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e1st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05|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在北极圈放牧驯鹿的男人和女人…还有天然气 (亚马尔游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须关怀 于 2024-3-9 09:01 编辑

在北极圈放牧驯鹿的男人和女人…还有天然气:论一个INTP如何在亚马尔涅涅茨当雪溜子

点进这篇散记的坛友可能会很好奇亚马尔涅涅茨是个啥鬼地方,实话讲,其实我自己会对跑去这里旅游一样感到很是意外。虽然作为一个地理及文化爱好者,我长久以来一直希望能亲历那些遥远文化的生活,但确实也是在种种条件机缘下(真的是各种巧合),2024的冬天我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我外出探访的目的地。13天的旅程下来,只能说此行不虚,而且人的因素远远超脱了自然的因素,人,的确才是一切的灵魂。

题外话这么多,首先还是讲讲这到底是哪吧。

关心国际局势的朋友可能还记得,2017年,普京亲自到场宣布一个中俄欧合作的北极圈内最大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完工运行。这个地方在哪里呢?请看地图:

没错,这个项目就是萨别塔天然气项目,乃是北极圈内最靠北(高达北纬71.2度)也是最大的天然气液化项目,而作为合资方之一(其他股东还有Gazprom和道达尔),我国也从这里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供应。现在如果你打开全球货船地图,还能看到有LNG船在这附近装货。
那朋友们可能会问了,这萨别塔项目跟我去那里晃荡有什么关系?其实很简单,萨别塔项目让我第一次认真去了解这块俄罗斯天然气最富集的地区,也就是萨别塔所在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州。没有天然气的话,这真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请再看地图(红线内):
红线内就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州(Ямало-Ненецкийавтономный округ),乃是处于北冰洋沿岸(喀拉海)的土地,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虽然冬季可到零下60度,但是,依然比更往东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州北部、萨哈林共和国北部、楚科奇等等地区要暖和),在7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里总人口仅约55万(作为对比,我老家四川48万多平方公里面积有8000万人口),但是却蕴藏有全俄超过60%的天然气储量,以及石油等等矿藏。您说,如果不是因为天然气,哪个异乡人会在意这个地方呢?就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北部的土地下,若是没有诺里斯克的大镍矿,那里只会是除了树林和雪没有其他任何东西的荒芜。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就只会有从上上个千年就长居于此,生于斯长于斯亡于斯,远离密集人口的原住民们。没有人,就没有一切,同样是火山,近畿的富士山闻名于世,但勘察加半岛雄伟美丽的克柳切夫火山和克罗诺基火山却乏人问津。

说到原住民,如果你和我一样没事就喜欢看地图研究各地特点,你一定知道有一个所谓极地民族的概念。所谓的极地民族其实就是北极圈及其附近生活的原住民,因为南极是没有常住人口的(即使到了现代,南极科考站的人员也不算常驻,且南极洲也没有主权土地)。全球的极地民族总量仅有百万级,可大致分为欧亚大陆以及北美大陆两大地理单元,其中北美的First Nations主流是因纽特人(以前称呼的爱斯基摩人);而欧亚大陆的极地民族成分就复杂了,从芬兰北部的萨米人到楚科奇自治州的楚科奇人林林总总可以分出十几、几十种。因为耕作农业在这里是一种看不起永久冻土带威力的可笑想法,所以这类极地民族的生活方式大致亦有两种,渔猎(以北美因纽特人为典型)以及游牧(如萨米人和涅涅茨人),极地民族游牧的牲畜绝大部分是驯鹿,因为在极圈的自然环境下几乎没有别的放牧选择。驯鹿不仅是食物来源,还是是衣物来源,是交通雪橇的动力,游牧原住民如涅涅茨居民的生活中因此充满驯鹿元素,其织物绘画等典型装饰图案即是以驯鹿角形状衍生,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州不仅因在此居住的涅涅茨原住民得名,您也会在它的自治区旗和区徽上看到明显的驯鹿元素。
更多的涅涅茨信息可参见wiki的词条以及: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675154


了解到这些后,一个念头冒出来:涅涅茨的游牧生活,难道不是很有意思吗,为什么不去看看呢?

