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411|回复: 88

[读书] 【作者回应泥潭35楼坛友】杨君:牵羊礼是清末文人伪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1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daoshi007 于 2024-2-29 11:05 编辑

作者回应放在主楼下方


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TdsnAQGlXa5D1w84gygQ4w

《靖康稗史》成书时间献疑及其与袁祖安本《三朝北盟会编》关系初探


文丨杨君


提要:《靖康稗史》(七种)在宋史学界引用颇多,但究其版本,此书应是清末文人编造的伪书,其中唯一真实史料《行程录》抄袭自《三朝北盟会编》袁祖安本。全书更有多处文字与《会编》袁本高度雷同,而《会编》袁本是《会编》所有版本中最为独特的一种,有诸多文字为此版独有。《会编》袁本成书于清光绪五年(1879),则《靖康稗史》的成书时间也可商榷。因而,史学界对其中诸多关于靖康之变时期的唯一记载,必须谨慎使用。



关键词:《靖康稗史》、《三朝北盟会编》 、袁祖安本、谢家福





一、《靖康稗史》内容与学界使用综述



《靖康稗史》包含《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开封府状》《瓮中人语》《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统称稗史七种。

清末谢家福最早发现《靖康稗史》,于光绪十八年(1892)将抄录本送给藏书家丁丙,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编入《己卯丛编》,但最广泛流传,是中华书局将其列入“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崔文印整理的《靖康稗史笺证》。

其中北宋在金军围城时用帝姬抵扣金银、帝姬妃嫔的姓名、二帝在金朝行牵羊礼、妃嫔公主在金朝的生活等相关记载,在宋史学界被大量引用,几成定论。

综观学界,王曾瑜《辽宋金史料介绍》里将其列入金朝重要史料[1]。张明华《“靖康之难”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2]、程郁《何谓“靖康耻”——“靖康之难”性暴力对宋代社会性别观的影响》[3]、宋东霞《试析宋朝历史上的慰安妇》[4]等,还有不少硕博论文,将《靖康稗史》作为信史使用、推荐。

力证《靖康稗史》为南宋真实史料的文章,有崔文印《靖康稗史散论》[5]、邓子勉《〈靖康稗史〉暨〈普天同愤录〉及其编著者等考辨》[6]。

对此略有质疑的,有张其凡《关于〈宣和乙巳奉使录〉的书名与作者问题》[7],对稗史收入的《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作者、命名提出疑问。指出根据多方史料,此行程录作者应为钟邦直,而非《靖康稗史》所称的无名氏。

另有帅克《〈靖康稗史〉之〈青宫译语〉〈呻吟语〉献疑——从书中所载宋徽宗渡河路线谈起》[8],对稗史收入的这两种笔记进行考证,认为“今《青宫译语》《呻吟语》的一部分内容反映的并非北宋末靖康时的情况,这说明它们并不是王、李二人所著原书,存在后人作伪的情况。简而言之,它们并非一手史料。”[9]

本文对《靖康稗史》内容与《三朝北盟会编》袁祖安本进行对比考察,认为称此书为南宋作品是很不妥的,《靖康稗史》是清末文人创作的伪书,不能用来讲述宋朝历史。

本文主要使用《靖康稗史》两种,一为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本,为1939年《己卯丛编》影印本,简称丛编本[10]。一为中华书局崔文印《靖康稗史笺证》,简称笺证本[11]。《会编》袁本为国家图书馆藏章鈺校本,善本书号14574。

《全宋笔记》亦收入《靖康稗史》内容,采用笺证本为底本,不加赘述。



二、《靖康稗史》的流传过程



以往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在所谓《靖康稗史》于南宋成书后,竟不见于此后历朝书目。对此,崔文印等考证,认为此书成书不久即传入朝鲜,此后中国本土不存,只在朝鲜流传。

《靖康稗史》里收入一份朝鲜国王遗德的序言,按崔文印考证,遗德是朝鲜李朝太宗李芳远,于明朝建文二年(1400)即位为朝鲜国王。李芳远在序言中称《靖康稗史》“朕微时见转钞本于同年家,差脱不可句读。践祚后,检诸故府,得此,有先忠烈王图印,是百年前传写来。”[12]“百年前”即1300年,根据这段话,崔文印上推稗史传入朝鲜时间为宋末元初。

再看《靖康稗史》的一个跋语:

《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呻吟语》各一卷,封题“《同愤录》下帙,甲申重午确庵订”十二字,藏临安顾氏已三世。甲申当是隆兴二年,上册已佚,确庵姓氏亦无考。所采皆虏中书,绝笔于梓宫南返,当是奉迎诸老手笔。高宗朝搜禁私家纪述,《南征录汇》间有传本,余仅见上帙,当是靖康元年闰月前事,补以《宣和奉使录》《瓮中人语》各一卷,靖康祸乱始末备已。咸淳丁卯耐庵书。[13]



咸淳丁卯为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距离南宋灭亡仅十余年,则稗史应该在成书后不久就传入朝鲜了。

而谢家福于光绪十八年将《靖康稗史》的抄录本交给藏书家丁丙,他对丁丙称此书是借来的,大约因此不能给丁丙原书,只能抄录后送给丁丙。在丁丙的信件里,又知当时谢家福告诉丁丙此书“得自东洋”,给丁丙的确实是新抄本——“录副见贻”。[14]

