,刘峙的方案是最符合当时国民党军的实际情况,和蒋介石和杜聿明的方案相比,不能说更高明,但却更现实。以当时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实力对比,在徐州战场能够保全部分主力兵团,就算是上上大吉了。

以杜聿明的方案,最多也就保全了邱清泉和李弥兵团,但刘峙的方案,4个兵团一起南撤,即便损失一半,也比杜聿明的方案要好,所以相比之下,对国民党军来说,还是刘峙的方案更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4-1-16 17:03 | 只看该作者
写这么多,怎么不考虑考虑刘峙让四个兵团全部集结到徐州,直接导致宿县被中野偷掉,南下退路直接被切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1-16 17: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说总座高见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公共汽车 + 1 23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1-16 1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巴克队长 于 2024-1-16 17:23 编辑

但校长的方案其实不就是郭汝瑰给他制订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16 17:07 | 只看该作者
徐州一但被包围没法守的,怎么老惦记着徐州决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16 17: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质是国军已经失去了野战能力,打是打不过的。

如果守城市据点。。。额,孤立无援不还是守不住。到时候也是老实投降被吃掉。

所以最终方案一定是跑,至于跑能跑掉多少就看运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16 17:13 | 只看该作者
杜:边守边逃
蒋:全逃
刘:全守
就没一个赢的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16 17:18 | 只看该作者
徐州四战之地,龟缩守在那里不是等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16 17:21 | 只看该作者
守将还想着做生意,这能打赢见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16 17: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杜小鬼在陈官庄被围了二十天不是因为被打了二十多天,而是为了配合北京那边的进度才修整了二十天

你说四个兵团在徐州以南在运动中和解放军大打一场那还好说,被围困了就是个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16 17:32 | 只看该作者
四个兵团缩到徐州打决战,那徐州就是东方基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16 17:33 | 只看该作者
地图都不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16 17:37 | 只看该作者
你就不考虑下后勤嘛,就算30万人,一个月需要的物资就很可怕了,又不是玩游戏,里面的人不用吃喝弹药无限,这么大个饺子被围着,怕不是老将拿不到美缘立马下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16 17:4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大兵团野战打不过,怎么安排都是输啊

难道国军还要和我军打游击来取胜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1-16 17:43 | 只看该作者
高町城管 发表于 2024-1-16 17:03
写这么多,怎么不考虑考虑刘峙让四个兵团全部集结到徐州,直接导致宿县被中野偷掉,南下退路直接被 ...

就是这么回事,四个兵团如果真的猬集徐州的话,等于完全放弃对津浦线南段的控制,华野可以舒舒服服包围徐州,坐等刘峙饿死。

那样老蒋就还要继续调黄维来援,于是双堆集又变成OTL的碾庄了。

说白了,济南易手之后,中原地区战略态势已然翻转,徐州成了蒋军交通线末梢的突出部,直面我军两大集团的绞杀之力。老蒋此时还做着“内线机动”的清秋大梦,他的下属们却早就知道,此时的蒋军已经连坐困愁城的资格都没有了。

所以就算黄百韬真的侥幸逃回徐州,接下来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四个兵团抱团南撤,被我军撕掉几块肉之后大部撤回淮南地区;更大的可能性是世界线被校正,全军尽没于徐蚌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1-16 17: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手握四个野战兵团,龟缩在徐州等着挨打,你猜老头子会同意不

—— 来自 Xiaomi 23116PN5BC, Android 14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1-16 1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世界线的淮海,虽然国军结局上打得全军尽墨很有戏剧性,但是起码基本上发挥出了不少的战斗力,黄百韬在碾庄更是靠地利算超水平发挥了
淮海的我军伤亡是很大的

要是选择逃跑策略,就国军这首鼠两端的执行力搞不好比廖耀湘崩盘得更窝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1-16 17:55 | 只看该作者
40w主力团成一团沿着津浦路玩立体滚筒式撤退是吧?
那画面实在是太过于炸裂了
解放军围恐怕是围不住,但是这么一坨自己的后勤以及行军出现脱节一定是早于解放军围的
到最后还是陈官庄,无非是一个陈官庄和几个陈官庄的区别

说到底,国民党军根本上没有脱离城市和解放军野战,尤其是机动作战的能力,那就是个无解的死局了,各种马后炮无非是可能多跑掉一点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1-16 17:58 | 只看该作者
一场战役中,解放军纵队有超过三百里的机动能力,而国民党军机动百里左右就要停下来等待补给。就在国民党耗尽机动力的极限处,解放军可以从周围100公里的半径内抽调部队打歼灭战,同时不太担心国民党突围。鲁南战役,国民党军从枣庄出发,走了四天约120里被包围歼灭,莱芜和孟良崮两次歼灭战,国民党军被歼部队距出发点同样是100里上下。到了淮海战役,杜聿明集团最终覆灭的陈官庄离徐州依然只有百里之遥。
11月29日,徐州集团开始撤退,经过五天时间,杜聿明集团前锋才走到离徐州百里外的永城县。此时蒋介石下令部队转向,去救黄维,虽然杜聿明声称这是自己被全歼的原因,但实际上他心里也清楚,就算不救黄维,徐州集团也很难走到国统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1-16 18:11 | 只看该作者
开天眼看,徐州这地方靠近山东和苏北的老解放区,解放军的补给有保障。还是退回淮河一线,和武汉的白崇禧拉平战线比较好。