……但这是好多年以前了,那个时候新冠这个名词还没出现呢。要知道,作为一个INTP,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简直不要太正常;难的是,这些想法何时实现。
然而,好多年以后,我竟然真的碰到了一个旅游公司提供原住民联系服务,非常非常偶然在网上看到的。所以我就充满激情地付款,联系好原住民,开始准备旅行用品,顺便学习了一下俄语(最终到达了记住字母表可以念单词,但是不懂什么意思的俄语水平)。
由于亚马尔涅涅茨地区的寒冷天气,我们又会在野外住很多天,所以接待方提供了一个装备列表,准备这些东西对intp来说是个严重的折磨,还好接待方提供了一些免费租用品,不然我可能已经撞墙自杀了。装备列表如下:
1. Synthetic thermal underwear, or merino wool thermalunderwear for upper and lower body. Merino wool is the best as it wicks liquidaway from your body and does not get smelly. Totally synthetic underwear wicksslightly better but gets very smelly after a couple of days. Non-syntheticthermal underwear just keeps sweat next to your body, which makes you freeze nomatter how many layers of fur clothing you have on.
2. Chest-high padded and water-resistant trousers. Theseare ESSENTIAL, as without them wind will blow up under your jacket when sittingon the sledge, rendering it useless.
3. The warmest and tallest boots you can find. A goodexample are Baffin Apex boots rated to-100C but still light enough to movearound in easily. These are warm enough to keep your feet comfortable all dayand tall enough not to let snow inside them.
4. A polartec 300 fleece
5. A warm wool jumper
6. As for jackets - the absolute warmest in the world areCanada Goose's "Snow Mantra" jacket (-70C) and Bask's “Dixon”jacket (-80C). Bask is like the Russian version of Canada goose with clothes ofequal (or perhaps even higher) quality for slightly cheaper prices. Other less expensivejackets include Mountain Hardware's "Absolute Zero" jacket andNorthern Outfitters 'Arctic Parka, but there is a large noticeable differencein warmth between these and the Snow Mantra. Marmot's 8000m jacket is prettyuseless as the slightest prick will pierce it and it will start losing down andtherefore warmth. North Face also makes good jackets.
7. An extremely warm pair of mittens (mittens are MUCHwarmer than gloves) for sledge rides plus another lighter pair of liner glovesyou can change into temporarily for taking photos. Northern Outfitters do thewarmest mittens I have ever tried.
8. A good quality pair of ski goggles that don't get foggedup and affords you some protection from snow glare. This will also help protectyour eyes from the wind when on the snowmobile.
9. Grabbers Warmers chemical toe warmers, hand warmers andfull body warmers.
10. Lots of spare batteries, memory cards and a sparecamera (memory cards and cameras can behave strangely in the cold and batteriesrun down faster).
11. Torch for going out to the toilet at night
12. A money belt or secure pouch for money and passportetc.
13. Sunglasses. These can be very useful on sunny days, whenthe sunlight reflecting off the snow can be very bright.
14. Electrical adaptor. Russia takes the two prongedEuropean plugs.
15. A balaclava, ideally with a raised section above thenose to stop your breath freezing on it when on the snowmobile. The bestexample of this I have ever found is the Klim Arctic balaclava.
16. A sleeping bag rated down to at least 40°C. Marmot, Rab,Bask and Northern Outfitters all make good ones.
17. One set of clothing for the town at the beginning andend of the trip. This does not need to be aswarm as the stuff you wear when youare out in the tundra with the nomads. But whatever you wear when you are withthe nomads will have a very bad smell after the trip. There is a very uniquesmell to clothing that has been in a chum (reindeer fur teepee). It's a mixtureof sweat, smoke and reindeer. You don't notice it when you are in the chum butas soon as you return to town it becomes very noticeable. For this reason, itis nice to have a clean set of clothing to wear in town and on the airplane!
18. A lot of this equipment can be found second-hand onebay, and re-sold again on ebay after the trip if you do not want to keep it.

这里面的snow mantra没有买到所以换成了远征军,不过对方有免费的snowmantra借给我们用。除了列表内的,我们还带了些其他东西,其中有些有用,有些没用。以下是我们准备的部分装备:
最后,2024年1月底,打包好东西,我和我11岁的女儿两个人坐上了成都到莫斯科的飞机。

此处说明一下,实际上,4月份是涅涅茨人迁徙的季节(每天移动30公里左右,持续2个月),这个时候去旅游会更有意思;但是小盆友的寒假可没那么长,所以我们只能选择1月底2月初这个时间。对了,俄罗斯电子签证超好办的,容错率非常高,非常适合我,我办的时候374块钱一周内拿到。
到达谢列梅捷沃机场,已经是傍晚,迎面而来的普希金画像给了我第一份俄罗斯印象(是的我是第一次到俄罗斯)。普希金是我挺喜欢的一位诗人(作为一个李白追星族,确实只能用一般喜欢来评价,况且诗词这东西是最难翻译的),所以第一印象真的不错。
然而出机场后情况就比较糟糕了,酒店的班车居然不接送。所以我带着一大堆行李和跟屁虫在航站楼走了个来回,安检了两遍(笔记本电脑要求通电过检,很麻烦),这个时候火车也不开了,最后在寒风里临时下载了个yandex go(类似于国内的滴滴,关于这个公司的名字我后来还专门研究过)打了个出租去酒店,十多分钟车程收了我1300卢布,也就是100块钱左右。

嗯,酒店旁边的火车站上书aeroexpress几个大字,气氛非常红色。。。


莫斯科的公共交通很发达,乘坐上图这个班次的火车只要550卢布就能花一个小时多一直坐到市中心去甚至一路开到另一个足有七八十公里远位于莫斯科南边的多莫捷多沃(Домодедово)机场。(注:莫斯科有三个国际机场,还有一个西边的维努科沃(Внуково)相对较小)。经朋友补充,还有俩小民用机场开放:茹科夫机场(ZIA)和奥斯塔夫耶沃机场(OSF)。