因此,按照稗史序言、跋语和提供者谢家福的说辞,《靖康稗史》的所谓流传过程是:南宋末年成书,宋末元初传到朝鲜,到明朝初年,朝鲜士人和官方书库都藏有此书。不知何时此书传到日本,也不知何时传回中国,也不知谢家福何时从何人处借到此书。我们只知道,《靖康稗史》在世界上首次面世,就是光绪十八年,谢家福拿出的这个抄录本。而从日本传回中国的原书,就此消失,世界上除了谢家福,再没有人见过了。至于朝鲜,更是从未有过此书的痕迹。

那么按照这个流传过程,《靖康稗史》的内容,应该是南宋原汁原味,不应受到后来元明清时期各种文讳的影响。详观内文,却并非如此,《靖康稗史》的文字与《会编》袁本关系密切,有参考抄袭之嫌。



三、《三朝北盟会编》袁祖安本略述



《三朝北盟会编》作为两宋之交重要的史料遗存,在南宋有两个流传系统,即徐梦莘家藏本和实录院抄本,至元朝,徐氏家藏本已亡佚,流传后世的是实录院抄本。《会编》现存明清版本50余种,这些版本的祖本都是同一个,其中绝大多数为手抄本,只有光绪四年袁祖安排印本(以下简称袁本)、光绪三十四年许涵度刻印本印刷数量较多,流传比较广。详情可参考陈乐素《〈三朝北盟会编〉考》[15],邓广铭、刘浦江《〈三朝北盟会编〉研究》[16],苗润博《〈三朝北盟会编〉整理与研究刍议》[17]。

而在所有这些版本中,袁本是很特殊的一版。袁本依据的底本为清巴陵方氏玉筍山房抄本,这个底本成书于咸丰年间,本身质量不佳,但袁本中的很多问题在这一底本中并不存在,是在校勘、排印过程中出现的全新的错误。尤其卷二十,整卷文字都是《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内容节选,在其他版本的《会编》里,此《行程录》文字错乱颇多,当是《会编》流传过程中很早就出问题的地方。而在袁本《会编》里,此《行程录》结构完整,行程完备,按其校本注文,从《大金国志》补入文字,是此版《会编》独有的编辑过程。[18]

袁本编辑于光绪三年至光绪五年之间,袁祖安的跋文写于光绪四年,其书页中有“光绪四年岁次戊寅越东集印”字样,一般称为光绪四年袁祖安本。这一版初版印刷500套,此后曾有加印,1939年海天书店本《会编》正是以此本为底本,1979年大化书局本《会编》又翻印海天书店本,因此这一版《会编》使用者不少。

袁本《会编》问世以来,被学者质疑其质量不佳,错讹甚多,“脱误至不可胜计,甚者连篇累叶,删落凌乱,真有刻如不刻之叹。”[19]且有不少错讹之处是此版本《会编》独有的,不见于其他版本《会编》。

《靖康稗史》的最初提供者谢家福曾于光绪十七年(1891)购买过一套《三朝北盟会编》,从时间上看,他所购的版本,应该就是《会编》袁本。[20]《会编》袁本的特殊性,使得大篇幅参考其书的《靖康稗史》也就有了证伪的可能。



四、《靖康稗史》之《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作者和内容疑问



《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是稗史里收入的唯一真实史料,但从其作者、内容来看,稗史版所收的这份行程录,是有问题的。

(一)《行程录》作者问题

稗史里收入的这份行程录,没有作者署名。笺证本、全宋笔记版,都写成无名氏。

但是,根据陈乐素、张其凡的考证,此《行程录》如果在宋朝的话,是有作者的,且作者很确定没有疑问。

陈、张两位的考证已经很清楚,在此不赘言,只说结论:

《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作者并非无名氏,也不是许亢宗,而是钟邦直。宋朝时,此《行程录》作者只有钟邦直;如果是元、明到清朝光绪四年之前,作者有钟邦直、许亢宗两个选项;只有《会编》袁祖安本出错以后,作者才失去名字,变成无名氏。

那么号称成书于南宋的《靖康稗史》,收入的《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不应该没有作者名字。

(二)《行程录》内容文字问题之一,“随行三节人”部分

成书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的《三朝北盟会编》里,对此《行程录》在卷十七有900多字、卷二十有4700多字的大篇幅引用,很可能包含了此《行程录》大部内容。

卷二十整卷都是此《行程录》,包括出行人员名单、礼物名单、出行过程。

《大金国志》是元朝时书商攒的伪书,假托南宋末年宇文懋昭之名。卷四十《许奉使行程录》,仅有出行过程,没有出行人员名单、礼物名单。陈乐素认为,《大金国志》收入的应该不是《会编》或是钟邦直行程录的原书,而是根据《会编》或原书辑出来的节本,以出使的最**员命名。

由于袁本《会编》的独特性,利用其独有的文字错误,将其与《靖康稗史》对照,对探讨《靖康稗史》成书时间会有所帮助。

《靖康稗史》收入的《行程录》,包含有出使前的“随行三节人”介绍,是《大金国志》没有的,只见于《会编》。以下举例示意:

1.都“辐”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随行三节人,或自朝廷差,或由本所辟。除副外,计八十人:都辐一……”



此处都“辐”,应为都“辖”。都辖是宋代官职名,都辐则无法解释。

《会编》袁本的底本巴陵方氏本,同样错成“都辐”,但《会编》其他大部分较好的版本里,是正确的都“辖”。

需要指出的是,国图藏《会编》袁本,经章鈺校对,他把都“辐”改为都“辖”。

2.习驭“司”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习驭司二。”



此处习驭“司”,应为习驭“直”。习驭直应是为宋朝班直名称之一,习驭司则无此机构。

《会编》袁本的底本巴陵方氏本里,此处是正确的“习驭直”,其他版本也都是习驭“直”,只有袁本改成习驭“司”。

国图藏《会编》袁本,章鈺校对时把习驭“司”改成习驭“直”。

习驭“司”的错误写法是从袁本开始的,而又出现于光绪十八年现世的《靖康稗史》里。

3. “鸾仪司”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鸾仪司一。”



“鸾仪司”应为“仪鸾司”。仪鸾司是宋朝官署名,掌管朝会、巡幸等所需的供设。

袁本的底本巴陵方氏本同样错成“鸾仪司”,其他版本是“仪鸾司”,袁本为错误的“鸾仪司”。

同样,国图藏《会编》袁本,经章鈺校对,把“鸾仪司”改成“仪鸾司”。

在“随行三节人”介绍文字里,还有一些《会编》袁本的错字,并非来源于其底本巴陵方氏本,而是自身编校过程中形成的,某些错字偶见于其他版本,但都没有统一、全部地出现过。然而这些错字,但却系统地出现于《靖康稗史》里。

(三)《行程录》内容文字问题之二,实际行程部分

1.不应该出现的“南宋”与“第一程”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第一程……南宋与契丹以此为界。”



《会编》袁本,《大金国志》明抄本一种(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号14415)和中华书局版《大金国志校证》[21]里,此处文字为“南宋与契丹以此为界”。

目前所见,其他明清时期各版《会编》卷二十行程录具体日程,都是从第二程开始,漏了第一程,且实际行程部分缺漏颠倒很多,各版都一样,是整个《会编》传抄过程中很早就缺漏的地方。而《大金国志》卷四十的行程录,没有最开始的随行人员、所带礼物,直接是从第一程开始的。袁本《会编》为什么会有全部的行程呢?傅馆校稿本卷二十,在“第二程”之前,有明确校语:“漏第一程,以《大金国志》补入。”[22]因此可知,《会编》袁本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从某一版《大金国志》抄录补充,使得行程部分看起来比较完整。

此次出使在北宋宣和七年(1125),回程后钟邦直写了《行程录》,以他北宋官员的口吻,不可能写“南宋与契丹以此为界”。应是元朝人编《大金国志》时修改了原文,《会编》袁本照录,而《靖康稗史》同样照录。

元朝出现的《大金国志》将这里改成“南宋”是正常的,但无论是《会编》,还是按照《靖康稗史》的流传过程,此处都不可能写“南宋”。《会编》袁本编校时从《大金国志》补入,充分尊重了《大金国志》的原文。《靖康稗史》里的文字,若是当时人写当时事,“南宋”又从何而来?

而完整的行程录日程,是《会编》袁本独有的编辑方法,不见于其他版本《会编》,也就是说这个完整的行程录是在光绪四年以后才出现的,却又见于《靖康稗史》。

2.何来“涿”水?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第五程……曹操征乌丸蹋顿,袁尚等凿渠,自滹沱由涿水入潞河。”



《会编》袁本即写作“涿”水。其他各版《会编》此处,或是“派”水,或是“泒”水,没有写成“涿”水的。而同样收入此《行程录》的《大金国志》,各版或“派”,或“泒”,也没有写成“涿”的。

这个地方实际应是“泒”水,此《行程录》明确写了是三国时期曹操出兵的事情,查《三国志》:“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沱入泒水,名平虏渠。”[23]

崔文印《大金国志校证》卷四十里,第五程:

“由(派)〔泒〕水入潞沙。”



《大金国志校证》用的底本是清扫叶山房本,确实是“派”水,《大金国志》明抄本一种是正确的“泒”水。

写成“涿”水,是《会编》袁本独有的错误写法,偏偏又见于《靖康稗史》。

3.兵火之后,竟有“万余家”?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第十程……兵火之后,居民万余家。”



经历兵火还有“万余家”,这么繁华?实际上《会编》其他版本都是“居民方百余家”、“居民才百余家”。而《大金国志》明抄本、清扫叶山房本也都是“居民才百余家”。只有《会编》袁本改成“万余家”,《靖康稗史》照录。

此《靖康稗史》本《行程录》还有部分文字错讹,同样仅见于《会编》袁本。如果说一处相同为巧合,两处算意外,那么三处、四处甚至更多相同的错讹之处,只能用抄袭来解释。[24]《会编》袁本正式出版于光绪五年(1879),《靖康稗史》则于光绪十八年(1892)现世。从《行程录》作者、文字错讹来看,《会编》袁本,当是《靖康稗史》一大来源。



