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54|回复: 36

くま!S的男人称帝了+意外的金棕榈。61 Cannes 获奖名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5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くま!刚看完直播,非常不爽。贾樟柯颗粒无收,好在KUMA支持的土耳其导演Nuri Bilge Ceylan得了个最佳导演。这次出来颁奖的嘉宾都不知道结果,全是Sean Penn个人最终揭晓。
最佳短片:Megatron,侯孝贤出来颁的,是一部罗马尼亚电影
金相机:Hunger, 导演为英国的Steve McQueen
最佳剧本 "Le Silence De Lorna" (The Silence of Lorna), by 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Belgium)(Fatih Akin 颁的奖,结果他好女好女= = )
最佳女星 Sandra Corveloni - "Linha de Passe" (Line of Passage), by Walter Salles, Daniela Thomas (Brazil),她没有在场,孩子死了,她以前是演话剧的,这次是首次出演。
最佳男星 Benicio Del Toro - "Che", by Steven Soderbergh (United States),影视区版主S的男人 (法国女演员Valerie Lemercier 在颁奖最佳男星的时候太逗了= = )
评委会奖  "Il Divo", by Paolo Sorrentino (Italy)
最佳导演  "Üç Maymun" (The Three Monkeys), by Nuri Bilge Ceylan (Turkey) Ceylan呀,Ceylan呀居然是最佳导演,可恶呀
61届特殊奖:Eastwood (根本就每到场)和Deneuve, 这两人以前也是一起在同一届的Jury
评委会大奖:"Gomorra", by Matteo Garrone (Italy) 已经2部意大利影片获奖了
金棕榈: De Niro颁的奖,出来全场一片掌声,他用法语说的很难懂:
"Entre Les Murs" (Between the Walls), by Laurent Cantet (France)
故事发生在巴黎20区的一间中学中,这次没办法Sean Penn之前就方言要奖励以人为本的影片,所以教育,孩子为中心的Entre les murs ”墙之间“ 获奖也在意料之中,不过这片子之前并不是最被看好的,关注度也不高,算黑马吧涅。之前呼声很高的Waltz With Bashi以色列的记录动画片也无果而终。

总之法国人笑了,上一次的法国电影获金棕榈还要追溯到1987的Sous le soleil de Satan。
cao这一届的Palmares -  -b 太不满意了。没有获奖的人都没到场。

长篇竞赛入选影片:
- "Entre Les Murs" (Between the Walls), by Laurent Cantet (France)
-- "Üç Maymun" (The Three Monkeys), by Nuri Bilge Ceylan (Turkey)
-- "Le Silence De Lorna" (The Silence of Lorna), by 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Belgium)
-- "Un Conte de Noel" (A Christmas Tale), by Arnaud Desplechin (France)
-- "Changeling", by Clint Eastwood (United States)
-- "Adoration", by Atom Egoyan (Canada)
-- "Waltz With Bashir", by Ari Folman (Israel)
-- "La Frontiere De l'Aube" (The Frontier Of Dawn), by Philippe Garrel (France)
-- "Gomorra", by Matteo Garrone (Italy)
-- "Two Lovers", by James Gray (US)
-- "24 City", by Jia Zhangke (China)
-- "Synecdoche, New York", by Charlie Kaufman (United States)
-- "My Magic", by Eric Khoo (Singapore)
-- "La Mujer Sin Cabeza" (Woman Without A Head), by Lucrecia Martel (Argentina)
-- "Serbis", by Brillante Mendoza (Philippines)
-- "Blindness", by Fernando Meirelles - (Brazil)
-- "Delta", by Kornel Mundruczo (Hungary)
-- "Linha de Passe" (Line of Passage), by Walter Salles, Daniela Thomas (Brazil)
-- "Che", by Steven Soderbergh (United States)
-- "Il Divo", by Paolo Sorrentino (Italy)
-- "Leonera", by Pablo Trapero (Argentina)
-- "The Palermo Shooting", by Wim Wenders (Germany)

OK,500分,KUMA当然是明摆了赌贾樟柯的24 city或Ceylan的3 Monkeys。真和谐,都是代数字的-  =b

[ 本帖最后由 アリア社長 于 2008-5-26 02:4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_- 都没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赌你妹,如果你说得不准,我就可以叫我亲爱的把你踢出群?:co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赌你妹!