这天晚上,本次旅途的关键人物一号将第一次出现,而这次出现是一次小小的惊吓。他就是本次旅行的俄方导游,Владислав Кобыляцкий(Vladislav Kobylyatskyi),简称Vlad,后面我会称呼他为伏叔。事实上,当天晚上(21日晚)他并不在莫斯科,我是打电话找到他的,彼时他操着疲惫的声音告诉我他从老板处得知我将会在23日(也就是后天)到达亚马尔涅涅茨的州府萨列哈尔德(салехард),因此会到时候在那里等我。
但是,我跟老板商量好的明明是第二天22日到萨列哈尔德啊!!!
于是我在航站楼里赶紧掏出笔记本电脑给老板发电子邮件,一番焦灼等待后,老板说是伏叔搞错了,这位导游这会儿正在纳迪姆(надым,亚马尔涅涅茨的一个新兴城镇,在萨列哈尔德向东大概三百多公里),由于和莫斯科有三小时时差,实际上那里已经是半夜2点过了。他答应我伏叔明天会到萨城和我接头。于是我又给伏叔发了个短信表示半夜把他吵醒很抱歉,明天见。

总之,到达俄罗斯的第一天,在暂时的惊慌和小小的不安中,我们到机场旁边的cosmos(以前的Radisson)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小盆友很兴奋地在雪地里面蹦跶了一个小时,然后我们又一次打了个车回到机场的B航站楼。这次司机收了我1400卢布(哦对了,我在俄罗斯用的全是现金;因为没有电子支付的卡,而由于金融制裁,一般的信用卡统统都不好使了,建议来俄罗斯的朋友多准备点现金),然而app上显示的是1350。由于I人病犯了,我直接给了1400然后在app上点了举报,嗯。

之后一切顺利。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在办票的地方,俄罗斯大妈级工作人员让我把我的巨大随身背包塞进上机行李大小测试框,我放不进去。她出来在我目瞪口呆的眼光下咣咣两掌就把我的背包拍进去了,然后示意,可以,大小合适,可以上飞机。于是我又废了老大劲把背包**,挂好睡袋离开了俄罗斯特色的办票柜台。

需要表扬,谢列梅捷沃机场的标识已经全部中文化了,但是这个零钱的翻译实在是有点难绷。


可以看到,由于时差,3个小时的飞行后,到达萨城已经是下午4点过了,跨过无边平原上冰冻的河流,迎接我们的是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早早到来的黑夜。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1战斗力 +17 收起 理由
疾鹏 + 2 好评加鹅
WntFlm + 2
棒读 + 2 好评加鹅
stoiorz + 2 有趣
不能曰的秘密 + 1 催更催更
Falrev + 1
TEz + 2
lwflwf + 2
czkt615477 + 1
madbird023 + 1 老哥够猛
凛凛酱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4-2-28 20:38 | 只看该作者
好,赞美游记,我宣布本周是游记大爆发之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
发表于 2024-2-28 20: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2-28 20:50 | 只看该作者
凛凛酱 发表于 2024-02-28 20:38:58
好,赞美游记,我宣布本周是游记大爆发之周。
这很正常,因为刚刚过了年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2-28 20: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去摩尔曼斯克更方便点吧,亚马尔涅涅茨太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20: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图片好像都挂了,求个好用的图床

—— 来自 HUAWEI NOP-AN00, Android 12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2-28 21:05 | 只看该作者
mark留记号,这种极地旅行一直是我向往的,包括俄罗斯远东和堪察加地区的各地,总有一天,会去的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2-28 22: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牛哇牛哇,有钱有时间的话我也每年都出去玩

—— 来自 Xiaomi M2012K11AC,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2-28 23: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2-29 01:1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批图什么时候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2-29 01: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读完前两段已经感觉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2-29 0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旅游贴真是多啊,好像隔着屏幕我也周游了世界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2-29 07:43 | 只看该作者
《美国间谍历险记》里的女主太对我XP了——剧情就是主角去捏捏次的天然气公司卧底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2-29 08: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小众目的地游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2-29 08:20 | 只看该作者
好家伙一二月去极地区域旅游还带着女儿,是什么三铁老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3:53 | 只看该作者
更新了一点,先搬砖,晚上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3:55 | 只看该作者
liupizi 发表于 2024-2-29 08:20
好家伙一二月去极地区域旅游还带着女儿,是什么三铁老父亲

啥是三铁啊?
小盆友强烈要求要去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2-29 14:09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上午刚去南极度蜜月,下午就去北极带女儿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须关怀 于 2024-3-1 17:37 编辑

这里的雪又比莫斯科的要多得多,降落时发动机的喷流把雪粉吹得漫天飞舞,不过这个工况对于俄罗斯人,特别是我们乘坐的亚马尔航空飞行员来说应该没有任何压力。我预期的毛式粗暴降落也没有出现,总的来说,很和平。萨城的机场只有一个登机口和一个出站口,当然,登机廊这种东西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很不幸地上下飞机都得坐车。
摆渡途中我注意到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就是机场停满了大型直升机,据我这种伪军迷的判断应该是mi8和mi17系列。后来询问导游才知道因为亚马尔地区地面通行困难(尤其是翻浆期和冬季,实际上已经占全年的一大半时间了……),很多地方的交通全靠直升机;另外,道路救援和医疗急救等等也得靠它,因为这鬼地方医院一般都远在几百公里外。