五、《靖康稗史》之《瓮中人语》金人称呼问题



按照稗史的设定与崔、邓的考证,《靖康稗史》之《瓮中人语》应为当日金军围城时,汴京城内人所写。作者署名韦承,两位对其人都没有考证。

此书里提到金人派来谈判的官员称呼时,出现同一个人的不同记述。

《靖康稗史》丛编本:

第一处:二十七日,……“孛堇”撒离母入城议和。

第二处:初四日,……“孛极烈”撒离母来议和。

第三处:十四日,金军复遣……“孛堇”撒离母来……



《靖康稗史》笺证本正文:

第一处:二十七日,……“孛堇”撒离母入城议和。

第二处:初四日,……“孛堇”撒离母来议和。

第三处:十四日,金军复遣……“孛堇”撒离母来……



在第二处崔文印笺证:

“孛堇”原作“孛极烈”,据上下文改。[25]



而谢家福曾购买了一套《十万卷楼丛书》,其中收入《靖康要录》。《靖康要录》里,三处提到“撒离母”的地方,前后文字有“孛堇”“孛极烈”两种。《靖康要录》一般认为是南宋初期整理编纂的宋钦宗朝档案文书,原始文字作者并非一个人,因此出现“孛堇”“孛极烈”的不同,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回到《靖康稗史》里的《瓮中人语》。按照稗史的设定,《瓮中人语》是一个叫韦承的当时被困城中之人所写,在同一时期、同一个人写的同一篇文章里,对同一个女真官员的音译,会变来变去吗?

通常来说,同一作者在同一时间写同一个人的称呼,应是统一的。且从书写角度,“孛堇”和“孛极烈”也不太像容易误写的错别字。推测这应该是稗史的编造者从《靖康要录》抄录而来。



六、《靖康稗史》之《开封府状》:以清为宋的“福金是皇子夫人位号”



《靖康稗史》之《开封府状》,一直以来被宋史学界当成真实的北宋公文史料,里边记述的北宋用帝姬、妃嫔、宗妇等抵扣金银的文字,也被当成真实历史。但是《开封府状》的疑问也很明显。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开封府状》:

“福金帝姬……因邓珪传奉国相令旨,福金是皇子夫人位号,应送皇子寨中,以符名谶。”



此处“福金”,显然被理解成“福晋”,即清朝时皇室贵族妇女称号,“夫人”之意。“福金帝姬”指宋徽宗之女茂德帝姬,茂德是她的封号,她的本名并没有流传下来,福金的名字仅见于《靖康稗史》,起这个名字,显然目的是将她送给金国皇子,“以符名谶”。

需要指出的是,“福晋”是清朝才使用的称呼,宋金时期,金人的妻子没有这个称呼。因此,他们并不会看到一个名叫“福金”的女人,联想到这个人应该做皇子的“福晋”。

崔文印《靖康稗史笺证》之《开封府状笺证》里,对这句话,没有任何解释。

而后文《青宫译语笺证》:

“十九日,大王为妻福金,胁归府。”



崔氏对此忽有笺证:

按傅乐焕先生以为“‘福金’即清之‘福晋’,满洲语夫人也。”考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云,女真“夫谓妻曰萨那罕,妻谓夫为爱根。”“萨那罕”与“福金”其音相差甚远。[26]



则此处,崔氏又知道宋金时期不会有“福金=福晋=皇子夫人”的联想。那么《开封府状》里的文字记载,显然不应属于宋金时期才对。现在的读者熟悉清宫剧,知道清朝有“福晋”这个称呼,出现于清朝光绪年间《靖康稗史》也是这么想的,并据此设计情节,写入《开封府状》里。



七、《靖康稗史》之《南征录汇》:宋清混杂的完颜宗翰官称



《靖康稗史》之《南征录汇》,按照稗史设定,作者是金朝人李天民,是确庵在南宋隆兴二年(1164)就编订的《普天同愤录下帙》里的一种。

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南征录汇》:

“天会四年(宋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宋闰十一月),固伦尼伊勒齐孛堇左副元帅宗翰……”[27]



丛编本为“固伦尼伊勤齐孛堇”。“勤”应为“勒”字之误。

宗翰即完颜宗翰,在宋金史料里又称粘罕、粘没喝。《南征录汇》此处对宗翰的称呼“固伦尼伊勒齐孛堇”,是个不伦不类、既宋朝又清朝的混杂写法,绝非宋人所写。

《会编》许涵度本卷七十三引《朝野佥言避戎夜话》:“骨卢尔移赉勃极列(改作固伦尼伊拉齐贝勒)左副元帅”。

“固伦尼伊拉齐贝勒”是清朝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四库馆臣修改《会编》原文后才出现的写法。

《靖康稗史》的创作者不了解金朝官制,虽然知道“贝勒”的写法不见于宋金时期,但改成“孛堇”也是错误的,完颜宗翰是“勃极烈”。同时他不知道宋金时期的真正称呼,保留了“固伦尼伊勒齐”这个清朝乾隆以后出现的写法。

