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e1st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哈扎马

[生活] 论坛有多少人接受为社会奉献的英雄和人渣 最终结局都一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31 1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巨魔型美羽 于 2023-1-31 16:37 编辑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005406
如果成功者都是坏人,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好人?

这句话不是反问,而是真诚的疑问。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好人会有好报,但这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不仅如此,现在心理学家们搞了一系列最新的研究表明,得了“好报”的人,大多不是“好人”。

我们有时候会在决策中面临两个方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和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方向。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人,你应该怎么选呢?



高效能人士的一个习惯

我最近看网上流传一篇文章《一到思考题》[1],其中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困境:假设你发现自己的上司**,你应该怎么做。

作者曹莉莉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员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贪污这个动作,你大概唯一能做的就是明哲保身详装不知,因为你就算想举报都没证据。

而如果你是秘书或者助理这种核心人员,首先你千万别跟着一起贪,否则将来东窗事发你就是第一个背黑锅的人;其次你也别立即举报,否则别的领导就不敢再用你。你应该“想方设法私下劝阻领导,让他悬崖勒马。如果他一意孤行,再辞职。”

这个答案既对得起自己的工作本分,又保全了自己的道德,非常完美。

可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曹莉莉说的是如果你想继续当个普通人,你应该这么这么办。可是如果你不满足于当个普通人,想要当领导呢?

我们看看现在这些身居高位的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上司。第一,他们既然能混到高位,就不可能永远接触不到核心证据。第二,他们当初的上司不可能愚蠢到本来想贪污听他们劝几句就悬崖勒马的程度。第三,他们既然今天还在干,显然当初就没有辞职!

所以最合理的推断是,这些人认为水至清则无鱼,选择明明手里有证据也不举报,甚至可能跟着一起贪。

同流合污当然有风险,但有风险才有机会。置身事外当然安全,可是这也意味着别人不带你玩。我们不得不在各种风险和利益计算中患得患失,一点都不潇洒。有多少正义之士一看社会是这么个局面,索性懒得再算,退出江湖不玩了。

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租古龙小说看。有一次在一本《圆月弯刀》中看到一句话,不知激起了哪位少年心中的热血,被重重地画了下划线:“他一定要从正途中出人头地”。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从正途中出人头地呢?

像这样的问题读古龙没用……得读一本更畅销的书 —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的一个最关键思想,也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二个习惯,是以原则为重心去做事。

柯维说你得有一种使命感,给自己的人生找个愿景和方向。这种愿景不是什么成功了之后去找个岛退休之类,而是个人的最终期许和价值观这种比较高级的东西,比如改变世界 — 或者说,将来盖棺论定时你希望获得什么评价。你应该根据这个使命感给自己设定一套宪法般的原则,时刻谨记在心,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这个愿景。

以金钱为重心、以享乐为重心、以名利为重心,或者以工作为重心、以家庭为重心,这些都不如以“原则”为重心。

柯维举了个例子。比如你约好了晚上跟老婆去看演出,老板突然打电话让你回公司加班。以工作为重心的人会选择加班,以家庭为重心的人会选择继续陪老婆。而以原则为重心的人则会通盘考虑,不受任何冲动的影响,不管做出什么选择都是从使命感 — 或者说义务 — 出发的主动决定。一个以工作为重心的人决定回去加班可能是为了自己升职或者为了把同事中的竞争对手比下去,而一个以原则为重心的人如果决定回去加班,则是真心为公司着想。

一个以原则为重心的人遇到上司贪污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他的出发点肯定跟我们之前那些算计完全不同:他也许会为公司甚至为国家着想,而不会纯粹研究怎么办才对自己有利。

如此说来,高效能人士做事跟一般蝇营狗苟的小人物完全不同,光明正大,充满道德责任感,真是令人仰慕。

唯一的问题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1989年出版的书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却缺少学术研究的支持。今天的人写任何一本类似的书如果不带点科研证据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那么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有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说按照高效能人士的这个习惯,从正途去做事,就能出人头地呢?

