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6x6z6w

[美剧] HBO新迷你剧《切尔诺贝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HBO新剧《切尔诺贝利》的演绎与历史的现实


有坑必填小特务-2
05.16 07:29
阅读 19679
已关注
个别平常精于转图转播,且不会俄语查证的红V就不要再说什么不能定性了
两集看完之后,我与朋友梳理了一些编剧艺术加工后的剧情,以及它们与现实历史的差别。特别提醒下,个别平常精于转图转播,且不会俄语查证的红V就不要再说什么不能定性了,实际上这剧还真就是细节“定成败”。我们且来看Wiki所说的电视剧主创奔着塑造欧洲拯救英雄而来到底是个什么套路。



1. 瓦里西.阿列克耶维奇.列加索夫(Легасов.В.А)1988年的自杀事件。录音在短剧第一集一开头就登场,列加索夫发表了涉及贾特洛夫(Дятлов,字幕组译为迪亚洛夫)的类政Z性声讨。实际上列加索夫本人在5卷磁带中多是谈及其参与的事故处理过程、高层决策,还有RMBK和VVER反应堆的技术问题等,没有涉及审判、监狱,以及贾特洛夫的名字。不过列加索夫在磁带中提及了一些官方层面没有谈到的东西,历史上他被戈尔巴乔夫排挤也是事实,有兴趣的可自行查阅根据5卷磁带录音整理出的文本:http://www.pseudology.org/razbory/Legasov/00.htm




2. 最早参与救灾的军事化消防队并非完全没有防护措施。参与灭火的防煤气烟雾勤务分队(Звено газодымозащитной службы)实际上一开始佩戴了КИП-5防毒面具,但碍于事故现场的高温,消防队员很快将防毒面具脱下。不过消防队员们也确实没有身着防化服进行作业。




3. 辐射的测定和知晓。按剧中人物的说法,由于1000伦琴的辐射计坏掉,他们找到军事化消防队要了一个200伦琴的仪器来测量……而实际上,军事化消防队于1点23分出发到事故地不久,即2点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辐射存在,因为一些队员出现了虚弱、呕吐和“核黝黑”的症状。因为携带的两部1000伦琴/每小时的仪器一部发生故障,另一部出现阻塞,队员们测量得并不顺利,直到接近3点30分才测得高辐射量的存在。至于那个“3.6伦琴梗”的出处实在是无法得到确认。碍于此前不清楚厂房及厂房周围的确切辐射等级,加之不清楚反应堆内部的情况,消防队员认为反应堆仍然完好,只须进行冷却作业。广为流传的“消防队全灭说”也不属实,出现症状的消防队员在电厂医疗点接受了医疗处理,然后被转移到了第126医疗所;4月27日由于医疗所中的辐射背景显著提高,医务人员将消防员衣服扔进地下室(剧里面有一定体现),当天则有28个重症者被飞机送往莫斯科第6放射学医院接受治疗;消防车司机则基本上没有受到辐射伤害。



4. 要命的侦察飞机。剧中的侦察飞行是为了塑造谢尔比纳以及列加索夫的角色性格,且剧情设定是飞行员对侦察飞行的危险性毫不知情。事实上对反应堆的穿云检验飞行并不是军方临时起意。这次飞行由当时的基辅军区空军参谋长,空军少将尼古拉.季莫费耶维奇.安托什金(Николай Тимофеевич Антошкин)亲自组织驾驶飞机完成,他本人也因此遭受大剂量辐射(幸运地活了下来),并且在事故后的头十天中连续指挥空中作业,因此也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第11552号)。




5. 直升机撞塔吊。该剧对日期的变更不必多说,变到了1986年4月;摔飞机的原因被归结为飞得距烟团太近,似乎飞行员缺乏经验还有些鲁莽。可是现实中的这一事件发生在1986年10月2日,一架米-8直升机撞上了塔吊坠毁,事故原因据推测是连续高强度的作业疲劳或辐射的影响,与“飞得距烟团太近”没关系。


6. 再提个问题——剧中那个相当于40颗、48颗原子弹的辐射量是怎么计算来的?RMBK反应堆装载的是192吨低浓缩铀(丰度1.8%,后续型号丰度有增至3%)。而一般而言,丰度大于90%的浓缩铀才是高浓缩铀,才被用到核武器上。


7. 最后,我们还是把苏联-阿富汗战争老兵克耶穆尔(Т. М. Кецмур)1993年12月在白俄罗斯明斯克法庭上对该剧原著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控诉贴上来:“阿列克谢耶维奇现在正写着切尔诺贝利的书,这将不比泼在我们身上的污秽物更干净。她夺去了我们所有阿富汗一代的精神生活,得出结论——我们(苏阿战争老兵)是机器人。”以上内容出自1993年12月明斯克中央区法庭的记录,在这次诉讼中法庭认为阿列克谢耶维奇说谎(篡改受访者的话)并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罚款(给予耶穆尔1320卢布)。http://ross-bel.ru/about/news_po ... va-i-dokumenty-suda



看完了两集就是那么一个感觉——淡化——该有的那些小人物英雄们被淡化成了背景板,作为NPC“被”消失“被”替换掉。于是,“故事”就只剩下编剧们在制作访谈中想表达的东西,塑造了一个极度悲情的、政Z化的、集主要功劳于一身的列加索夫,虽然他确实功劳大有悲情,又因为敢做刚当说了些别人不敢说的话而被排挤最终自杀,但现实里是不是剧中描述那般,相信看到这里我们应该都明白了。

不知道仍然健在且活跃在俄罗斯政坛的安托什金看到这一二集里HBO的张冠李戴会作何感想。苏联是死人,可自己还是活人啊,当然了,人家也许不在乎HBO什么的。



上面那张黑白是他当年着苏联军装,这张是俄罗斯时期的。
​​​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评分