成功出站后,我们在候机大厅终于碰到了伏叔:一位体型粗壮但并不是很高(估计1米78左右吧)的典型俄罗斯人,就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是俄罗斯人的宽脸浅发色外貌,他的头发已经发白了,不过五官在年轻时想必是挺帅的。
由于没有征求过别人的意见,所以这里提到的所有人我都不会放照片,最多放打过码的,还请各位原谅
从伏叔的握手力度以及说话的语气上,能感受到这是一位性情直率热情的人。第一印象,很棒。而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位真的就是童嫂无欺的那种,在中国广泛流传的那种刻板印象斯拉夫超人啊……此人的经历简直精彩至极,啊,关于这个在后面会慢慢讲的。

机场外,一位名叫米哈伊尔(简称米沙)的另一位俄罗斯大叔开着一辆白色丰田面包车接我们去酒店。米沙是一位瘦高,带着蒙古人长相痕迹的瘦长脸金发俄罗斯人,不会说英语,因此交流全靠伏叔翻译。公允地说,米沙颜值是远不如伏叔的,但同样是一个热情的人。

机场的外面就是一个极地飞行博物馆,里面放置了很多在极地使用的飞行器。上面炫目的LED灯让我想起了汽配城,以及大唐灯具城。嗯,好消息是,后来我发现整座萨城都是这个手工耿蹦迪风格……稍微没那么五颜六色的就是上面这个城里的大教堂。


从机场到我们入住的“Arctic”酒店大致二十分钟左右。路上居然有佝偻着腰的老太太一个人顶着大雪过在黑夜里马路,与高亮度的崭新城市形成了极度鲜明的对比,不知道她又有些什么故事呢?


酒店设施并不豪华,两层楼没有电梯,但是很干净,前台小姐姐也很可爱。一番交涉后,我们搬进了二楼房间。房间里里的温度高到我立刻脱掉了大部分衣服只剩jumper,然后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温度调节开关,也许,这就是北方吧。酒店里放了很多可以随意借阅的书,文化气息不错,但是我看不懂。

放好东西后,就在arctic的餐厅里吃了一顿相当不错的晚餐,热量管够,菜色大家可以看菜单(包括肉排,包菜,碎米啥的,1200卢布一个人;前面的是早餐和午餐套餐)。考虑到我们正在北极圈上,所有的食品都得运过来,这价格其实也挺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便宜。

吃完饭,伏叔检查了一遍我带来的装备,充分肯定我们准备工作的同时指出我们带的靴子不够劲(很关键!我们后来发现的确得穿伏叔借给我们的这双靴子),衣服和睡袋可能也不够厚。所以又在宾馆的储藏室翻了两双长靴子、两个睡袋和两套衣服出来,明天带好一起上路。

接下来,就是本次旅游的第一个关键节点!没错,你猜对了,我跟伏叔两个人去酒吧开喝了!到了俄罗斯不喝酒这像话吗?

好吧,实际上作为一个i人,让我变e的一种办法就是酒精作用。当然,我也很乐意与导游多聊一聊,这叫深入俄罗斯文化,对不对?所以,吃完饭后我建议伏叔带我们到城里转一转顺便喝点酒,见识一下俄罗斯酒文化。所以我们三个人就穿上厚外套和短靴,踏入了零下二十度的风中(顺带说一句,伏叔后来讲我们是上天保佑的体质,因为我们去这几天亚马尔的温度都特别高……)


小盆友当然是最开心的那个人……

请大家用心体会这饱和度拉满的色彩(蓝色的实际上是冰雕哦)!

萨列哈尔德的守护兽,一只有故事的极地狐狸。

总之四十分钟后,我们三人坐进了当地有名的一家酒馆:ХМЕЛь И СОЛь,也就是“啤酒花和盐”
让我们看看有些什么喝的?

仔细阅读后我感叹道:SO WEAK?

未完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2-29 2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 前排等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2-29 20:58 | 只看该作者
无须关怀 发表于 2024-2-28 20:57
图片好像都挂了,求个好用的图床

—— 来自 HUAWEI NOP-AN00, Android 12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

https://p.sda1.dev
来自https://bbs.saraba1st.com/2b/thread-1902560-1-1.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无须关怀 + 1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2-29 21:03 | 只看该作者
很冷门的地方阿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2-29 21:0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地方在新闻里看到过,看地图还以为是什么苦寒之地荒无人烟的,没想到还挺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2-29 21:28 | 只看该作者
so weak,有点挑衅啊,等一个后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2-29 21:40 | 只看该作者
照片为啥大部分都是拉伸的?比例不对,LZ处理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2-29 22:23 | 只看该作者
点赞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3-1 12: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mark