没有。



谁更自私?

“儒商”冯仑曾经去香港跟李嘉诚吃了一顿饭,被对方平易近人的态度所倾倒,回来特意写了一篇文章[2]。冯仑说李嘉诚居然在电梯口等着迎接众人,吃饭、照相都用抽签排序,这样“尊重在场的每一个人”,连中间演讲的题目都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充分体现了他“钱以外的软实力”。

这故事并不令人震惊。人们普遍相信真正的精英都是这样和蔼可亲甚至仙风道骨,他们的成功根本不是靠投机钻营,而是靠正大光明的软实力。人们甚至认为精英的思维方式都跟普通人有本质区别,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诸如“穷人宽容自己,富人宽容别人[3]”这样的正能量故事。

可是光听故事不行,还得看研究。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4]中,心理学家 Paul K. Piff 和合作者一共做了七项研究。这些研究都表明,富人和所谓上流社会的道德水准不但不比普通人高,而且比普通人低。

在头两项研究中,研究者在旧金山湾区的一条过马路人行道边和一个十字路口观察了过往的数百辆车。在这两个没有红绿灯只有交通标志的地方,加州法律规定车必须让行人,十字路口上后到的车必须让先到的车。那么哪些车会老老实实停下来礼让,哪些车会能抢就抢呢?研究者把车按豪华程度分为五等,结果是最低等的车在两项研究中都是最遵守规则的,而最高等的车在两项研究中都是最不守规则的。排除驾车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结论仍然非常明显:开好车的人表现得更差。

第三项研究招募了一百多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做受试者,先调查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给他们讲述了八种日常生活中的不道德表现,然后问他们,你有没有可能做出同样的事情。这八件事并非专门针对富人设计,在我看来普通人更容易遇到:比如在餐馆打工偷吃东西、把学校的打印纸拿回家、买咖啡被多找了钱不还等等。结果,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更容易做这些不道德的事。

剩下的几项研究发现,越是“上层社会”的受试者,越认为贪婪和自私是好的,认为在工作面试时说谎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们真的在实验中为了赢得奖品而作弊。不但如此,哪怕仅仅被研究者进行心理影响而“觉得自己属于上层社会”,受试者都变得更容易偷东西。

怎么理解这些研究?一个解读是富人之所以道德水准低,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们。普通人资源有限,必须彼此依赖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特别看重自己的形象不敢做不道德的事。而富人有充分的资源可以保持独立性,他们不需要别人关心也没有必要关心别人。比如有研究发现[5]在与陌生人的交往实验中,越是富人,表现出来对对方的关注和互动就越少。

这等于说富有会导致不道德。2015年一项最新研究[6]有类似的发现,实验表明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人群如果作弊,主要是为了自己,而普通人如果作弊,很多是为了别人。更进一步,仅仅在实验中赋予受试者某种权力,他们也会立即变成自私的人,开始为自己而作弊。

另一个可能性则是正因为他们不道德,他们才成为了富人。前面说过Piff 等人的研究发现富人对贪婪的态度跟普通人有本质区别,他们做事更多地是以自私自利为驱动的。Piff在论文中甚至认为这种越不道德的人越容易获得更多财富的机制是自我延续的,并且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大。

不管怎么解读,研究者们公认一个事实: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群比普通人更自私。

潘石屹给哈佛捐款,张磊给耶鲁捐款,在国人中都引起过激烈批评,说你们有钱为什么不捐给中国的大学?为什么不捐给希望工程?