以四库本为底本的守山阁丛书本《大金吊伐录》里,称呼粘罕为“固伦尼伊拉齐贝勒左副元帅”。

《靖康稗史》的编造者应该是从守山阁丛书本《大金吊伐录》抄来的名字——谢家福确实曾经购买过一套《守山阁丛书》。[28]



八、《靖康稗史》之《青宫译语》疑问



前文已经提过《靖康稗史》之《青宫译语》里“福金=福晋”的思路与《开封府状》一致,但并非宋金时期的认知。

而《青宫译语》与早就证伪的《窃愤录》情节相似,这是傅乐焕《青宫译语笺证——宋高宗母韦太后北迁纪实》[29]里就注意到的情况。傅氏指出两书至少七处情节相似的地方,可惜他未能更进一步,反而认为是《窃愤录》抄袭《青宫译语》。

此种疑惑不独傅氏,景新强博士论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宋代杂史研究——兼论史部杂史类目的演变》[30]也注意到两书相似之处,可惜同样未能更进一步。

《窃愤录》即《南烬纪闻》,出现于宋末元初,而《青宫译语》作为稗史七种之一,于清光绪十八年现世,何者为蓝本,不言自明。



九、《靖康稗史》之《呻吟语》疑问



(一)袁本《会编》出版以后才出现的“持重兵权”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呻吟语》里提到粘罕(即完颜宗翰)之死,记述有金朝的《下粘罕诏》:

诏云:“先王制赏罚,赏所以褒有功……不谓持重兵权,阴怀异议。……”



此诏书文字见于《会编》卷一百七十八,又见于明陈汝锜《甘露园短书》卷九、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卷三十四,都写为“持吾重权”。

又是只有袁本《会编》独有的写法,却又出现在光绪十八年现世的《靖康稗史》里。

(二)袁本《会编》出版以后才出现的“信昵”“从乱”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呻吟语》里收入了金天眷二年(1139),金熙宗杀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等人的诏书:

“诏曰:……信昵宵人,……举好从乱……”



此诏书文字见于《会编》卷一百六十六,其他版本都是“昵信”、“乱从”。诏书又见于洪皓《松漠纪闻》,各版也是“昵信”、“乱从”。

又是只有袁本《会编》独有的写法,却又出现在光绪十八年现世的《靖康稗史》里。

(三)错乱的金人姓名

《靖康稗史》之《呻吟语》,一直以来是靖康之辱谣言的重灾区。此书里记述了所谓宋帝牵羊礼,契丹后妃裸身献庙,还暗示金熙宗、金海陵都是宋徽宗的孙子,所以他们两个杀金朝贵族、淫其妻妾女媳是为靖康复仇等。

而《呻吟语》里金朝人名、地名的混乱,以《靖康稗史》编造者的能力,不足以统一,所以他非常取巧,用汇总当时人不同笔记来搪塞。

但即使金人名字译名混乱,在同一本书同一段话里,也不应该出现同一个人的不同译法。

丛编本、笺证本《靖康稗史》之《呻吟语》引《燕人麈》:

“二君践祚,若专为靖康复仇:熙宗杀……蒲芦虎、额鲁观、挞懒、希尹、萧庆辈……海陵继位,族诛吴乞买、粘没喝、撒离喝、阿古乃……兀室、讹鲁观、都阿鲁子孙凡千百人,复纵淫其妻妾、女媳无遗类。奇丑恶辱,自古未闻。”



这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本书的同一段话,前后两行间,同一个金人的名字就不一样了:“额鲁观”其实就是“讹鲁观”,是完颜宗隽的不同写法;“希尹”就是“兀室”,是完颜希尹的不同写法。

真正南宋初的书写者,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只有后世之人对金人姓名并不了解,才会出现这种离奇的写法。



十、《靖康稗史》的成书时间



谢家福(1847-1897),应试更名家树,字绥之,号望炊,又号锐庵,江苏苏州人。谢家福以慈善家闻名于世,曾于光绪初年赴山东救灾,并建立民间慈善机构。他还曾入上海舆图局工作,熟于洋务,出任苏州电报分局总办,又任上海电报总局提调。编著有《欺天乎日记》《齐东日记》《燐血丛钞》《五亩园小志》等,编有《望炊楼丛书》。

《燐血丛钞》主要为太平天国所谓恶行,其书早被太平天国史专家证伪。[31]除《燐血丛钞》和《靖康稗史》之外,谢家福还是号称出自宋末元初遗民所作《烬余录》的最初提供者。《烬余录》同样也是清末编造的伪书,本文不多赘述。

按《谢家福书信集》[32],谢家福曾于光绪十七年(1891),应盛宣怀之邀,在上海参与招商局事务,购入《三朝北盟会编》《守山阁丛书》(含《大金吊伐录》)《十万卷楼丛书》(含《靖康要录》)等书籍。第二年,他将稗史的抄录本送给丁丙,则可推测《靖康稗史》成书时间当在光绪十七年。


自从《靖康稗史》现世,在清末民国虽有传播,影响力毕竟有限。然而1988年中华书局出版崔文印《靖康稗史笺证》,列入“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使得此书一跃成为“信史”,被大量学界文章引用。以往可能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核对相关史料,没有意识到此书极有可能是清朝人编写的。本文以《三朝北盟会编》袁祖安本为主要证据,从文献学角度,基本证实了《靖康稗史》并非南宋真实史料,而是清末文人所编,希望对学界正本清源有所助益。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新浪网友仗剑南窗、大意觉迷、鱼之在渊、索拉娜艾莫尔的许多帮助,在此感谢他们。