—— 来自 samsung SM-N9860,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2-pl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须关怀 于 2024-3-1 20:03 编辑

(因为主要是聊天内容,这次更新的内容图片会比较少……我保证,从下次更新开始图多。)
您可能会觉得我内心很嚣张,但是现在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去一点,因为一切皆有缘由。事情是这样的,四十分钟前,当我提出门去酒吧喝一杯的时候。
伏叔问我:“你们中国是不是主要喝啤酒呀?”
我:“是,也不是。很多人都喝啤酒,比如青岛人。但是我们一般都是喝白酒的。嗯,白酒,Baijiu,байцзю。a sort of strong spirit。”
伏叔:“How strong?”
Me,“Letme show you.”
这里我要插一句介绍一下,因为我其实是不爱喝酒的,所以除了接待基本都不沾酒精,而我们搞接待基本只有白酒一个选项……一般国内碰到的高度洋酒主要是白兰地和威士忌之类,都是43度左右的,而且喝了头疼,所以周围基本没人喝。所以,我喝的一般还真就是白酒。
于是我摸出手机,找到了到H(啊,相信我,在“猛喝”喝酒会让你难忘的)出差跟人喝酒时拍的白酒照片。
就是这个!草原白酒,俗称草原白,堂堂正正60% vol(人民币15元一瓶,低成本迅速入戏首选)。
V, “Impossible!Really? SIXTY percent?”
Me, ”Yes, there is something evenstronger.”
继续划拉手机,这个,闷倒驴,白色矮瓶装,67%。哦,这个还有70多度的版本。
V, “但我以为你们中国人都喝低度数酒,最高也就十几度吧??“
我,“哦,bro,不是这样的。虽然白酒大部分度数没这么高,但我们常喝的都在50度以上呢。比如,啊,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展示:茅台,五粮液,1573。
V,“尊嘟假嘟……“
我,“请相信中国老铁!“
……
所以,在酒吧里看到这没有一个超过50%的酒,我说一句weak不过分吧?
交流一阵,我从善如流点了伏叔推荐的恰恰(чача),标称47%。一位面容姣好的褐色头发服务员给我们端上一壶无色透明的酒,以及两个大致不到50mL容量(也就是平时说的一两)的杯子。伏叔神秘地让我闻一闻,一股淡淡的葡萄味儿。
“这可是格鲁吉亚的传统高度酒呢。“伏叔说,”你闻的味道是对的,因为这是用葡萄做的。“
“噫,那朱加什维利同志喜欢喝这个嘛?“
“应该喜欢吧。。?“
不管怎么说,现在该喝第一杯了。
询问之下,原来俄罗斯的饮酒风俗是直接一杯干,如果不喝完表示诚意不足。好吧,不能退缩,至少量还没有在国内拎壶冲大对吧……再说,47度的酒不是还没到50度嘛?
碰杯!
“To your health!”伏叔说到。
“To your health!”我重复。
“所以中国人碰杯时说啥?“
“说“干杯!”“(我决定不要教他那些莫名其妙的祝酒词)。
“好!ГанБей!“
“那你们俄罗斯人碰杯的时候说啥呢?“
“За твое здоровье!“
“好复杂……扎特我也!扎达洛……夫耶!“
一口闷下,酒入口反而没什么葡萄味儿了,可以说简直没有味道。刺激性也很弱。啊,原来这就是恰恰吗?
管他呢,给小盆友点了一杯饮料。咱们继续喝下一杯。

“ГанБей!“
“扎特沃耶兹达洛夫耶!
……接下来就是快乐的吹牛逼时间了。
……
……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宾馆的床上,头有点疼,左右环顾发现自己居然洗过澡换了身衣服。找到手机一看,已经第二天九点半了。起身打算上个厕所,然而刚下地就感觉膝盖疼,再一看,左边膝盖上出现了一片半个手掌大的擦伤……
呵……断片了口牙。

经过仔细回忆,结合钱包里的找零和价目表,昨晚大概喝了两斤恰恰,外加六大杯啤酒(一杯大概就是英国的一个pint)。啊,这真是太俄罗斯了!
不过我也对现年53岁的伏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你是这样的斯拉夫超人!