参与人数 2战斗力 +3 收起 理由
站立风景 + 2 好评加鹅
isummon + 1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里.谢顿 发表于 2019-05-16 09:50:19
HBO新剧《切尔诺贝利》的演绎与历史的现实


有坑必填小特务-2
05.16 07:29
阅读 19679
已关注
个别平常精 ...
网友评论:关于第六个,我觉得应该是用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和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残留核辐射做出的一个对比,真正的核爆炸辐射残留是很低的,因为核爆所需要的核材料纯度高,反应很快而且很充分,而残留的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非常短,残留的辐射自然也不会太大,广岛核爆之后仅两个星期后就开始了救灾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片子和切尔诺贝利以前的几部纪录片一样,都说什么核电站会变成核弹爆炸,当量相当于几百万吨TNT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6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6 1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q800as 发表于 2019-5-16 15:22
在27日下午14:00疏散才正式开始,28日早晨,辐射尘飘到瑞典(剧中先飘至明斯克,女科学家发现,并被搪塞) ...

按照这个电视剧的拍法,苏联是迫于国际压力才开始疏散周围居民的。

—— 来自 Sony G8142,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2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2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6 2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lrinr 发表于 2019-5-15 13:52
的确就是想看一个冰冷不夹意识形态的纪录片,镜头多放在现场处理,至于英勇还是被无谓牺牲都可,比较喜欢 ...

小人物面临绝境时的不平凡去看那三个潜水进去的人不就可以了,在知情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义无反顾,这才是真牺牲真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0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0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q800as 发表于 2019-5-16 21:48
得了吧,距核电站3km的一个小镇,事故发生33h进行撤离,在外面核辐射烟尘飘着,消防员受重度辐射的情况下 ...

确实,在车队到达前,如果苏联官方没有针对周边居民的应对措施,那是该黑的。至少要有让居民呆在室内不要外出,分发碘片等措施,可能的解释就是为了避免恐慌。

—— 来自 Sony G8142, Android 9上的 S1Next-鹅版 v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切尔诺贝利事故里苏联洗地的不是蠢就是拿钱的。无一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lilyblack 发表于 2019-5-17 09:22
Chernobyl: the true scale of the accident
20 Years Later a UN Report Provides Definitive Answers an ...

苏联人销毁了大量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很多官方资料,受污染地区的癌症概率,血癌,白血病,抗凝紊乱不但和辐射有关,也和苏联崩溃后的卫生,生活水平下降有关,基本上预估靠不住

4000这个数字起源于1986年8月国际联合会议上关于长期致死人数的预估,作出预估的人士是4000-40000,采用广岛-长崎的范例,当时即不被会议发表
4000这个数据也在你提到的2005年俄乌白三国联合调查组,结合历史数据,报告和调查得出,并不是你说的WHO官方认证
而在2006年,该说法就被大量相关人员,尤其是被引用的报告作者,生成该调查组曲解本意,认为该报告存在大量争议

苏联自然在1991年后不存在,然而事故发生在1986年,事实上在事故认定上,1986年苏联立场是,这是一次人为操作事故,而故意隐瞒反应堆本身的问题,直到1992年才从kgb解密核电站内部档案进行第二次事故认定(这也是lagasov自杀直接原因)
反应堆自身缺陷在1992年被解密,然而人员伤亡既没有被官方合理统计,在91年被故意损毁也极多,以至于91年蜂拥的乌克兰科学家记者根本无法再乌克兰ssr找到本应有相关档案,更不用说91年前。

所以说,苏联死于耻辱,算是给它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lilyblack 发表于 2019-5-17 10:25
在你看来WHO大约是拿了坟头草八尺的苏联的钱

WHO给苏联洗什么地了,只是统计数据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已看穿一切 发表于 2019-5-17 00:56
你扯这个正好纪录片有提到,这个4000人的官方数字是怎么开会出来的

TIM图片20190517122334.png TIM图片20190517122338.png TIM图片20190517122341.png
你列举的这部纪录片也同样属于我之前说的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一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已看穿一切 发表于 2019-5-17 16:18
这个数字是当时开会商量的,后面沿用而已,你以为只有苏联在乎这个? ...

是是是,您說開會就開會。反正人家專家不管用什麽方法統計數字都是不如您這張嘴嚴謹的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s have estimated that radiation could cause up to about 4000 eventual deaths among the higher-exposed Chernobyl populations, i.e., emergency workers from 1986-1987, evacuees and residents of the most contaminated areas. This number contains both the known radiation-induced cancer and leukaemia deaths and a statistical prediction, based on estimates of the radiation doses received by these populations. As about quarter of people die from spontaneous cancer not caused by Chernobyl radiation, the radiation-induced increase of only about 3% will be difficult to observe. However, in the most exposed cohorts of emergency and recovery operation workers some increase of particular cancer forms (e.g., leukemia) in particular time periods has already been observed. The predictions use six decades of scientific experience with the effects of such doses, explained Repacholi.

Repacholi concludes that “the health effects of the accident were potentially horrific, but when you add them up using validated conclusions from good science, the public health effects were not nearly as substantial as had at first been fear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废基 发表于 2019-5-13 15:47
第一集这中,那三个讨人厌的角色,我相信福岛那边绝对也有类似的
坚决不承认现实,欺上瞒下,这事我相信日 ...

韩国拍过类似题材的电影《潘多拉》,不过太叽歪了,到最后悲壮的气氛已经荡然无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问下第三集什么时候出啊,这片是一周一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2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3 01:51 , Processed in 0.15203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