==========================作者回应分割线================================================




搜了一下发文以来的一些评论,以及最近网友们提到的几个为稗史辩护的理由。
首先,因为稗史里清朝元素太多,即使为它辩护的人也没办法说这书就是纯正宋朝的书。
其次,在去除胡搅蛮缠的理由之外,有好几个人提到版本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后人掺入或修改的可能性——在古籍有原书的情况下,流传过程中确实可能会出现后人的增删改动。
比如有人提到对宋元古籍,到清朝乾隆时期四库馆臣多有改动,那么改动后的古籍即使有清朝元素也不能说就是伪书。

这个疑问在去年就有网友提过,实际上这个疑问是不成立的,因为稗史里的清朝元素不只是单纯的人名、地名是清朝人改动,更有一些只有清朝才有的世情逻辑出现在稗史正文里。清朝人确实改动了不少宋元古籍的文字,但一般只涉及夷狄相关,并不会对普通文字横加干涉。
比如一个女人名字叫“福金”,所以她就应该去当皇子的“福晋”——这是只有清朝才有的逻辑思维,宋金时期是没有的,用清朝人改译说是无法解释的。
其他如“娘娘”“抬”“赵韦氏”等等,都不是宋金时期的用法和概念。

最重要的是,《靖康稗史》不见于历朝书目和文章提及,这个漏洞很大,谢家福用海外传播堵上了:按谢家福设定,稗史在南宋初就只有上半部,南宋末年才最终成书,宋末元初就传到朝鲜,到清末从日本回流中国,被谢家福得到。
清末确实有一些在中国失传的古籍从海外回流,谢家福给出的稗史传播路线,忽悠清末的人确实是足够了。

但这样一来,也堵住了以后世增补、掺入为由的辩解路径。毕竟宋末元初就传到海外了啊,清末回传中国的肯定是宋朝原文才对啊。

再有,就是有网友提到稗史和《会编》光绪四年袁祖安本即使有共同文字,也可能是有个共同的源头,而不是稗史抄袭会编。
这种思路不独童贯网友,我看到S1也有网友这么想:
“这文章查书挺仔细的,但是论证方法实在不敢恭维。A古书的部分用字与B古书一样,最起码的解释就有4种:A是抄的B;B是抄的A;AB都是抄的另外一种书C;A本来和B不一样,在流传过程中参考B修订过。同时不同的文字段落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情况。二话不说就默认A抄B,是典型的自我循环论证。古书辨伪的难点就在于纯靠文字比较是很难论证出是谁抄谁的。这点不但作者这样的业余历史研究者会犯错,连专业的研究学者也难以避免陷入自我循环论证的窠臼。。”见图1截图

我在S1的号早就找不到了,无法回应,不过之前回应过童贯网友了,那么再回答一下,同时也算对这种说法的统一回应。如果有S1网友,麻烦帮忙搬运一下:(其实文章里都写了,大概是没写得太清楚?)
这种质疑,就是对《会编》版本不了解,同时没有认真看过《稗史》全文,同时也忽略了谢家福设定的稗史流传过程。
我的文章里说了,《会编》袁本独有的编辑手法和错别字写法,又见于稗史。这是稗史抄会编袁本的证据。
光绪十八年(1892)现世的《靖康稗史》,有多处文字与《三朝北盟会编》光绪四年(1878)袁祖安本高度雷同。
而《会编》袁本在所有《会编》系统里是非常特殊的一版,《会编》卷20收入的《宣和乙巳行程录》,所有明清抄本都从第二程开始,缺失第一程,同时具体行程颠倒错漏。且各版都一样,是整个《会编》传抄过程中很早就缺漏的地方。光绪四年袁祖安本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就从某一版《大金国志》抄录补充,使得行程部分看起来比较完整。
《会编》光绪四年本卷20,内容包括原本《会编》就有的出使人员名单、礼物清单,后边的实际行程,则融汇了《大金国志》卷40的《许奉使行程录》。

傅斯年图书馆藏有一种《会编》,注:
“此本當為刊版前之樣稿,內有朱墨校語,並有抄繕格式,文字與清光緒四年越東集印本為近。”
我翻了几卷,确实就是光绪四年袁祖安本印刷前的校对稿本之一。
在此校对稿的卷20,随行名单:
“都辖一……习驭直二……仪鸾司一”
错为:
“都辐一……习驭司二……鸾仪司一”
注意“都辐”是底稿就写错了,校对也没看出来。
而“习驭司二”下方有“习御直”三字,推测可能是之前某个校对稿改正“习驭司”,但被抄写的人误以为是连在“习驭司”下方的字,又被这一次校对的人看出来,删掉了。
“仪鸾司”本来是正确写法,但此次校对的人改成错误的了。
而这三处错误,全都见于正式出版后的《会编》,又见于光绪十八年现世的《靖康稗史》。
见图2,黑、红两色都是校对人改动。