都没看过:awkw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赌你妹 我直接火你两个主题 500分
不用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くま!日,你们这群人渣-  = 。没有看过也可以赌嘛,本来就是赌博。虽然KUMA也只看过预告片。。这次Sean Penn的评委会主张的是一人为本,所以社会类主题容易获胜,而3只猴子是所以电影中国际影评分最高的,2.8/4.
某人是越发猖狂了涅

[ 本帖最后由 アリア社長 于 2008-5-25 15: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内、老克、索德伯格,首要关注这几个,至于得奖,痞子潘当主席,一切皆有可能:sle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不会有多次得奖的吧-_,-


当然 有老愤青在 也不是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KUMA也只看过预告片

:awkw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くま!除了Desplechin的Un conte de Noel,其他的都还没上映(Che更是连最后的字幕都没有的后期制作未完成作),KUMA也只看过这一部,没看过不能赌吗-_-  一会儿19点15看闭幕颁奖直播:D 涅卡卡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くま!开始了涅,KUMA在这里直播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くま!大家一起艹 Sean Penn,越想越气,法国人何德何能能得这个金棕榈???
艺术在教育面前的大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爷我熬到现在就是要看K某你败啊!>:o

本来对西恩潘就无爱,愤青当道,一切西奈!


============================

小S,扣他5K分吧,反正事前也没说赔率:cool:

[ 本帖最后由 wangduo_jojo 于 2008-5-26 03:0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短片:Megatron
威震天(MEGATRON)

又翻译为麦加登、巨无霸,动画《变形金刚》中霸天虎(狂派 )的首领,在84版中可变形为手枪;惊破天可变为大炮;《变形金刚之雷霆舰队》中惊破天仍称为威震天,可以变形为坦克;07电影版中变成了一架异形飞机。
名言:“我要吃掉这一切”
====================================

K,把这片的导演找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くま!日,老子输得心服口服,扣500分吧-  -
艹这Sean Penn 太他妈操蛋了,败在他手里了,好在Ceylan有个最佳导演保底。。。:~(
最近短片MEGATRON的导演是Marian Cuis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明是要扣5K!>:o 由不得你讨价还价!

Marian Cuisan不熟,又是新人吗?连续三年,罗马尼亚在戛纳收获颇丰啊!:hea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ngduo_jojo 于 2008-5-26 03:31 发表
分明是要扣5K!>:o 由不得你讨价还价!

Marian Cuisan不熟,又是新人吗?连续三年,罗马尼亚在戛纳收获颇丰啊!:heart:

くま!:awkward:  最开始就赌的500分,5000你让老子喝西北风呀。。。
老大,最佳短片当然是新人啦,废话。Cannes的短片和金相机这些都是为新近导演准备的跳板,特别是短片导演靠获得知名度来吸引制片人目光,获得执导长片的权力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くま!贾木许就是当年靠Stranger than paradis获得金相机而一举为世人瞩目的涅。今年他得了个金马车 -  =

[ 本帖最后由 アリア社長 于 2008-5-26 03:3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アリア社長 于 2008-5-26 03:34 发表

くま!:awkward:  最开始就赌的500分,5000你让老子喝西北风呀。。。
老大,最佳短片当然是新人啦,废话。Cannes的短片和金相机这些都是为新近导演准备的跳板,特别是短片导演靠获得知名度来吸引制片人目光,获得执导长片的权力 ...


5K无非就是要了你这马甲的命,毛毛雨啦~:D

--------------------------------------------------------------------------------------------------------------------------------

2007,一份未曾预料到的礼物
——罗马尼亚新浪潮崛起

      1957年10月3日在法国时事周刊《快报》的封面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法语词“Nouvelle Vague”——意为“新浪潮”。4个月之后,著名影评人皮埃尔·比亚尔(Pierre Billard)在2月号的《电影》中使用了这个新词汇,在文章中,他列出了22个法国青年导演的名单,在文章的末尾,皮埃尔感慨地写道:“这股‘新浪潮’为什么还服服贴贴地跟着前辈转,真令人困惑。”为了回应皮埃尔的疑问,随后的1959年,在戛纳电影节上,这帮被皮埃尔成为“新浪潮”的小子们一举掀翻了腐朽的电影语法。自此,“法国新浪潮”扬名天下。之后,新浪潮的号角在世界范围内吹响,先后诞生了巴西新电影、德国新电影、香港新浪潮、日本新浪潮……
      而在世界版图上,东欧电影的第一次勃兴当属“捷克新浪潮”。从1963年[魔法师的猫]在戛纳获得评审团大奖开始,随着[大街上的商店](1965)和[严密监视的列车](1967)三年内两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捷克新浪潮就这样大大咧咧地闯入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在此后的40年时间里,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动荡之中,东欧电影似乎开始被人遗忘了。
      ★2006年至2007年,又是戛纳,在像先知一样预言着每一次电影变革的戛纳,罗马尼亚电影第一次被集体捧上了圣坛。先是在2006年获得金摄影机奖的[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接着是在2007年获得一种关注单元大奖的[加州之梦],最后随着[四月三周两天]在一众大师作品中脱颖而出、加冕戛纳60年金棕榈,毫不夸张地说,罗马尼亚电影此刻站在了世界之巅,开启了属于他们的金色年代。