首先,其实伏叔还不是个根正苗红的东斯拉夫人,Кобыляцкий这个姓是一个波兰姓,也就是说他的祖辈应该是从西斯拉夫地区来的。到了他的祖父辈,竟然成了乌克兰地区(大概是顿河流域吧)的哥萨克,在沙皇麾下做一个中层军官。而他的父亲也子承父业,为沙皇效力表现优异;但是到了某一天,这位哥萨克突然想要换一种人生,于是结束了军旅生涯,提前退役,在马里乌波尔安下了家。
你没看错,就是那个马里乌波尔,那个在前年被炸成平地后,又被胶合板大将军重新盖起来的乌克兰滨海城市。那个著名钢铁厂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虽然伏叔出生时苏联还没解体,但他理论上是个乌克兰人。
(插播一句: Шойгу, Герасимов, где, сука, боеприпасы?!!)
继续我们的故事,在马里乌波尔,伏叔的父亲成为了报社的编辑,由于时常抨击政府腐败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也因此,他曾经被神秘电话威胁过,“你有两个孩子,你得看好他们哦?尤其是那个特别喜欢当街溜子的,要当心路上的汽车呀。”
那个街溜子正是伏叔了。斯拉夫超人第一条件满足。
斯拉夫超人的第二条件是啥呢?对了,打仗。伏叔作为一个哥萨克后人,投军简直再正常不过了。1995年,他被派往车臣,在那里,他失去了一位发小Max,得到了脊柱上的一块钢板,复员回家。
I hate war, bro, it’sterrible.”,伏叔原话。
复员后的伏叔,在救援队(据他说他们的驻地一般在消防队的下面那层,专门负责各种紧急救援)工作了接近二十年。他骄傲地告诉我,出于感激,有三个小孩的父母都给小孩取了他的名字。
然后,俄乌冲突爆发了。
他的父母被马里乌波尔当地政府抓进了监狱,伏叔只得卖掉了莫斯科的公寓以及马里乌波尔的房子(已经不值钱了),又借了不少钱,贿赂当地官员救出了父母并在索契买了个小公寓给二老安身。
故乡已成废墟,当年的朋友不知在何方。现在他在莫斯科的建筑修复施工队工作,并接点导游单子赚外快。由此,碰到了我,并在北极圈不醉无归。
这难道不就够了嘛?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对了,还有斯拉夫超人其三。伏叔是个感情充沛的文艺男,除了英语还会点西班牙语和德语,喜爱历史,弹个吉他唱个歌也是不在话下,这一点要到后来才被我充分发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2 收起 理由
fat + 2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3-1 18:52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太大了……感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20:04 | 只看该作者
prattwhitney 发表于 2024-2-29 21:40
照片为啥大部分都是拉伸的?比例不对,LZ处理一下吧……

处理了一部分,我发现论坛附件就行

(更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4-3-2 10:53 | 只看该作者
V叔的经历好丰富,确实符合刻板斯拉夫超人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4-3-3 1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须关怀 于 2024-3-3 10:51 编辑

断联第一天
话说回来,第二天起床后伏叔也没啥动静,于是我就带娃又出去随便转了转,博物馆什么的打算等从野营回来再说。一直磨蹭到11点,终于收到伏叔的短信,啊,看来他也喝多了……
总之好事多磨,我们回宾馆收拾好行李,米沙开着他的丰田面包到门口来接我们,接下来的就该是汽车转雪橇啦。十二点半,四个人坐着车哼着歌,带着行李和几桶汽油,朝着断联之旅出发!
开了半小时后,我发现这条路的质量属实还是不错的,双向两车道硬化路面(当然,路上已经全都是雪了),有护栏,有路牌。开出城的里程牌大概在1300公里的样子,然后就越开越小了。问了一下,原来这条路是从苏尔古特(Сургут,这也是个新兴的石油城市,非常年轻)开始算,一直到萨列哈尔德结束,一共就这一千多公里长。我后来在地图上看了一下,这条路其实绕了一圈,并不是直接近道通往萨列哈尔德的。大概就是地图上这条白线啦,从红箭头到红箭头。
当然,伏叔没少跟我抱怨说政府腐败,修路的钱都被贪了,这路花了多少多少钱,结果过两年就开始不行了。甚至跟我说,大承包商一直宣称在冻土带修路很难,所以成本高路烂很正常。但是有一段的承包商找了个中国施工队修的,结果钱花的少,修得还好。最后导致大承包商面子挂不住,把这个承包商找了个理由抓起来给判进监狱去了云云。
啊?这真不是段子吗?怎么中国现在开始在俄罗斯享受意林的“外国”待遇了?

对了,这两位斯拉夫大哥在前排都不系安全带的。我看了下时速表,嗯,雪地里面开80km/h……不过这好象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出城后开了一个小时,路上一共就遇到6辆车,想车祸都难。
哦对了,城外不远我们遇到了这种雪地专用大脚车,伏叔带小盆友专门下来拍了个照。
大概开了不到一小时的时候,手机的信号就消失了,不过我在出发前就知道会这样,毕竟是断联之旅嘛,后面的6天我们都将与世隔绝。然而当我百无聊赖看着窗外的时候,发现我家小盆友居然在她手机上预先下载了一大堆视频为此做好了准备在车上看,妈的,你怎么不早说,我怎么妹想到……??