因为只有普通人才会捐款给希望工程。《大西洋月刊》报道[7],2011年美国收入最低的这20%的人群总共捐出了自己财产的3.2%;而收入最高的20%的人群则只捐了1.3%。在2012年前50笔最大的捐款中,没有一项是为了社会服务和贫困问题的。富人的捐款都去哪了?最大的赢家是精英大学和博物馆。

富人更自私。往更深一层解读,那就是普通人捐款是因为他们产生了同情心,而富人捐款则有很强的自利目的。普通人更容易从同理心角度出发采取行动,而上层社会则更习惯赤裸裸的利益计算。



公平世界假设

我看遍这些研究,没有找到一篇论文说执行了“以原则为重心”这种高效能习惯对人们升职、加薪或者取得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好处。我也没有发现任何研究能证明“做个有道德的人”对取得这些成功有好处。

一个整天坑蒙拐骗一点都不靠谱的人当然不可能取得成功。但是一个只知道无私奉献的人也未必能混好。最终更容易成功的也许是那些表面上很能与人合作,实则非常自私,甚至偶尔欺骗的人。

这非常违反常识。难道说好人没好报吗?我赞成做好人,但是好人需要正确的世界观。

作为好人,就算不信什么宗教意义上的因果报应,我们也通常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做了好事有很大可能性会得到回报,别人做了坏事也有很大可能性会受到惩罚 — 换句话说,我们认为世界是公平的。但这恰恰是个错误的世界观。事实上,心理学家甚至对这个错误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公平世界假设”(just-world hypothesis,也叫 just-world fallacy)。

世界其实并不公平,公平只是小说电影给我们的幻觉,因为我们喜欢公平。

在 Jeffrey Pfeffer 的 Power: Why Some People Have It—and Others Don't 一书中,作者提出,相信公平世界假设对你有三个害处:

1. 你不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学到东西。有人靠不择手段成功了,你很不喜欢,所以你就不愿意跟他学,你就学不到更多经验。其实这个人值不值得学习,跟你喜不喜欢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2. 你以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你会低估世界上发生的坏事。你会发现你想做成一点事非常难,感觉别人整天跟你作对。

3. 更有甚者,你会认为取得成就的人必有长处,失败的人必有可恨之处。而这完全错误!人们错误地看成功者身上什么都是优点,看失败者身上什么都是缺点。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在这个世界成功?Pfeffer 这本书可不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他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Pfeffer在书中第一章就列举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一个人能不能获得权力,能不能得到升职,他的工作业绩是一个不重要的因素。业绩好坏,对CEO,公共事务领导人,学校校长,政府官员等能不能保住职位影响非常小,对普通员工能不能升职影响非常小。

第二,决定你升职的最重要因素,是你跟上级的关系。想搞好跟上级的关系,Pfeffer讲了三招:在上级面前吹捧自己,充分领会上级意图,以及对上级阿谀奉承。

而且他说的是在美国做的研究,根本没提中国,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如此。

做好人感觉很好,但是做好人是普通人思维。其实从经济学角度,你应该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意味着你应该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做事,而不是“好人”。

那么好人当何以自处呢?如果我非得做个好人,难道我就应该被世界淘汰?

那不至于!因为也没有证据表明做好人有什么坏处。



康德式任性

现在在有了正确世界观的情况下,我们来分析一下做好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什么好处。

以原则为重心是柯维说的第二个习惯,而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叫做“积极主动”。这个习惯,其实是道德的关键。

如果因为领导宣布“谁今晚加班就给谁发奖金”,你为了拿这个奖金而选择加班,你就不是积极主动,而是消极被动 — 外界怎么刺激,你就怎么反应。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行动,显得没有自由意志,跟奴隶或者细菌没区别。

如果你做得更高级一点,在根本没有奖金政策的情况下“主动”加班,以期获得老板的好感,你是不是就算积极主动了呢?也不算。因为你加班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为了自身利益,你仍然是在对物质刺激做出反应。

真正的积极主动,是你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身,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左右。你的自由意志独立于外界限制,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你有选择何回应的自由和能力。

柯维没有明说,但他说的这一套积极主动,其实就是康德哲学的道德观。

康德说如果因为什么利益上的好处,或者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甚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同情心而去做一件事,这都不是真正的道德,你都不是真正自由的。只有当你纯粹是出于责任和义务去做这件事,你才是真正自由的,这才是真正的道德。