■诘问——[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奇怪的名字,但在罗马尼亚人看来,却是两个世代间的节点,是划开齐奥塞斯库的独裁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权的分割号,这一时刻就是独裁者齐奥塞斯库逃出总统府的1989年12月22日午时12点08分。
      而在16年之后,首都布加勒斯特以东不远处的小镇上,电视台老板德鲁斯库本着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的初衷,邀请赋闲在家的鳏夫老人皮斯科西老爹以及历史学教授兼酒鬼马内斯库二人来电视台做一期自己主持的访谈节目,节目的目的就是探讨16年前的那场民主革命除了首都之外,有没有在这个小镇发生,而做节目的这天就正是12月22号。
      历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印在书本上的,另一个则烙在人们心头。在这个访谈节目中,皮斯科西老爹说不知道革命有没有在镇上发生;马内斯库说绝对有、并且自己当时也亲身参与了;而随后更多的观众打来热线说绝对没有。问题争论的核心就是16年前的今天,在12点08分之前有没有人群自发集中在镇政府广场上。马内斯库说自己当时不但和几个同事在广场上游行,而且还与警卫产生了冲突,自己理所应当的是革命英雄。但随后在主持人德鲁斯库的追问之下,马内斯库透露和自己一起参与革命的几位同事先后去世,没人能给自己证明。而当时在广场上值班的警卫打电话过来斥责历史教授是在扯谎,12点08分之前广场上连半条狗都没有出现。节目骤然间变得尴尬起来。这三位主角事先都没料到,原本应该是一档无人收看的鸡肋节目,却引发了如此的波澜。四处奔波操劳生计或者忙于置办圣诞节日的庸碌市民,在这一刻都较真了起来。在不断响起的热线电话中,看来似乎人人都没有忘记发生在16年前的任何事情。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是一个极具实验性的作品,导演柯内流·波蓝波宇(Corneliu Porumboiu)用影片前半段时间塑造初期人物的形象,而将后半段的片长用在了“访谈节目”上。在播音间内,三个人、一张播音台、一个背景板、一台摄影机,这寥寥的道具就撑起了影片的半壁江山和几乎全部的戏剧冲突。波蓝波宇将这部导演处女作雕琢得低调而精细,就连访谈节目的画面都不忘记用间或的失焦和抖动来照应摄像师(电影中)的新手身份。
      影片的精妙之处更体现在开头与结尾的工整对仗。一个是凌晨小镇街灯的同时熄灭,一个是傍晚时分路灯的渐次点亮,而观看的人都是德鲁斯库。皮斯科西老爹说革命就像路灯,由一个中心向四周开始扩散。德鲁斯库不信,他认为路灯应该像他早晨看到的同时熄灭那样在傍晚同时亮起,结果他错了。撇开象征性的含义,单纯从视觉感官上来看,波蓝波宇对于生活的敏锐观察给了观者心灵上的愉悦。这种手法的另一个使用者是安迪·沃霍尔,他在拍摄[帝国大厦]时,在对面的楼里租了个房间,将摄影机杵在窗口对准帝国大厦,然后和朋友在房间内吃喝玩乐,八个小时过后收工。所有的观者对于这部长达八小时的“影片”无不视为梦魇,但所有坚持看完的观众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在影片行进到六小时左右时,百米高的帝国大厦通电亮灯的霎那。波蓝波宇显然深知这点。
      影片始终都没有透露小镇的名字,有些评论说:“如果影片能给出一些解释性的对白,或许就能解决这一不足之处。”但他们都忽略了波蓝波宇的故乡——布加勒斯特东部的小城瓦斯卢伊(Vaslui)。而波蓝波宇这一留白,更能体现出影片的深意:一个普适的故事,可以是任何地方,可以是任何问题的讨论,而什么是真实?到影片的最后,访谈节目也没能将“革命是否在小镇发生”的答案弄出个究竟,波蓝波宇则用影片的罗马尼亚片名“A fost sau n-a fost?”(在那里还是不在那里?)将问题抛给了我们。就好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的旁白,我已经分不清客观的现实和我脑海中的现实之间的差别了。这正是波蓝波宇的用意,面对历史与人心的诘问。


■节制——[四月三周两天]