至于风景,我在这里放一个gif,从结冰的车窗上擦了个洞拍的,大概就是这样,绝大部分东西只有树和雪。有意思的是,路上还是能看到不少电线塔之类的现代造物,偶尔路边也有正在吊装的气井配套设施。可见,油气开发只要有利可图,再寒冷的温度也不是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又开了三个小时,具体过程就略过吧,中间伏叔大概还睡了俩小时,我和米沙语言不通,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三个小时里,天色迅速暗下去了。所谓无巧不成书,大概开到下午四点的时候,我跟醒过来的伏叔在车上探讨为什么莫斯科的人如此冷漠而亚马尔人就非常热情的话题;这个疑问是伏叔提出的,我认为,北方区域人少,环境恶劣,你不帮人就没有人帮了,下次你遇到事情也没有人帮你;而在莫斯科到处都是人,你不帮可能有的是人帮。刚说到这,前面偶遇一台清雪车,我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正看照片呢,超过清雪车就发现路边停了台车,有人在车外招手。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我们停下车问他是不是车坏了,果然如此。于是,本着帮助原则,我们把他捎上了车。就是这台清雪车的前面……
接下来的一小时我们车上就是五个人了,直到我们开到所谓的“接头地点”。
我们下车卸下行李,远远地一个亮点迅速向我们接近。
那亮点就是雪地摩托上的大灯,帅气地停在我们边上后,一个穿蓝衣的高大汉子下了摩托向我们问好。他有着一种通古斯人和俄罗斯人的混合外貌,颧骨高耸,浓眉大眼,看上去挺不好惹的样子。
“这是尤里,他就是我们未来要去住的帐篷的主人家。”伏叔向我们介绍
“Привет! Юрий!”
“Привет!”尤里笑着回答,倒是挺客气。
握手寒暄过后,大家一起把行李放进雪地摩托拖着的雪橇上。我和跟班穿上连体裤,换上长靴,戴上balaclava(我们俩管这个叫绑匪头套,就是那种戴上后只露出眼睛的头套)和雪地眼镜。小盆友坐在摩托后座,我和伏叔俩人跟行李堆在一起。
然后我们就要跟米沙说再见了,他会带着搭车客继续向前去纳迪姆,而我们将跟尤里一起到宿营地去。
哦最后,要说道一下米沙这辆车,我真的没有见过这个车型,而且昨天上车的时候我就注意到方向盘居然在右边。追问之下,才知道这个车的车龄得有十多年,而且是原装日本进口所以是右舵,具体型号未知,但是米沙对它用心保养,所以车况还是非常好的。毕竟能在这种地方坚持十几年的车不可能不好对吧,米沙也对它非常喜爱。聊天中可知,俄罗斯人对日本货的质量是很认可的。于是我给他们灌输了一下中国汽车的先进水平,本来还想给他们看看华为地库自动停车视频的,但是我们已经出了信号覆盖区啦……还有,很遗憾我忘记给这辆车外面拍一张照片,只有里面拍的了,有朋友知道这是啥型号吗?

一切就绪,在夜色中我们出发了,今天正好是接近满月,亮的惊人,周围并不特别暗。大概半个多小时后,三顶帐篷出现在视野中,我们到了!

未完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4-3-3 19:02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后续

论坛助手,iPho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4-3-8 18:47 | 只看该作者
抽空看了下手机,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大致所在,定位不是特别准。我们的宿营地在一片树林的边缘,一侧是树林,另一侧是开阔的雪地。因为是晚上拍的,颜色已经有点不对了(用的旧华为mate40rs,我还带了一个徕卡的相机,但是后来发现冰天雪地带在身上还需要一定保暖,拿出来拍实在麻烦,用的少)。

到达地点第一件事是搬东西,由于帐篷空间有限,我们只搬了平时需用的东西,包括睡袋、衣物和小零碎。这个小部落有三户人,也就是三顶帐篷,而我们需要借宿的是部落首领尤里的帐篷。帐篷的出入口很窄矮,只容一个人伏低后进出,覆盖有厚厚的三层鹿皮。进帐篷口地上有一根削成弯刀状的木棍,V叔让我们用它敲打鞋子,把雪给敲下来再脱鞋。我第一眼就注意到帐篷里的灯是LED电灯,而且远侧的柜子上居然有一台电视机??还在播放新闻??不是说好了没信号吗?……其实这个是卫星电视,后面我会解释的。
帐篷里很暖和,中间有一个铁皮柴炉,里面木柴正在熊熊燃烧,而女主人正在炉上做饭。她很矮小和精瘦,应该不到一米六,皮肤异常白皙,颧骨高耸,但并不是饼脸。女主人名叫艾莲娜(Елена),也是一个常见的俄罗斯人名。V叔和我们把东西搬到进门左侧一边的空间,然后坐在帐篷侧的鹿皮褥子上,大致介绍了一些禁忌,比如女人不能围着帐篷走一圈,但是男人可以;帐篷里火炉旁边远离门一侧堆放了很多干柴,不能从那上面跨过去……等等。

这种形状的传统帐篷叫做chum(Чум),不同部落的布置格局都非常相似。帐篷里的空间比我想象的要宽敞一些,大约有30多平方米的样子。前面提到了,帐篷中间有一个炉子,帐篷是圆锥形状,炉子的烟囱从正上方的尖端通出帐篷。出入口正对炉子烧柴的口,进门右边悬挂着一个盛水的容器,里面放着冰块,下面接着一个废水桶,容器里融化后的水可以用来洗手清洁。进门左边堆放了不少劈好的柴。炉子后面放着一个大金属桶,里面放满了挖回来的冰,用于烧开后饮用(住了几天后发现,他们真的只喝热水唉!)和做饭。大桶后面堆着更多的柴禾,再往边缘就是一个柜子,上面放着的就是那台液晶电视了。炉子的左右两侧则铺好了木板,红色的,很喜庆。靠近边缘的地方则都是鹿皮褥子和棉垫之类的东西,后来发现那些垫子下面全都是鹿皮……这就是我们每天躺着的地方了,我们在这里面呆着的时候都是能躺着就不坐着的,全员躺平。Chum里面还有好多只狗狗,数了一下一共有七只,大概中型犬体型,有乳黄、白、黑颜色的。他们看见我们来了似乎一点都不惊讶,非常平和的样子,长相有点可爱。这些狗狗也是很重要的,后面会详细讲到。
请在下面找到七只狗狗:

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就到了开饭时间了!这也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第一餐。吃饭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放在电视柜旁边的桌子搬到到右边的木地板上摆好,大家坐在地上开吃。我坐在地上拍了一张照片。可以看到火炉、烟囱、横梁,以及帐篷的木头支架。数了一下,一共有四十根。
他们管坐下来吃东西叫特伊,好像并不是一个俄语词,而是捏捏茨语,总之就是吃点东西喝点茶的意思。前面说到他们只喝热水,就是这样的,他们饮用水基本就只是在特伊的时候喝的茶,用的是比较烂的那种红茶,俄语的茶就是茶(Чай),是他们的生活必备品。
我们今天的主食,竟然是,驯鹿肉饭!
你别说,这玩意虽然很粗放但还挺好吃。整体口味比较咸,鹿肉的味道也挺大的,毕竟基本都是放养,也不会搞阉割啥的,放血估计也是不放的,吃下来有一股野兔肉的那种味道。我也很好奇他们怎么还会弄米来吃,问了问才知道是人家知道有中国人来(我们是第一批到这个地方来的中国人,按V叔的说法就是realChinese)所以专门准备的。后面几天我们就再也没吃到过米,也几乎没再吃到过熟肉……
由于有电视,我们就边喝茶边看电视边聊天。V叔熟门熟路地抱着狗狗很开心。啊,俄语节目我当然听不懂啦,当天很巧合的是普金在搞一个对话,叫做什么факт,请了一些民间代表来跟他做问答谈话。里面居然还有个亚马尔涅涅茨的原住民代表老头,跟拜登差不多,话都快要说不清了的那种……听V叔翻译,原来尤里还跟这个代表认识,此外,尤里作为一个部落头领也就亚马尔地区的污染问题向普金写过信,嗯,参政议政。他们对天然气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非常的反感,因为驯鹿是吃苔藓的,而苔藓对污染非常敏感,所以这严重影响了驯鹿放牧。不过,看起来环境破坏很难避免了,所以涅涅茨游牧民也整体上非常担忧。
这里我要简单介绍一下俄罗斯北境少数民族的情况,涅涅茨原住民数量只有几万,其中很多已经搬进了城市不再过游牧生活。从苏联时期开始,所有原住民的儿童到了学龄都必须强制接受学校教育,因此他们会被从游牧家庭中带走,送到寄宿学校。尤里和艾莲娜都是43岁,他们有三个小孩。大姐玛丽娜(Марина)已经快要20岁,正在秋明读大学;二弟14岁,三弟8岁,两个人都在亚尔-萨列(Яр-сале)读小学和中学。当游牧民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后,他们可以自行选择去向。由于涅涅茨人的强烈归属感,其中大约一半会选择回到冰原上继续游牧生活,另一半则融入定居生活。在萨列哈尔德,确实能见到不少原住民面貌的人。作为坚持游牧传统的涅涅茨人,尤里和艾莲娜都接受过教育(艾莲娜是学兽医的,还会一点点英语),因此他们拥有与现代社会交流的能力和意愿,但只是更热爱亚马尔这块土地和游牧的生活罢了。所以他们有卫星电视(就是连锅盖的那种,锅盖在帐篷外面)和给电灯电视供电的发电机(枉我还带了一大堆充电宝准备给手机充电用,结果直接插发电机上充就可以了……),也购置了雪地摩托,保持着与工业文明的交流。但是他们同时也希望在这片文明边缘的土地上,保留他们民族的传统,让希望与驯鹿和牧鹿犬在一起生活的人,也拥有生活的空间。
在雪原上的六天,由于没有信号,所以躺在帐篷里写了一些创作,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一:夜宿雪原
涡轮卷散层层雪,
胶胎碾过条条江。
雪原深处鹿皮帐,
煮酒笑观普金忙。
未完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战斗力 +5 收起 理由
LuLuMuMu + 2
不能曰的秘密 + 1 这帐篷里味道确实会很大
nekkihs + 2 与众不同的旅游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24-3-8 18:4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有点忙,更新比较慢,不好意思了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4-3-8 22: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游记,爱来自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4-3-8 22: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游记,爱来自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4-3-8 22: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游记,爱来自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4-3-8 22: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游记,爱来自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4-3-8 22: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游记,爱来自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沪ICP备1302023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GMT+8, 2024-4-30 22:06 , Processed in 0.03766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