康德哲学博大精深我们很难完全领会,但单就这一点已经足够说服我们为什么要做个好人了。

我可以再重复一遍:我调研了很多研究,而没有发现任何论文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对取得世俗成功有好处。事实上我看到不止一篇文章直接说道德对世俗成功没啥好处[8]。

为什么要做个有道德的人?因为我不做任何人、任何东西、或者任何感情的奴隶,我想做一个主人。

除了对世界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成功方式。这就是你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量,冒了别人不敢冒的风险,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和代价,去做一件事。你敢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你精心计算过成功概率,而是出于自己所信奉的某种原则和责任感,认为这件事应该做。

换句话说,你做这件事纯粹是出于任性。而康德认为,只有出于任性 — 也就是自由意志 — 而去做一件事,才是真正的自由选择。

所以“任性”其实是个好词。小孩的任性不是真任性,因为他不是自由的,他只是自己欲望的奴隶。像康德和柯维说的这样高效能任性,才是真任性。

这么做没啥好处。而根据康德学说,没好处就对了,真有好处就不叫任性了。

为了给本文找点正能量,我们还是能发现这么做其实有一个好处:自己会感到非常骄傲。如果你看见一个年轻人卑躬屈膝地跟他的上级说话,你心中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你感觉你不仅比这个年轻人优越,而且比他的上级优越。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那个问题:如果领导**,你应该怎么办?现实世界中遇到类似情况只能根据具体局面的细节做出具体选择,我们无法就一个抽象问题给出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给一个答题的角度:奴隶还是主人。

康德是个非常死板的人,他认为不能把任何人当工具,所以不能欺骗任何人,所以他面临这样局面的话可能没有更多选择。不过我道德修养没那么高,我认为有些人只配被当做工具。所以我建议不管你是选择做奴隶还是做主人,都可能根据情况决定暂时同流合污,或者忍不了直接反戈一击,遭遇的结果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但这两种角度的内心骄傲程度完全不同[9]。
[1]
一道思考题_乐读网
[2] 冯仑:李嘉诚如何请人吃饭
李嘉诚如何请人吃饭:抽号排位置 每桌都坐一坐
[3]
穷人宽容自己,富人宽容别人
[4] 这个研究的论文是Paul K. Piff et al., Higher social class predicts increased unethical behavior,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2 Mar 13; 109(11): 4086–4091. 一个报道见
Shame on the Rich
[5] Rich People Just Care Less By Daniel Goleman, October 5, 2013
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2013/10/05/rich-people-just-care-less/
[6] 报道在
The powerful cheat for themselves, the powerless cheat for others
论文在
http://psycnet.apa.org/?&fa=main.doiLanding&doi=10.1037/pspi0000008
[7]http://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3/04/why-the-rich-dont-give/309254/
[8] 比如这篇经济学论文:Mark D. White, Can homo economicus follow Kant’s categorical imperativ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33 (2004) 89–106.
[9] 当然在康德看来,如果一个人是为了这种所谓的道德优越感而做事,仍然是不自由,也是不道德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战斗力 +3 收起 理由
IRIS虹 + 1 好评加鹅
天祚星 + 1 冬泳怪鸽算不算康德式自由任
FurryBall + 1 有启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FROST1997 发表于 2023-1-31 16:02
这里应该也有这几句话。

所以害怕极端唯物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唯心主义,但是就像我上面说的一样,可能只有脑袋里面进克苏鲁的才会那么极端吧。(看过一个转帖之后,认为人的一生和一团火是没区别的, 是一种不可控但属于既定事实的现象,但是这明显是不合理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ookieTnT 发表于 2023-1-31 16:16
能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

生不能九鼎食,死亦要九鼎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卡帕马 发表于 2023-1-31 16:40
所以害怕极端唯物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唯心主义,但是就像我上面说的一样,可能只有脑袋里面进克苏鲁 ...