      1966年,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府制订法律明文规定不能堕胎,甚至规定45岁之前不得避孕,因此戴保险套做爱被视为“犯法”。直到1989年齐奥塞斯库政府垮台,社会主义政体在罗马尼亚消亡,这短短的23年时间里,约有50万的妇女因私自堕胎而死亡。
      这是任谁也不能回避的真实,时隔《反堕胎法》颁布40年之际,克里斯蒂安·芒究(Cristian Mungiu)以1987年共产政府垮台前的罗马尼亚为背景,用一天为故事时长,平静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堕胎的故事。“我不是要拍一个女性电影,这是关于友情、抉择、妥协以及关于滥用自由意志的故事……”芒究用两个弱女子一天内的经历,透视了独裁岁月下的人性荒凉、揭开了尘封的历史伤疤,用写实而有力的镜头语言,将那种恐怖到危险无处不在、紧张到令人难以呼吸的悲剧真实地展现在了大银幕上。
      技校学生嘉碧塔怀孕了,法律上对于堕胎的禁止,使得她和室友欧蒂莉亚只能在旅馆里开个房间,求助于一个名叫毕比的男江湖医生前来堕胎。但男医生却向她俩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不单要钱,还包括她俩的身体。没有选择的二人只能屈从。在处理掉打下来的死婴尸体之后,欧蒂莉亚和嘉碧塔的生活终于又回复了正常,而这一天,正是嘉碧塔怀孕整整四月三周又两天。
      这原本是一个简单到没有一丝水分的干瘪故事,但在芒究冷静而朴素的镜头关照下却成了一部充满悬念的纪录式影片。这种悬念在欧蒂莉亚外出在男友家吃饭时一次次给躺在旅馆床上静待流产的嘉碧塔打电话却无人接听中慢慢积攒,在欧蒂莉亚冲出男友家门的那一刻爆发,接着悬念由旅馆门外停留的救护车而再次升级。甚至在影片结束,芒究还将最后一个悬念抛给观众:欧蒂莉亚到底怀孕了吗?而影片的纪录式体现在拍摄手法上的纯粹,全片几乎只由两种镜头构成:静止机位和手提摄影。芒究的静止机位是那种任凭演员走来晃去、出画入画,我自岿然不动的静止。而手提摄影则是亦步亦趋紧跟着演员的步伐,在剧烈地晃动中重现高压时代特有的惶恐。
      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在“简单”二字之上。“简单”首先体现在长镜头的运用,芒究实践了巴赞在《被禁用的蒙太奇》一文中论述的:“蒙太奇是典型反电影性的文学手段。与其相反,电影的特性,暂就其纯粹状态而言,仅仅在于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这种仅能由长镜头方可达成的“空间的统一”使得[四月三周两天]在银幕上有了“真实的空间密度”。在被毕比奸污之后,欧蒂莉亚赤裸着下身闯进浴室,伸手拿过淋浴喷头,用力地揉搓着下体,随后她一动不动地蹲在浴池里,背对着镜头,一语不发。此刻我们看不见她的表情,听不到她的啜泣,但却能感受到这痛苦的深重。另一个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就是那直面四个月大的死婴的特写镜头,他(她)被半裹在沾满血污的浴巾中,置在冰冷的地板上,露出血肉模糊的一截。这是在现实中永远会被忽略的凝视,谁会去仔细端详一个死婴呢?而芒究的慈悲在此得到展现,他用惊人的长镜头特写来提升这甚至不能称其为“人”的“死物”的价值。当年释迦牟尼为救一只被鹰追猎的白鸽,甚至将自己的血、肉、骨等肉身一切都置于磅秤之上方才使之等同于白鸽的重量,而后舍身饲鹰。生命本来就是无关种群、大小、贵贱的存在,而在这一刻一切的痛苦都被倾泻在死婴之上,“为何要他(她)受此罪?”的控诉呼之即出。
      简单之二是影片不同于那些动不动就响起主旋律来煽情的大片,通篇没有背景音乐的渲染,偶尔出现的几次也都是出自现场的嘈杂声源。这种对于音乐煽情的拒绝,体现出芒究对于影片真实感的诉求,而这一诉求更体现在影片夜景拍摄中没有丝毫补光。当欧蒂莉亚怀揣着死婴准备丢弃的时候,在晃动的画面里我们甚至看不清一丝一毫的人脸,而唯独能感知到的,就是欧蒂莉亚渐渐加快的喘息,芒究很精明地用这喘息声来控制节奏,直到欧蒂莉亚跌跌撞撞摸进了一栋居民楼,随着“扑通”一声闷响,在仅有的一丝光亮中,她的剪影静静地立在那个垃圾通道前。
      在大师云集的戛纳60周年庆典上,正是这样一部低成本、无名演员的独立影片摘获了那片人人渴求的棕榈叶。随后在一系列电影节上,[四月三周两天]揽获了诸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法国国际教育奖、欧洲电影奖等一系列奖项。以至于芒究凯旋回国后,总统特拉扬·伯塞斯库(Traian Basescu)特别签发总统令,授予其国家最高荣誉“罗马尼亚之星”勋章。面对潮水般的褒奖,芒究却说:“我要节省每一分钱,我还要充当自己的司机,我过的并不是艺术家的生活,我就是一个热爱电影的普通人。”在这质朴的话语中,芒究却也影如其人一般地淡定、节制。