当然要早做决断,济南丢了后就要主动放弃徐州,老蒋是不会同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1-16 18:14 | 只看该作者
哎,从对面的视角来看,打不过,跑不掉,而且对方的仇恨范围还是全地图的,好绝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1-16 18:17 | 只看该作者
不如一口气退回长江以南


论坛助手,iPho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1-16 18: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有点像在讨论国足要用442还是433才是对巴西最优解,答案其实是901摆大巴,所以刘峙就是这样安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1-16 18: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武蔵 发表于 2024-1-16 18:17
不如一口气退回长江以南

把天眼开全了是这样的,跟老头子斗胆直陈,放弃东北把廖耀湘卫立煌都撤回来,放弃华北把傅作义也撤回来,放弃淮河一线把人都撤回长江以南

—— 来自 Xiaomi 23116PN5BC, Android 14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1-16 18: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Суслов 发表于 2024-1-16 18:21
把天眼开全了是这样的,跟老头子斗胆直陈,放弃东北把廖耀湘卫立煌都撤回来,放弃华北把傅作义也撤回来, ...

其他还好,傅作义肯定不肯吧。
这么高搞傅作义可能直接就投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1-16 18: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Суслов 发表于 2024-1-16 18:21
把天眼开全了是这样的,跟老头子斗胆直陈,放弃东北把廖耀湘卫立煌都撤回来,放弃华北把傅作义也撤回来, ...

好家伙,敢拉老蒋评这个方案的人,怕是整个国统区都摇不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1-16 18: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辽沈打完就全部润到长江以南,说不定真的可以划江而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1-16 1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qadfg 于 2024-1-16 18:38 编辑
Суслов 发表于 2024-1-16 18:21
把天眼开全了是这样的,跟老头子斗胆直陈,放弃东北把廖耀湘卫立煌都撤回来,放弃华北把傅作义也撤回来, ...

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1-16 18:33 | 只看该作者
真全部撤回长江一线,武汉的白崇禧还是会听调不听宣。

逼急了白崇禧就在武汉搞个国民政府,把后来那些国民党正动派接过来,和中共搞和平谈判,“第三条道路”。
到时两边要价,左右横跳拖拖拖,再把美苏卷进来了,真是要烦死人。

还是本位面好,老蒋一把梭哈输给精光,把白崇禧的统战价值也打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1-16 18: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武蔵 发表于 2024-1-16 18:17
不如一口气退回长江以南


不如一口气直接投降,不失政协之位岂不美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4-1-16 18:39 | 只看该作者
提打仗就得提后勤,后期杜集团热乎饭都吃不上了.我军还能拿扇猪肉来劝降,说明国统区压根就不在乎恢复经济,刮就完事了.当时徐州集团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撤回到长江以南,而又因为害怕被歼灭让兵力大规模集中就进一步让部队行动力更差了.而刮军长期等靠要,沉迷自己造不出来修不好的机械化和补不上的汽油,忽视畜力和自力更生的技术让机械化部队反而变成拖后腿的鸡肋.可以说刘峙办法会让徐州国军饿死,蒋介石办法是没认识到自己的菜,杜聿明的办法因为刮军以上特色也无法执行.实际上都属于是溺死前最后一扑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4-1-16 18: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光考虑军事,还要考虑政治,一枪不打全撤到长江以南,那政治压力舆论压力蒋能扛的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4-1-16 18:43 | 只看该作者
碧空之歌P 发表于 2024-1-16 18:41
不能光考虑军事,还要考虑政治,一枪不打全撤到长江以南,那政治压力舆论压力蒋能扛的住吗 ...

别说出来啊,这样大家就没法讨论了,回复改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4#
发表于 2024-1-16 18: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4-1-16 19: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就我玩钢4这种情况,丢了济南就该大撤退了,一部分留下死守,主力火车跑路,但是吧现实毕竟不是游戏,国军死守基本投共,撤退大概率溃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4-1-16 19:11 | 只看该作者
巴克队长 发表于 2024-1-16 17:07
但校长的方案其实不就是郭汝瑰给他制订的吗?

不是,按郭的打没那么惨,可能还有局部小胜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4-1-16 19:13 | 只看该作者
めぐる 发表于 2024-1-16 18:31
辽沈打完就全部润到长江以南,说不定真的可以划江而治

炮党底色决定了划江而治没有政治和经济的基础,内部分赃不均会先自爆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4-1-16 19:14 | 只看该作者
呼鲁鲁修 发表于 2024-1-16 18:33
真全部撤回长江一线,武汉的白崇禧还是会听调不听宣。

逼急了白崇禧就在武汉搞个国民政府,把后来那些国民 ...

白崇禧一开始就说了,守江必守淮

老蒋认为白为私利,不听,一字长蛇阵摆开等着被艹

只能说总座高见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4-1-16 19:22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是 钵钵生鸡,万物紧↘↗发的方案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4-1-16 19: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说明辽沈是真决战,国民党的部队就是不能输,辽沈打了大败仗,国民党的全国统治就事实上不存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沪ICP备1302023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GMT+8, 2024-5-3 00:02 , Processed in 0.05371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