确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史册里,在人心里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1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接受啊,前段时间朱永嘉同志不就和常人一般去世了,更不用说他的几位领导了,流动与变化才是人世的常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1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争口气
换句话说要念头通达,心情愉快:比如坚持了一贯的原则,事后想着就很舒服;一时想帮别人所以就出手,这就是爽;仇不过夜冲动作恶,不被抓就更爽。
只要不违背本心不后悔,做好事和做坏事都念头通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认为对社会没用的人渣可以直接扔去做最底层的和普通人接触不到的工作,当然了你说道德上的人渣这种很难搞啦,第一目标是生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还有一段话,是我读了几十年的,就是列传之首的《伯夷列传》。
全篇都是思考,全篇无一废话。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cú)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着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历史学以及人们对历史的兴趣依然存在,就不可能出现“英雄和人渣最终结局都一样”这种事情。死后固然没有来生或者灵魂,但只要那些留下或者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们所铸就的功绩能留存,历史就能给予他们应得的不朽,这是历史的正义。虽然这份不朽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学习历史的人不断地和遗忘与歪曲斗争。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哈扎马 + 1 多少被不可能和历史的正义治好了一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2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怎么活的过程当然比死重要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死平等,你接不接受不重要,因为不看你怎么想,而看你怎么做。  但凡我做的好事能影响到一个人,帮到了一个人,我觉得这件事就是对的。 甚至少害到人,便是好的,更宏大的事,我做不到,我便不去想,先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1-31 2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天行有道,但选择逆天而行也是个人的自由
即使脆弱如芦苇,也不妨碍它对宇宙的冷漠竖起中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2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扎马 发表于 2023-1-31 15:18
解放后才变成这样的。封建时期同样不是在祖先体系中求香火就是在佛教体系中求来世,昨天讨论的说岳也是民 ...

中国古代这种程度的来世信仰比西方还是有点距离,更更不用说跟印度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就接受了。

早晚反这段子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了吧。起码九十年代就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球2有句台词说的也不错,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0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裸猿技术水平太拉了,脑子也没吃透,物理也没吃透,你这个忽悠水平很难让人相信点啥你说灵魂也好来世也好一个站得住的论据都没有,那你说人死后能是个什么样,我肯定觉得啥也不剩了呀,不过我还是挺希望能剩点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看回复风格大概也能清楚了,还是一个客观环境变不了,也还得活在当下的思路,不管再怎么主张兽性的好处或者说在极端环境,道德的劣势,在现实谈论的人本身还没到真有两头牛的时候,肯定还是往现今普世价值发散。
虽然我觉得,即使不算上数字生命与本体是两个个体,这种能不能算得上真正复制要打问号的形式,谈对死后的观点意义不大,不管是无私自私的人都要考虑下,假如是上传意识,那才有实质冲突。这种设置本身就是为主题垫脚才如此处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kpig 于 2023-2-1 14:23 编辑

结局之所以为结局,就是因为不到结局为止你不会知道自己的结局是什么。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意义不大,换一个问法就是,做好人的利益是否值得。
那答案其实也就是有时候值得,有时候不值。
起码就现实我看到的来说,一个人的善恶除去涉及到极端情况外,并不真的影响其整体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看你是否认同某种价值观,再看你是否认同自己代入这种价值观下的具体场景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生活中往往这两者是完全相反的,无法作价值甚至道德量化,一旦利用极端条件假设顿时就站不住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2-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受,然后拒绝做皓财。无论是哪一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2-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ookieTnT 发表于 2023-1-31 16:16
能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

”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某老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不能接受的,选择你相信的东西,然后愿意为它付出代价,其他的结局也好名声也罢与我何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结局确实是大家都死了,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1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成中国英雄和美国人渣大概就不会这么多人无所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沪ICP备1302023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4909号

GMT+8, 2023-3-30 14:00 , Processed in 0.05518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