■杰作——[加州之梦]

      2007年5月27日的法国德彪西剧院,60届戛纳“一种关注”单元主席帕斯卡·法兰噙着泪水宣读了一份表彰辞,他说:“这是我们十天来,在戛纳看到的最有活力、最自由的电影情书!”但是获得单元大奖的导演克里斯蒂安·内梅斯古(Cristian Nemescu)却无法出席仪式,更是不会听到法兰的这份赞美。因为此刻,他在天堂。
      早在2006年8月影片杀青后不久,内梅斯古和录音师安德烈·唐苏就在国内的一起车祸中不幸罹难,那时,影片的剪辑工作尚未进行。为了完成内梅斯古未竟的事业,剪辑师卡特林·克里斯图蒂乌(Catalin Cristutiu)严格按照剧本原意,剪出了这个长达155分钟的鸿篇巨制。但一部没有经导演亲手剪辑完成的影片到底会怎么样?深作欣二的不孝儿子弄砸了老子的[大逃杀Ⅱ];大卫·芬奇至今都不承认被剥夺剪辑权的[异形Ⅲ]是自己的作品;李小龙父子的[死亡游戏]和[乌鸦]依然搁浅。这一切都似乎预言着[加州之梦]的不幸。
      但结果是,和法兰一样,我想把所有的溢美之辞都献给在天堂安睡的内梅斯古。因为比起精巧而锐气的[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或者克制隐忍的[四月三周两天],[加州之梦]才更像是真正拥有传承自巴尔干电影的精髓,在疯狂的嘻闹与喧嚣中让你笑并流泪。而且内梅斯古恣意流淌的天才在片中俯拾皆是,比如开头用来引出片名[加州之梦]的序章,比如那段全城大停电时,随着主角跑动而依次被水柱冲得飞起的马路井盖。同时也要赞美剪辑师卡特林·克里斯图蒂乌优异的工作,没有他,[加州之梦]就不可能问世。纵然有人说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显得冗长,但如果在90分钟与155分钟的版本里仅能选一个的话,99%的人会选择后者。
      [加州之梦]在两段故事中游走,一段是1944年德国统治末期,另一段则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期。前者为辅、后者为主,相互交错串起了一个发生在五天之内的故事。故事的主线是一个运送战争物资前往科索沃的美军分队途径罗马尼亚小镇卡帕尼塔,被火车站长多亚努以没有通关文件为由拒绝放行。而整个小镇似乎除了多亚努之外,所有的居民都对美军热情有加,继而在小镇上发生了一场接一场的悲喜剧。简单点说,就是“美国鬼子来了”。
      [加州之梦]是主角多亚努的美国梦,他从1944年就开始盼望美军能早日解放罗马尼亚,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半个世纪。55年后,当他面对翩然到来的山姆大叔时,用等待多年而熟练学成的英语大骂:“CNMD美国!CNMD北约!CNMD比尔·克林顿!”
      [加州之梦]也是以多亚努女儿为代表的一众罗马尼亚姑娘的美国梦,她们瞧不上小镇上土了吧唧的男孩,更不愿一辈子窝在这个穷地方。美国大兵的到来,给她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梦想的大门,于是女人们浓妆艳抹争先恐后地向美国人示好献身,只为得能被大兵们带去移民。但最后姑娘们却哭着说:“我和他分手了,他就像所有的男人一样,是只有性欲的混蛋。”
      [加州之梦]又是以市长为首的普通市民的美国梦,他们试图假美国人的手来除掉地方上的强势资本家多亚努,更希望能和美国就此搭上关系结成联姻城市,以获得美国资本的利益。为此,市长热情款待到来的美国老爷们,轮番献上波西米亚民族歌舞、罗马尼亚版的猫王献唱、甚至色情派对版的吸血鬼德拉古拉舞台剧。但美国人却悄然走了,正如他们悄然地来。小镇给他们留下的是欢快的回忆和满眼的烟花,他们无意中给小镇留下的却是绝望、争斗和死亡。
      [加州之梦]的精彩之处在于内梅斯古将民族隔阂、权势的斗争、青年的反叛、父女之情、爱情、愚蠢的官僚阶层……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冲突共冶一炉,而又不显庸赘。甚至连片头处掉进小多亚努家里,那颗愚蠢的美国佬误投的、铭有“Made in California”的哑弹,以及后来它在1999年的爆炸,都能让人想起同年被炸的我驻南使馆。这种黑色的讽喻在片中无处不在,而所有嘲弄的矛头都指向了美国、或说美国式的主流。因此,[加州之梦]又是内梅斯古写就的政治寓言,小镇卡帕尼塔象征着整个罗马尼亚,在这里你能看到对待美国主流或鄙夷或谄媚的众生相。甚至连我们中国人都能在这影像寓言里头看到自己的影子。
      1979年生的克里斯蒂安·内梅斯古在他恍若流星般的生命中仅留下了[加州之梦],这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绝笔。他生命的指针永恒地停在了27——这个受到诅咒的数字上,在他前面有27岁的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有27岁的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有27岁的詹妮丝·乔普琳(Janis Joplin),有27岁的米哈伊·莱蒙托夫(Mikhail Lermontov),有27岁的格奥尔格·特拉克尔(Georg Trakl),更有27岁的科特·柯本(Kurt Cobain)。如果那场车祸没有发生,如果内梅斯古能够完成这部作品,如果[加州之梦]参加戛纳60周年的主竞赛单元……于是导演剪辑版的[加州之梦]也就成了我们那永不能实现的梦,正如影片的罗马尼亚名字[Nesfarsit]所暗示的那样,Endless,未完成的杰作!