而具体行程部分,《会编》各版都是从“第二程”开始的:
“第二程至涿州古郡……”
再看此校对稿:
“漏第一程,取(以?)《大金国志》补入。”
见图3

《大金国志》版此行程录第一程:
“第一程,自雄州六十里至新城县……河阔止十数丈,【南宋】与契丹以此为界。”

这个“南宋与契丹以此为界”,绝对不可能是行程录原版文字,《大金国志》成书于元朝,将这里改成“南宋”是正常的,但无论是南宋的《会编》,还是号称当时人写当时事的《靖康稗史》,此处都不可能写“南宋”。
光绪四年袁祖安本《会编》的校对编辑从《大金国志》补入,充分尊重了《大金国志》的原文。而这个“南宋”又被号称当时人写当时事的《靖康稗史》直接抄走。
这个《会编》光绪四年袁祖安本的校对稿的发现,则《会编》袁祖安本的文字编辑,此链条已经完整,那么《靖康稗史》必然出自《会编》光绪四年本之后,再无任何疑惑。

所以网友质疑的“AB都是抄的另外一种书C;A本来和B不一样,在流传过程中参考B修订过。”
这是不存在,因为并没有早于《会编》袁祖安本的所谓“原本”。
同时网友质疑的“A是抄的B;B是抄的A;”,从两书的出现时间来看,只能是光绪十八年的书抄光绪四年的书,而不可能反过来。

理清楚时间线,理清楚《会编》版本,就不会有这种疑惑了。

我觉得这个说得挺清楚的了……也可能我对《靖康稗史》流传过程写得比较简略吧……至于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就不可信的,这种就不用理了[允悲]……

再用@仗剑南窗 的回复当个结论:
“谢家福炮制的《稗史》海外孤传数百年,晚清才从东洋回流的所谓传播史,其初衷可能是为了堵住该书长期未被公私书目记载的质疑(否则不易瞒过丁丙这样的藏书大家);但另一方面也堵住了以后世增补、掺入为由的辩解路径;谢氏的这路古董家数,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民国大师们到底编了多少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必岳飞这个人也是清朝编出来的

毕竟岳飞写了靖康耻犹未雪

评分

参与人数 7战斗力 -11 收起 理由
Siegfried82 -2
星の守 -2 上来就yygq,傻逼吧
DNA21 -2 思路广
人间失格 -2 认真讨论会死?
狄一琛2019 -1 迷惑发言
傲慢的空想家X -1
关二爷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后炮一下,我一直觉得牵羊礼和**公主很像那个时代的文青ntr黄文yy。金人是兽人族,公主就是公主,牵羊礼就是逼苦主看兽人打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到底是有多少奇葩爱编故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一下,这本书有没有,有,现在流传的是假的,真本已经失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rocessed 于 2024-2-21 13:28 编辑
落墨无忧 发表于 2024-2-21 13:20
清末到底是有多少奇葩爱编故事啊

编故事这个传统技能人民群众从来没丢啊,明朝关于朱元璋什么文字狱庆功楼赐蒸鹅段子都是各种人写书聊天嗨了整出来的,清初也有陈圆圆董小宛孝庄太后各种段子

清末的一个问题是印刷技术实在是太发达了,制造了大量的史料仅凭史学家根本不可能一本本辨析,所以就泥沙俱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牵羊礼这事我信是清末编的。
主要是这种消解皇帝神圣性的桥段,就算是真的也不可能流传下来。
不止宋朝修史会删,金自己都不见得会记下来。
就算都记了,到明时传统皇权重立,也会改的。毕竟皇帝这个神位是一脉相承的。
清末这个皇权衰落的时间编的很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猫踏飞燕 发表于 2024-2-21 13:14
想必岳飞这个人也是清朝编出来的

毕竟岳飞写了靖康耻犹未雪

关于靖康的史料很多。这篇文章并不是说靖康是伪史,而是说《靖康稗史》等出自谢家福的一系列野史是伪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nanonya2 发表于 2024-2-21 13:41
关于靖康的史料很多。这篇文章并不是说靖康是伪史,而是说《靖康稗史》等出自谢家福的一系列野史是伪书。 ...

所以你就当我在骂**标题党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朋友之间有个牵羊游戏...
如果开个游乐园给这个游戏写上牵羊礼的背景.......
应该怎么形容这个事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谢里面一群新浪网友的文章啧啧,闹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时就有很多人编徽钦二宗的小作文了吧,辽宋金都巴不得他俩就地火化,实在是有点不招人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作者的微博 https://weibo.com/u/1405831044
这个作者不是专业历史学者, 是个本科学历史的业余历史研究者.  我想普通人应该没有对应的史学知识对这种文章的靠谱程度做判别, 也就只能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wk199388 发表于 2024-2-21 14:09
找到了作者的微博 https://weibo.com/u/1405831044
这个作者不是专业历史学者, 是个本科学历史的业余历史研 ...

这个文章写出来如果坐实,相当于说1988年之后对靖康之变的相当一部分研究就被掘了根了

一般网友还是当个乐子看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Processed 发表于 2024-2-21 14:13
这个文章写出来如果坐实,相当于说1988年之后对靖康之变的相当一部分研究就被掘了根了

一般网友 ...