■记忆中的罗马尼亚电影

      罗马尼亚这个面积不足24万平方公里的巴尔干国家“触电”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1897年,罗马尼亚人就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新闻风光片[泰尔古·莫西洛尔]。而真正的罗马尼亚电影史则发轫于1912年由格雷戈·布雷泽亚努(Grigore Brezeanu)执导的一部反映1877年至1878年俄土战争的影片[罗马尼亚的独立]。那个时期的罗马尼亚没有电影工业,拍摄资金均来自维也纳、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富翁老爷们的阔绰以及部分热心知识分子的资助,并由一些业余爱好者拍摄完成。1934年,为了提高本国的电影技术基础,罗马尼亚国立电影基金筹备成立。政府津贴的支持以及意识形态对电影的控制,为二战之后罗马尼亚电影的迅速膨胀创造了条件。罗马尼亚共和国成立后,影片生产和发行实现了国有化,国立电影工业体系在1948年初成规模,1950年开始建立布夫迪亚片场(Buftea),成立以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一批电影拍摄机构,并于1957年建立起国家电影资料馆。
      此后的近30年时间内,出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政治上的联姻,大批罗马尼亚电影被引入中国,成就了绝大多数中国观众对于罗马尼亚电影的最初印象。以1953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的黑白故事片[为了美好的生活]为起,以1992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的彩色故事片[珠宝奇案]为讫,多达70部罗马尼亚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片被译介到中国。在那个“译制片”风靡全国的年代流行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朝鲜电影哭哭闹闹,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莫名其妙,罗马尼亚搂搂抱抱。”然而除去这肤浅的“搂搂抱抱”之外,罗马尼亚电影为我们带来的有雄浑壮阔的民族史诗([斯特凡大公]、[勇敢的米哈依]),血与火铸就的革命英雄([橡树,十万火急]、[多瑙河之波]),饱含诗意的现实生活([沸腾的生活]),甚至还有中国观众从未见过的类型片([神秘的黄玫瑰]、[复仇])。
      不单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时期的罗马尼亚电影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并催生出三位杰出的导演。首先是瑟尔乔·尼古莱斯库(Sergiu Nicolaescu),他是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罗马尼亚导演,他的作品如[勇敢的米哈依]、[最后一颗子弹]、[复仇]在国内风靡一时,而在他的[沸腾的生活]中那段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主旋律更是成为几代中国人脑海中难以磨灭的印记。第二个名导是以[多瑙河之波]享誉世界的利维乌·丘列伊(Liviu Ciulei),这位罗马尼亚的功勋艺术家不仅长于表演,经常作为演员出现([多瑙河之波]中的米哈依船长),更是在1965年的戛纳以自编自导的[吊死鬼森林]荣获最佳导演奖的殊荣;第三个导演则是被誉为罗马尼亚国宝级电影大师的吕西安·平特莱(Lucian Pintilie),在3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屈从意识形态的阻挠,在屡次政治打压中用[星期日早六点]、[重建]、[橡树]、[难忘的夏天]、[最后的天堂]、[尼基与弗洛]等一批充满良知的作品撑起了罗马尼亚电影的旗帜。平特莱对于后辈的影响深远,例如[四月三周两天]的结尾就显然是芒究对[橡树]的致敬,而平特莱御用的演员拉兹万·瓦西列斯库(Razvan Vasilescu)更是在新浪潮影片中担纲要角([加州之梦]中饰演多亚努)。
      但是在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随着意识形态的变更,面对资金和严苛的审查制度,电影在罗马尼亚不再受到重视,影片数量急遽减少,这时,罗马尼亚电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巴尔干的金色年代

      1989年对于所有罗马尼亚人来说都是铭心刻骨的一年,伴随着独裁者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垮台,罗马尼亚的电影也跟着开始破败凋零。以当时东欧最大的片场“布夫迪亚”为例,从上世纪创始的60年代到80年代末,一共有700部影片在布夫迪亚拍摄完成。但是在经历了东欧剧变之后,由于电影业的凋敝,布夫迪亚十年之内只出产了寥寥几部电影。与此同时,罗马尼亚国内的影院也骤然从450家减至区区的70家。克里斯蒂安·芒究在回忆这段不堪的往事时这样说道:“电影时代似乎停留在1940年,我们只看得到美国片和阿兰·德龙主演的旧法国片,以及非常烂的罗马尼亚电影。”最终,到2000年时,罗马尼亚电影业摔倒了谷底,千禧年罗马尼亚的电影年产量是“0”。
      但也就是在这一年,罗马尼亚的年轻电影人开始团结起来,发起了电影救亡运动。经过两年的策划,2003年罗马尼亚颁布了电影改革法案,不但提出由国家提供辅助金支持低成本制作,还保证一年举行两次剧本讨论会,用以给有才能的年轻人提供拍片计划。与此同时,一大批罗马尼亚年轻人在世界各地为众多的美国电影、欧洲电影做廉价劳工,用对电影狂热的挚爱默默无闻地积蓄力量。短短三两年之后,这力量就开始喷发,以“新浪潮”宣告罗马尼亚电影的正式回归,宣告属于他们的金色时代的来临。
      两年之内,这些新浪潮影片成绩斐然。除去前面提到的三部声名远播的作品之外,2005年克里斯提·普优(Cristi Puiu)以[无医可靠](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获得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大奖,这年他42岁;同年卡塔林·米苏雷斯库(Catalin Mitulescu)以[我如何欢庆世界末日](The Way I Spent the End of the World)获得圣丹斯电影节最佳欧洲影片,这年米苏雷斯库34岁,而此前的作品[交通](Trafic)已经问鼎了2004年的戛纳最佳短片金棕榈;2006年35岁的劳德·蒙迪恩(Radu Muntean)凭[无主孤军](The Paper Will Be Blue)获土耳其安塔利亚金橙电影节金橙奖;2007年凭借短片[显像管](The Tube With a Hat)横扫各大影展最佳短片奖的劳杜·裘德(Radu Jude)才刚刚29岁……
      对于罗马尼亚人来说,“金色年代”(The Golden Age)意为齐奥塞斯库治下的共产主义岁月,这批新浪潮的青年们无一不曾把目光聚焦到“金色年代”,1989年前后的罗马尼亚是他们难以忘却的记忆。芒究甚至要以[四月三周两天]为首,开拍极具讽刺意味的“金色年代传奇三部曲”(Tales from the Golden Age)。但眼下罗马尼亚电影佳作的井喷现象,无疑让“金色年代”有了新的涵义。
      从前不久的“0”产量,到现如今的花开遍地,这批罗马尼亚电影的新生代将他们的电影文化推向了世界。虽然有着令人叹服的艺术天赋,但相较于其他国家,他们的影片成本依然少得可怜,一部[投名状]的制作费用就足以砸翻这三年来所有罗马尼亚本土影片的制作费之和了。因此,《电影手册》亲昵地称他们为欧洲电影的“拇指姑娘”。但显然罗马尼亚的新浪潮小子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东欧的好莱坞”,濒临死亡的布夫迪亚片厂在废墟中复活,16座摄影棚、四个大型水景水池,三万套各个时代的服装……这一切都征兆着巴尔干半岛一个崭新而金色的时代即将到来。


en.看来Marian Cuisan确实是个新人:awkw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くま!这个现在是主ID啦,没了就没了:mask:
现在都用新浪潮了,日本新浪潮,台湾新浪潮。东欧也新浪潮了。其实就是电影性高潮吗
这文章你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自己晚上琢磨吧,金棕榈总有金棕榈的水准。在我看来,三大奖里头,金棕榈是最高的。历年的金棕榈鲜有雷作,因此\"Entre Les Murs\" (Between the Walls), by Laurent Cantet (France)估计也差不了吧。

那年昆丁拍板【911】的时候不是老多人因此开喷。其实啊,都是一场SHOW。

ps:要是super达内brothers再拿了叶子,我才会真正斯巴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アリア社長 于 2008-5-26 03:53 发表
くま!这个现在是主ID啦


你那呢?

赌博输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ngduo_jojo 于 2008-5-26 04:05 发表
你自己晚上琢磨吧,金棕榈总有金棕榈的水准。在我看来,三大奖里头,金棕榈是最高的。历年的金棕榈鲜有雷作,因此\"Entre Les Murs\" (Between the Walls), by Laurent Cantet (France)估计也差不了吧。

那年昆丁拍板【911】 ...