这个文章内容我看了,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有些以前认为的定论可能是要洗牌重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这位作者说有一些研究者私下对她表示同意,但因为学校缘故不太好公开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伊头鬼作 发表于 2024-2-21 13:13
清末民国大师们到底编了多少东西

首先,现在很多所谓传统习俗都是清末民初时现场编的,或者说当时生产力水平上来后人们整出来的,很多所谓名菜都没有百年历史。包括蜀山仙侠或者驱鬼道术那些东西都是清末整的,包括除夕的过法真正在中国流行都快抗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wzm96816 发表于 2024-2-21 14:50
首先,现在很多所谓传统习俗都是清末民初时现场编的,或者说当时生产力水平上来后人们整出来的,很多所谓 ...

这个不要紧,传统只要两代人就能形成,超过一百年直接化身成雷打不动的祖宗之法

古代史料里一些人物演说:“我高祖昔日如何如何,劝君莫变古训”,结果你去查一下发现他那高祖可能也就六七十年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wk199388 发表于 2024-2-21 14:09
找到了作者的微博 https://weibo.com/u/1405831044
这个作者不是专业历史学者, 是个本科学历史的业余历史研 ...

这个作者的微博去年亲王转过,在那之后关注了差不多一年,期间就这个问题陆续发过很多考据,各种证据因为太琐碎了所以顶楼的文章里其实只提到了一小部分,综合已知的信息原文的结论基本上可以实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墨无忧 发表于 2024-2-21 13:20
清末到底是有多少奇葩爱编故事啊

可能是革命党想激起民众的反清精神,所以编了很多故事,一些元朝实际上不存在的政策也出自那段时间的故事性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境 发表于 2024-2-21 13:19
马后炮一下,我一直觉得牵羊礼和**公主很像那个时代的文青ntr黄文yy。金人是兽人族,公主就是公主,牵羊礼 ...

是的,一看就是小黄文套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之前啥岳飞牵羊的手游是不是可以恢复名誉了(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猫踏飞燕 发表于 2024-2-21 13:14
想必岳飞这个人也是清朝编出来的

毕竟岳飞写了靖康耻犹未雪

合着你觉得靖康耻这三个字指的是皇帝老婆被牵羊了?
没了小黄文情节这就不是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肥胖的道奇兔 发表于 2024-2-21 15:03
可能是革命党想激起民众的反清精神,所以编了很多故事,一些元朝实际上不存在的政策也出自那段时间的故事 ...

这种JM故事就是为了满足XP的,谁会为了绿毛龟激发反抗精神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猫?魔铃 发表于 2024-2-21 15:09
合着你觉得靖康耻这三个字指的是皇帝老婆被牵羊了?
没了小黄文情节这就不是耻了? ...

天街踏尽公卿骨是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肥胖的道奇兔 发表于 2024-2-21 15:03
可能是革命党想激起民众的反清精神,所以编了很多故事,一些元朝实际上不存在的政策也出自那段时间的故事 ...

清朝印刷术大发展,让很多本来荒诞不经的稗官野史流传了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别管真不真,你就说野不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引王大观《行程录》也有掺杂了伪书内容的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月前看过她在网上发的,现在作为学术文章发出来了。看论证过程感觉这书是假的不能再假

----发送自 HUAWEI CET-AL00,Android 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猫?魔铃 发表于 2024-2-21 15:09
合着你觉得靖康耻这三个字指的是皇帝老婆被牵羊了?
没了小黄文情节这就不是耻了? ...

这么说吧,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逃,金帛子女皆归回纥······也没宋这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说到这个又想起著名的《心史》也是一直有人怀疑是伪书,还是多琢磨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全家都给虏了是事实,干了什么那就自由心证吧,没那么重要。


—— 来自 OPPO PEDM00,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顺元朝有初夜权也是编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查书挺仔细的,但是论证方法实在不敢恭维。A古书的部分用字与B古书一样,最起码的解释就有4种:A是抄的B;B是抄的A;AB都是抄的另外一种书C;A本来和B不一样,在流传过程中参考B修订过。同时不同的文字段落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情况。二话不说就默认A抄B,是典型的自我循环论证。古书辨伪的难点就在于纯靠文字比较是很难论证出是谁抄谁的。这点不但作者这样的业余历史研究者会犯错,连专业的研究学者也难以避免陷入自我循环论证的窠臼。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光的彼端 + 1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猫踏飞燕 发表于 2024-2-21 16:06
这么说吧,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逃,金帛子女皆归回纥······也没宋这样啊 ...

神经病。说的是不是伪书伪史搁这儿谈论宋朝政权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猫踏飞燕 发表于 2024-2-21 13:14
想必岳飞这个人也是清朝编出来的

毕竟岳飞写了靖康耻犹未雪

满江红确实有人考证是明人伪托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造花痴 发表于 2024-2-21 18:48
满江红确实有人考证是明人伪托之作

你们干脆长城说是俄罗斯人修的防关外中国人的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造花痴 发表于 2024-2-21 18:48
满江红确实有人考证是明人伪托之作

那是,毕竟在那些人看来红楼梦也是明人写的,反正所有问题一转明清就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1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论证过程感觉没有文献学功底,不像是专业研究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5-21 23:58 , Processed in 0.30248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