くま!我也认为金棕榈应该是电影艺术领域里最高的荣誉了,所以才该颁给有艺术与人文成就的作品,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金棕榈都是极具作品国或当地的人文特色,深深的打上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当然同时艺术成就上也是响当当的。这次的Entre kes murs这部法国作品也是反应法国自身”问题“和具有法国风格的作品,但是和贾樟柯,Dardennes还有Ceylan的人文气息似乎要少多,所以获奖KUMA才觉得奇怪。去年罗马尼亚那部432完全可以看出是60周年推广支持新人的某种手段,作品在太多领域都没达到金棕榈的高度,和他的前辈们比实在是太”小巫见大巫“,冲那个死婴的镜头就可以将这部作品说死,虚伪的人文关注以一种低级而低廉的手段在贩卖。对这次的Entre les murs个人的确不太看好,学生,中学,辞职的老师,反应社会问题的电影太多了。Laurent Cantet之前的片子也看过,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都是比较社会的,题材的因素吧,艺术成就肯定没有3只猴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ngduo_jojo 于 2008-5-26 04:09 发表


你那http://tu.6.cn/img/id/d61b95a754647adf650f10b3008d49be呢?

赌博输掉了``?

くま!那个主ID现在只在公司用因为ID名字没有汉字 Orz = = 以及用来看70权限的帖。。。KUMA讨厌分太多的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アリア社長 的帖子

那12只猴子呢?艺术成就该多出4倍了:awkward:

睡觉、、、明天看小心眼怎么处置你那主ID。5K分满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くま!总之法国这样的主办国+电影大国,最不缺的就是金棕榈,也最难出具有金棕榈素质的作品,这次Sean Penn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在卖主办国人情 =  = 亚洲南美等国比欧洲和美国更需要这样一个奖项来证明自己电影的实力。看看今年的Palmares 2部意大利作品获奖?有点夸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ngduo_jojo 于 2008-5-26 04:22 发表
那12只猴子呢?艺术成就该多出4倍了:awkward:

睡觉、、、明天看小心眼怎么处置你那主ID。5K分满赛!

くま!12只猴子有屁艺术成就,巴西和生命的意义才是Gilliam的最强音呀。12猴子的艺术成就要归功于Chris Marker那部La jetee 堤,那个才是原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ngduo_jojo 于 2008-5-26 04:05 发表
你自己晚上琢磨吧,金棕榈总有金棕榈的水准。在我看来,三大奖里头,金棕榈是最高的。历年的金棕榈鲜有雷作,因此\"Entre Les Murs\" (Between the Walls), by Laurent Cantet (France)估计也差不了吧。

那年昆丁拍板【911】 ...

くま!另外个人认为金棕榈还是分等级和层次的。=  = 911算是最次的那等了,也是KUMA最讨厌的。很受不了Moore的拍摄作风,最近才出了一部专门讽刺他制作纪录片手法的纪录片。很是玩味。。。:awkw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屁!
Monty Python才是Gilliam的最强音


我决定 分割20个KUMA的主贴出来飞火星 这样就5000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saraba1st.com/viewthr ... p;page=1#pid5614830

我是来炫耀下我的先见之明的:heart: :hea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egfried 于 2008-5-26 09:24 发表
放屁!
Monty Python才是Gilliam的最强音


我决定 分割20个KUMA的主贴出来飞火星 这样就5000了



小心眼GJ!赶紧分,我都迫不及待了!

巨蟒圣杯G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くま!Are you kidding?  Monty Python is not a film title, it\'s a group of comedy sketch show creators. Terry Gilliam is one of the members, he created 2 films for the group: 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Monty Python\'s The Meaning of Life.:awkw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KUMA 的帖子

大号出现了大号出现了,小S动手吧!5K!: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MA 于 2008-5-26 17:46 发表
くま!Are you kidding?  Monty Python is not a film title, it\'s a group of comedy sketch show creators. Terry Gilliam is one of the members, he created 2 films for the group: 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 ...


:sleepy: 我说的是巨蟒小组的作品是GILLIAM的最强音

你不会以为我不知道Monty Python 是个小组 然后在给我解释吧:sleepy: :sleep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egfried 于 2008-5-26 22:33 发表


:sleepy: 我说的是巨蟒小组的作品是GILLIAM的最强音

你不会以为我不知道Monty Python 是个小组 然后在给我解释吧:sleepy: :sleepy:

くま!切,就拍了2部电影,一部圣杯一部生命的意义。KUMA说生命的意义和巴西和你说的又不矛盾,你在那儿激动个啥涅-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7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awkward: 跑题跑到吉列姆了

ei.好象是我起的头-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7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アリア社長 于 2008-5-27 01:13 发表

KUMA说生命的意义和巴西和你说的又不矛盾



你没看出来我和W就是故意在调戏你么:heart: :heart: :hea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5-31 15:29 , Processed in 0.71981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